假期带娃外出旅游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

转眼又到开学季,期待了一个学期的暑假说结束就结束了。

家长带外出旅游无疑会给孩子带来开心美好的回忆。小小年纪,走万里路,追求诗和远方,好不惬意。

没有出游的孩子,还在跟父母抱怨,为什么假期这么长不带我出去旅游?

同学们假期都出去旅游了,只有我没有去,开学伙伴们笑话的。

不要说小朋友们相互交流出游趣事,就连家长的朋友圈里也喧闹无比。

今天某某妈妈带娃北欧四国跟团,明天某娃娃在罗马街角,维也纳城市中心广场摆拍,

后天另外一个小主马尔代夫体验沙屋和水屋照片,

朋友圈里九宫格处处都是美景、美食,或历史文化,自然风情,美不胜收,连大人都羡慕得口水直流。

看看别人家孩子,看看自己家娃,假期被圈养在城市或乡村的小空间里,愧疚感油然而生。

孩子的失落情绪显而易见,会抱怨,也哭闹。

还会提出一些交换条件,不出去旅游就要买玩具,或者给吃冰激凌,或者给买衣服,或者巴拉巴拉很多想法,搞得如果没有带孩子外出,就像亏欠了孩子很多一样。

想必很多家长都有这种感受。孩子表达出来失落是好事情,情绪不佳的父母甚至阻止孩子的表达。

“我一天累成狗,养家供你上学,还房贷,你居然还要求出去旅游,我小时候从来没有旅游过,也没有买过玩具!”

这样一来,本来愤怒的家长,又成功地把自己的愤怒情绪转移到了孩子身上,让愧疚的情绪充满孩子的内心,不旅游是正当的,爸爸妈妈小时候都没有,自己也不要提那么多过分的要求。

的确,父母一代小时候很少出去旅游,几个伙伴,一个小游戏玩得热火朝天。巷子里,小区院里,村子里,漫山遍野,肆意撒野。

时代在变化,如今独生或者刚刚脱离独生的这一代,很少能体验到伙伴们自主游戏的乐趣,要么电子产品和书籍在家里陪伴,

要么专业兴趣班有组织的老师陪伴,

至于自发情景下的自主游戏设置,

伙伴之间的不用话语就可以你追我逐,自娱自乐的条件和氛围已经不复存在了。

假期旅游成了一个比较好的替代品,可以增长见识,可以接触自然,可以放空心灵,也可以锻炼能力。亲子出游,增进感情,超预期的满足了孩子对于假期的期待和想象。

待在家里也有利弊兼有,有的父母可以趁着假期安排孩子学习技能或者兴趣班,一个假期安静下来,集中时间,孩子增长了知识,假期一结束,考级考试效果噌噌噌地上去了。

也有的家长安排孩子读书习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当然如果放任不管,孩子倒是可能养成不好的习惯,假期习惯懒散,开学成绩下滑。

如果看电视打游戏禁止不了,估计要花费更大的力气去改正。

所以家长盼望“还不如不放假呢,真希望快点开学”,“再熬几天就可以开学了!”

以往每个假期都带孩子出去旅游的情况下,突然有那么一两个假期没有安排活动,孩子会有各种期待落空的感觉。

家长也在思考,假期带孩子出游,到底是必须的,还是可以选择,可以保留的?必修课还是选修课呢?

其实这个问题的还真的无解,每个家庭的情况千差万别。

记得有一位心理专家说,孩子要群处不焦虑,独处不寂寞。

旅游无非见识和感受世界的丰富多彩,在家也同样可以合理安排生活,井然有序。

体验五花八门的世界固然是一种乐趣,但并不是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时间、财力和各种条件具备。

即便在家里,或者日常琐事之中,引导孩子发现乐趣,能够自得其乐也挺重要。

有注意力深度运作的地方都会出现丰富的体验,玩一堆沙子,进行一次攀爬,动手制作一个小物件。

养成定期有规律的运动和阅读习惯,减少对外在环境的依赖,也可以体会到平静而放松的乐趣。

假期旅游没有必须与否。

有安排不亦乐乎,各种因素刚好,出游度假放空身心,确实有益。

但为了攀比炫耀,或者跟风赶时髦,超出支付能力的消费和享受,真是大可不必。

各种原因,不能出行,也没有必要有愧疚感,替代性补偿或者其他的亏欠感,都会给孩子树立一个不去旅游就是父母不爱的表现,真是毫无必要。

在现实生活中养育孩子,无论在家还是出游,都能够建立一种秩序感,生活依旧有趣,只是换了一个地方而已。在家里丰富自己的体验,出门感受别人的世界而已。

备注:文中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百度图库。

作者:弱水三千,微信QQ19903400,微信公众号:奇遇童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假期带娃外出旅游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