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现代美学视角给敦煌以别样的解读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花生(来自豆瓣)

来源:https://book.douban.com/review/9070958/

1月7日参加了陈海涛老师在国图的讲座,内容是对这本书的大概解读。听完之后在国图直接买了这本书,一周以来陆续读完了。

最大的感触就是,敦煌的艺术风格即使以现代美学的角度来解读,依然有如此强大的魅力!

《图说》的作者,有着北影的动画专业背景和央美的油画系背景,可以说接受的都是西方美学教育体系。从他们自身专业出发,识图沿着创作者的心境,引导读者参观和体会254窟,是对创作者的无上尊敬。整个阅读过程中对解读的角度之独特,对解读的专业性佩服的五体投地甚至是震撼:

1、“舍身饲虎”中对于画师在手势和小虎尾部的修改和调整,作者发现并解读了这些调整,让人分明看到了几位呕心沥血创作者对于细节的极致追求,这是在以往读任何敦煌石窟的书籍中没有发现的。我想只有真正从事艺术创作的人,才会发现这样的细节。这也是历史或者美术史的学者所不易发现的细节吧

2、“势”这一独特概念的提出,先引用作者在最后一章给出的对于“势”的解读吧。“势”,是华夏美学中最为核心的范畴,意为趋势、走向和动态,核心属性是一种力量的生成和运动的表现。其实我在读书的过程中,觉得“势”其实是观者视线的移动和内涵的表达,这一概念其实是囊括了创作者和观者,即表达着和信息接受者,两者的互动是“势”的最大作用。作者还用“势”从整体层面概括了华夏艺术之美,个人觉得也十分独树一帜。

3、对4幅壁画从构图和人物细节的解读。不得不说,这两点都非得真正的艺术创作者才能解读出来,一般的历史学者可能更多的是从人数属性和身份识别上来解读,但艺术创作者因为自身也从事创作,所以对细节会特别关注,所解读出来的东西对于普通读者,甚至是对敦煌有一定了解的读者来说都是十分新鲜的。不仅让我们了解壁画的内容,更加了解了艺术创作的过程。最为值得关注的是“舍身饲虎”一章中,萨埵和自己的“生死对视”,这一眼是生死之别,是对自我的生死问询,宁静而决绝,表现了萨埵镇定而丰富的情感,具有一种非同寻常的心灵深度和佛学意味。也就是在魏晋南北朝这种整个国民群体处在巨大的社会动荡中,引发了群体高度的自我关注,人们开始更加关注“精神自我”,关注对生命和人性的探讨的社会才会产生这样具有巨大人文精神的作品。关于这一点,作者在最后一章有详细的解释,强烈建议一定要读最后一章。

4、对整个魏晋南北朝艺术的致敬,在最后一章。在整个华夏文明的历史中,魏晋南北朝是个不怎么引人注意的时代,人们更关注大一统王朝的兴衰成败,喜欢帝王将相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历史故事。魏晋时代,也有小3百年的历史,已经相当于一个大一统王朝的寿命了。在这段民族历史的黑暗时期,艺术确实格外的辉煌和别具一格。这个时代的艺术,更加注重探讨“艺术”的细节,更加注重自我的表达。因此产生的作品虽不像唐诗宋词那样光耀千古,但具有独特的人文精神,在纯粹艺术细节上也更加精进,更加专业化。

书中的备注部分涉及不少了解敦煌艺术和南北朝那段跌宕起伏历史的书籍,特意整理了一份书单,见我的日记

https://www.douban.com/note/653346654/

你可能感兴趣的:(以现代美学视角给敦煌以别样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