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你肯定遇见过这样一些人,他们冷淡而疏离,看上去总是一副置身事外的样子,跟“随和”“友好”这样的词完全沾不上边儿,四周仿佛立着几堵玻璃墙,谁也近不了身。任凭你如何挖空心思想要缓和一下气氛,虽然不一定是故意给人难堪,但他们的回应多半会让你放弃挣扎、陷入“自闭”。
也可能,你曾经有过一段被人看好的恋情,刚开始的确一切都很好,可是渐渐地,随着接触的深入,你意识到对方好像从未真正对你敞开心扉。也许你很努力想要在两人之间建立情感联结,让双方的关系更加茁壮、坦诚,但对方却好像更愿意停留在恋情的初始状态——不拒绝、不主动、不承诺。
如果你真的有过上述两种经历,大概率的情况是,你当时面对的是一个回避型依恋风格的人(当然,极少数情况下,那人还可能是个天生冷血的“心理变态者”)。
依恋风格是个体成年后人际互动模式的雏形,它成型于生命早期,并持续影响人们一生的亲密关系。根据鲍尔比的依恋理论,如果婴幼儿期被主要照料者忽视、甚或情感虐待,那么孩子就会在这种不良的互动过程中形成一种消极的依恋风格并进而发展为不良的“内部工作模式”,即因为安全感与信任缺乏从而以消极的视角看待自己与/或他人。
举个栗子,如果母亲每次都能准确而及时地回应小孩寻求关注的努力,孩子就会相信自己是值得被爱的,反之,如果这种寻求关注的信号常常被误解甚至无视,那么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是不值得被爱,甚至是惹人嫌的。
孩子长大成人的过程中,工作模式会逐渐得到强化,进而演变为其人际图式的一部分,形成或友爱或淡漠的行为倾向。此外,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0~1岁半以前如果没有与自己的主要照料者之间建立起基本的信任感,那么成年早期更可能感到孤独、隔绝,无法与他人建立起亲密关系。据此,有心理学家认为,在极端情况下,备受忽视的孩子长大后可能发展形成分裂样人格障碍(Seltzer,2011)。
另一方面,从生物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主管情绪的脑区中的神经通路里的突触如果长期得不到激活信号就会凋零,久而久之,相应的神经通路也就会丧失原本的活力,从而对外界输入的情感信号去敏感化,这也就形成了“情感淡漠”的神经生理基础。
好消息是,这种因为自幼缺乏来自重要他人的积极情绪反馈,从而不断被强化形成的神经结构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可以通过训练和治疗得到重塑与改善的。
具体而言,涉及情绪反应、依恋过程和情绪记忆的主要结构之一是边缘系统中的杏仁核,它既是情绪记忆的处理器也是贮藏室。得益于杏仁核“只认结果、不辨源头”的独特运作机制,个体可以通过“积极想象”或是“自我催眠”来有意地重塑自己的情绪经历——即使是想象出来的正面事件也能够产生积极的情绪记忆(参见:用叙事改变过去——你可以成为你想成为的样子)。
新的记忆和情绪能够从实质上改变大脑神经通路的传导性,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个体由回避型依恋风格发展形成的不良工作模式/人际图式(Shorey,2018)。如果你身边也有这样一位回避型依恋风格的朋友,下面这两个练习可能会帮助ta获得一些积极转变:
练习一
在方便携带的小卡片上写下一些正面肯定的短句,然后尽可能多地念给自己听,越大声越好。 这些短句可以是“我是值得被爱的”“我是一个有价值的人”等,如果在外不方便出声,也可以提前录制好并用耳机放给自己听。卡片内容可以参考以下短句:
我完全接受并信任自己。
我完全接受我的所有的与众不同。
我的情绪情感和需要是重要的。
我有能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当别人真正了解我之后,会喜欢我的。
我值得别人的爱。
我喜欢真实的自我。
我用不着想招人喜爱而表现得完美。
我越爱自己,才越有能力去爱他人。
—— p.382, 《焦虑症与恐惧症手册》
刚开始的时候,你可能并不相信卡片上的话,那是正常的。大部分人在进行这项练习之前,多年来脑海中循环播放的一直是关于自我的消极对话,并且已经习惯了这种自我贬低的“背景噪音”。将卡片上自我肯定的短句反复读给自己听,你其实就是在重新录制自己的内部对话。
如果你对此抱有疑虑,想想看,即使是谎言,重复千遍也能变成“真理”,更何况卡片上的并不是谎言。还记得那些洗脑的广告词“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牙好,胃口就好……”——即便时隔多年,你也依然是顺口拈来。用卡片上的短句来重写内部对话的原理也是如此:一句话重复成百上千次,也就成了内在信念的一部分。
练习二
在确保不会有人打扰的时段进入一间有镜子的房间,看着镜子里的自己,与镜中的自己对视,然后尽可能诚恳地说一句“我爱你”。第一次这样做的时候,你可能没办法控制自己保持一张严肃认真的脸,还可能忍不住尴尬得大笑。但就像前面提到的,足够多的重复几乎可以改变任何信念——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大部分人会慢慢能够直视自己的眼睛,再然后渐渐能够自然而然、真心实意地对自己说出“我爱你”,并从中感受到自我接纳的暖意。
对于这个练习,有的人可能只需要一两周就能掌握要领并从中获益,但也有的人无论怎样就是没法儿说服自己开始练习。如果是后者,不妨考虑一下:如果对着镜子对自己说“我爱你”这件事当真是荒唐可笑、毫无意义,那么为什么对你而言做起来会这么困难呢?
所以,去试试吧。要知道大脑中的情绪系统只会接收到“我爱你”这个信息,而不会追究到底是谁发出了这个信息。它只会识别出有人在认真看着你,并对你说“我爱你”。新的记忆于是便从此发芽生根。随着练习的深入,相应的神经通路得到强化,老旧的、不合时宜的回路逐渐式微——下一次面对同样的情绪线索,你的认知和行为反应可能就会有所不同。
补充阅读:
1.伯恩(2018). 焦虑症与恐惧症手册(邹枝玲, 程黎 译). 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
2.Shorey, H.(2018, May 07). Get to The Roots of Your Anxiety and Perfectionism Rewiring Your Avoidant, Anxious, or Fearful Attachment Style. Psychology Today.
3.Seltzer, L, F.(2011, Jun 01). Cold People: What Makes Them That Way? Psychology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