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为切入点分析杨甦宏三分法

1.大学课堂存在问题

大学课程是我们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每一个优秀大学在其发展的征途中无不留下独特的追求卓越的课程哲学脚印。大学的核心内容就是大学课堂,然而,细致考查当下的国内大学课程,我们却不得不经常面对我国大学课程建设落后的尴尬。比如,一段时间以来不少高校开设的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却屡屡沦落为“水课”,有关单位在调查中发现大约有80%同学上课时光是在手机和睡梦中渡过来。这种常态也不断地刺激我们的神经:为何重视大学课程建设的呼声不断高涨,而实际的大学课程其质量仍难以令人满意?为何大学课程改革的理念引进不少,课程大厦的设计图纸也非常时髦养眼,但最终收获的却是一座又一座课程建设的烂尾楼。直面这些问题,促使人们反思,大学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究竟是什么?在改革的语境下,大学课程究竟需要改什么?对此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不仅必要而且紧迫。教师作为课程的实施者、组织者和促进者,他们的教学方式与准备工作对教学效率有着直接影响。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教学方式陈旧,不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用陈旧理论与知识进行教学,造成知识的老化以及和现实的脱节,导致教学的低效率。而许多学生也因为走出了高中的重担而开始放松自己,整日虚度光阴。参与程度较低,严重影响了大学课堂教学质量。综合以上原因,并不难看出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2.杨甦宏三分法的介绍

现如今,教育改革的声浪在各大高校响起,全国各地课堂教育改革风起云涌,许多先进的理念纷纷亮相,在这其中也有我今天想要分析的杨甦宏三分法一席之地。分析之前,我想要为大家普及一下,什么是三分法?理性的教育设计总是把教育生活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手段与目的、现实与可能的统一作为其最根本的追求,只有经过理性设计的教育行动才能实现理想的教育生活。而三分法是杨甦宏教授在教坛执教多年,结合人力资源理论得出来的,真正能提升教学质量的方法。杨甦宏教授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应该做的是领导学生自己去学,而不是逼迫学生被动去学。过去一些教师在教学中抱着落后的教学观念,视学生为听众,在课堂上采用单向传授式教学方式,不厌其烦地向学生讲解、分析,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三遍,而不注意学生的课堂反应,也不对学生的意见进行反思和改进。他们认为讲课就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通过反复式地讲解灌输,学生才能学好。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根据记忆规律,虽然同一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多次出现,有助于学生的记忆。但是这样的教学形式枯燥,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削弱了记忆效果,浪费了大量教学时间。针对这一情况,杨老师创造性的将自身教学过程一分为三,分别是老师初步教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问与回答,在整个过程中,依据教学目标、学生个体情况、师生偏好、教学进程对三分法比例进行调整。具体来讲首先,老师会明确该次教学的具体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指导学生如何学习;其次,学生课堂自主复习,勾画疑问点,老师随时对同学提出的疑问做出解答,同时维持课堂纪律(防止玩手机,睡觉,开小差等),引导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最后,留出充裕时间让同学在班委的组织下有序开展提问抢答,完成平时分的构成。很多人会好奇,为什么学生会这么听杨教授的话,自觉去学习的呢?杨老师又有何妙招,让学生们放下手机呢?原来杨老师深谙学生心理,学生上课玩手机就是因为相信自己期末复习一下便可以轻松“过关”,所以平时玩玩“无所谓”。针对这一点,杨老师将平时成绩占比拉到60%,期末成绩缩减为40%,不好好上课,随时有“挂科”风险。与此同时,杨老师将同学们按照学习意愿分成不同小组,使各个体在整体中的角色变得十分重要,如果一人未到,则会影响这一组在该组次的平时成绩,同时,如果一人在抢答过程中抢答到,则该组完成该次平时分的“争夺”,也可以在公平的基础上重叠抢答评分,这可以让那些追求高分的优生鼓动稍差一点的学生共同进步。为了更好的协助自己统计分数,收听学生的声音,杨老师还成立了学委会,由学生来组织开展问答和统计分数,做到公开透明。

优点:首先,杨甦宏三分法不但解放了老师,还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同时由于绩效管理的方法运用,同学们到课率大大上升,往日那种“课在上,人已失”的情况不再出现。最重要的是,之前那种沉闷的课堂氛围不见了,取代而之的是人人积极发言、抢着回答。三分法很好的凸显马蝇效应,学生们在成绩的吸引下,认真学习!

缺点:当然再好的制度也是有纰漏的,也有同学反映自身小组成员“死猪不怕开水烫”,仅凭自身无法请来这尊“大神”,结果自己好好上课,分数却不尽人意,于是学委会针对这问题提出,只要同学愿意上报,便可以不扣同组其他同学分,此外加入每日点名环节,利用这一模式给不愿来的同学心理压力,提高到课率。此外,有同学反映自己抢题十分困难,很多时候自己会的题抢不到,只能“望洋兴叹”,对此学委会开拓了多种形式抢题,举手、线上和抢红包等,尽可能确保公正公平。当然,还有一部分同学不理解三分法的好处,认为老师这样使自己时刻紧绷,所以很反感,对此,我们可以说,老师的目的达到了,这些不爱读书的同学也能被动的学习了,更加印证了我们方法的优越性!

3.人力资源理论

好的方法,总能映射出各种理论,杨甦宏三分法也不例外。首先杨甦宏三分法能诞生就是依靠杨老师看待学生角度的与众不同,就像是人事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区别一样,有些教师视学生为负担,担心自己过分干涉学生,会让学生对自己恶感上升,影响考评。杨老师却视学生为一种资源,每一个人都是可以开发的,可以教育的,所以尽自己所能,想出三分法,让学生参与课堂,参与学习之中。多年来的学评教第一,已经充分说明了杨老师眼光的独到性。其次,杨甦宏三分法也能和麦格雷戈的Y理论对应,杨老师相信学生们天生是愿意学习的,只是抵挡不住诱惑,只要有更大的诱惑—分数摆在那边,学生们就能放下手机,去好好学习。同时,学生们也是愿意对他人负责,当自己缺勤会影响到同组好友的时候,愿意帮助同学,并提升自己!当然杨甦宏三分法最明显的地方就是贯穿始末的激励理论,心理学上大量研究表明,人的行为受动机决定和支配,动机又是从需求的基础上产生的。杨老师看出学生们都对成绩有需求,学习的动力全在于成绩,只要不断的给满足学生对于成绩的需求,学生们就会不断学习。杨老师将平时分数按照课堂节数均等划分,每一节课好好上,你就能获得每一节课的分数,每一节课相当于每一轮需求-满足过程,由此往复,大大提升了学生的积极兴趣。好的方法要细节见真章,杨老师在建立学委会时就经过深思熟虑采取了职位分析手段,使用6w+1h的方法来分析学委会。该让谁来完成学委的工作?学委具体的工作内容是什么?学委的时间安排是什么?学委在哪进行这些工作?从事学委的目的是什么?学委又是为谁而工作?学委如何进行工作?最后,老师4.决定让积极份子来参与学委工作,具体工作内容是协助老师问问题和登记,每天在老师课后、同学自习过后,主持同学们互相提问。目的是为了帮同学们学习,促进教学质量!正是因为三分法对于学委的准确定位,才让杨老师的课堂井井有条,大家能积极踊跃发言。除此之外,杨甦宏三分法还可以完美的实现绩效管理。对于课堂这个组织来说,整个组织的绩效是教学质量,而对于个人来说,绩效指的是个人的成绩。整个组织的绩效想要体现十分容易,只要拿出班级总体分数就行,由于基数大,不容易出现错误。而个人的绩效在传统的以期末为主要方面的学习方法中并不能很好展现,你无法体现平时学生们的努力,而杨甦宏三分法将分数分散在平时的看课堂上,每一堂课进行一次绩效考核,每一堂课就能给你一次绩效反馈,个人的绩效可以十分浅显的展现在分数上,真正的实现了先进的绩效管理。作为教育的方法,杨甦宏三分法也融入了培训与开发的思想,培训与开发指的是通过提高人员的水平来增加组织的整体绩效,而三分法就是希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促进组织整体绩效,也就是教学质量的上升。自从使用了三分法,同学们对书本的熟悉程度大大加深,以往很多同学的书直到期末还干干净净,现在画满了笔记。提问时,也只有非常刁钻的题目才能问倒同学。也正是因为杨甦宏三分法包容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如此多的理论,所以才让我们有信心将它推广出去,造福更多高校。




4.结论

杨甦宏三分法真正的抓住了高校教育的痛点,有力的给现在市面上最为流行的“一考定终身”现象一个解决方案,让平时不听课,期末搞突击的同学们无所遁形,相较于老套的学评教制度,不知要高出了多少。作为一名学生,我很了解学生们想法,大家都想要偷一下懒,甚至同一批学生在不同课上的表现都能千差万别,而在杨老师的人力资源课上,别的课上都在自己做自己事的同学们消失了,同学们都在认真翻书,回答问题。传统的上课模式其实是我们课程改革缓慢的根本原因。一昧的让学生接收知识而不是寻找知识,会让学生们失去我们国家最需要的创新能力。其实最好的获取的知识方式不是通过课堂,而是让学生自己爱上学习,自主主动的去获取,这样才能印象深刻。就比如现在的网络技术发达,学生们碰到新的理论可以上网去寻找,可传统的教育管理体制就是学生必须在课堂上学习来获取知识,这其实阻碍了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同时也容易让受够了压力的大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大学应该更多的为大学生提供自由学习,创新学习的机会和氛围,而不是限制学生,让学生四年都在老师划定的圈子中学习。而杨甦宏老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在课堂上完成听课、自习、答题的一个记忆过程。他讲完大概内容后让同学们有充足时间自我学习,思索问题。同时,不停下台走动,随时为有困惑的同学解答问题,这种新颖的传教模式,突破了传统教育的老师单方面的传授知识,让同学们自己留有空间对知识进行主动的学习,而并非被动地学习的同时,还让同学们有了竞争、合作意识,更有利于学生投入课堂学习!希望这种方法,能被更多人所熟知,让大学生们放下手机,抬头听课!

你可能感兴趣的:(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为切入点分析杨甦宏三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