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运营商的爱和恨。

我在青海读的大学,手机号是西宁属地。

青海地处大西北,地广人稀,经济也不是特别发达,很多人可能没有去过,但是你们一定听过青海湖、茶卡盐湖、三江源这些名声在外的旅游景点,那都是我生活了四年的青藏高原大地上的一部分。

开学的时候,学校给我们每个人都办理了一张电话卡,里面是最便宜的套餐,而且上学期间还在不断升级。等到我大学毕业的时候,套餐月租是19块钱/月,包含200分钟免费通话,20G不限速流量,超出之后限速不限量。

这样的套餐怎么看都觉得爽,因为性价比太高了,毕业的时候就没有想着换,决定把这张卡用一辈子。一是因为没有确定会在哪个城市定居;二是社会上办理电话卡套餐都特别贵,对于刚出校园的我来说难以接受;三是自己很多同学老师存的都是自己这个电话,一旦更换很多关系怕是要断了。

没想到,工作后会因为手机号带来一些不便。很多主动找我要电话的人都会问一句:“你的号码怎么是青海的?”

我回复了很多很多遍这样的问题,“这是我大学时候用的号码,一直都没有换。”

等到我向一些陌生人打电话的时候,就更尴尬了。别人会因为我的手机号是青海西宁的归属地而不接我的电话,他们认为青海这个地方太偏远了,他们根本没有认识的人,来电基本就是诈骗电话。

因为这个问题,虽然没有造成过特别严重的工作事故,但是每次遇到不接电话的人我都要先发一遍短信,然后再打电话过去,反而降低了工作效率。

最后,只得再去办一张当地的电话卡。本来想省钱的,结果却不得不多花钱,让人无奈。

说到办卡,就不得不说一些让人看不下去的事实了。

携号转网听起来是个好政策吧?可无论去哪家运营商办理这个业务,基本上都会遇到重重阻碍。比如要求号码必须满足相应年限、个人名下必须有两张以上的本运营商电话卡等,让人非常无语。真是既想做婊子,又要立牌坊。

另一个比较火的是免流卡,月租只要几块钱,听起来特别划算,但是实际体验之后才知道,免流只是一个噱头而已。比如腾讯大王卡对腾讯系应用免流,对于阿里系、字节跳动系APP就不免流了,只要用1K的流量,当天就要花费1元钱,一个月实际的套餐费用就是接近40块钱,其他的免流卡也是同样的套路。这简直是在让大家缴智商税啊!

还有一个情况是,国家工信部让三大运营商降费提速,各大运营商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各种套餐层出不穷,可实际上却是变本加厉。比如以前移动有一个套餐是夜间流量套餐,每个月5块钱,晚上23:00-07:00的流量会非常便宜。响应国家号召之后,这个夜间套餐就取消了,相当于间接提高了流量费用。

宽带的办理也是如此。我家几年前刚办宽带的时候只有50M,但是那网速真是蹭蹭的,特别快。后来,每年我家的宽带表面上都会翻倍,从50M到100M,再到200M,再到更高,听起来人家的服务特别好,每年都在升级,其实信号越来越差,网速越来越慢。真是坑人都不带吱声的。

这样的改变,还不如不改变。如果真的要改变,那就取消携号转网限制嘛,那就取消号码归属地嘛,那就实打实的出一个优惠的套餐嘛。如果是为了挣钱,还不如在明面上直接提高费用,同时把服务做好,省得搞得人云里雾里,最后让人骂街。

网上有人专门做过对比,分析中国的套餐费用是不是比发达国家更贵,结果是NO,发达国家无论是通话费用还是流量费用都比中国要贵。

但如果仅仅对比价格,而不关心国家经济这个大环境,这样的分析就是不严谨的。对比价格的情况下,也要对比国民收入嘛,相对值才能决定一种服的价格是否合理,人们的体验是否满意,这才是真正的搞研究。

归根到底,还是因为自己太穷了吧。我码字这些时间如果用来数钱的话,应该就不会有以上这些吐糟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对运营商的爱和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