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泰伯篇第十二

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三年学,不至于谷』,这个「至」字,《朱子集注》说,「疑当作志」,这个至字,应该是当作志向的志来讲,这么一讲就很通,朱熹《四书集注》里面讲的,古来一般人都是引用他的这种讲法。「不至于谷」,这个谷当作禄字来解释,就是俸禄的禄。在过去做官得的俸禄多半是用粮食,几石米,几石几斗,这是俸禄。所以这个谷当作禄字讲,就很符合古代的情形。这句话意思是什么?三年求学,不志求俸禄,这样的人『不易得也』,就是很难得了,就是这个意思。换句话说,孔子鼓励我们求学不要志在俸禄、志在名利,而应该志在圣贤。求学,当然孔子不反对学者做官,古来都是学而优则仕,求学优胜的他就出来做官了,为国家人民服务,他当然会得俸禄。但是我们要认识到,做官的目的它不是为了求俸禄、求名利,而是应该为了治国安民,这是做官的目的,这也是求学的目的。

《大学》,你看《大学》就是讲求圣贤学问,这叫「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所以求学的目的是为了明明德。明明德就是恢复自己的性德,性德也是明德。现在明德不明了,给障蔽住了,就要恢复。恢复了性德,就成圣人。还要亲民,亲民就是安民,利益百姓、利益众生。明明德是自度,亲民是度他,自度度他都圆满,这叫止于至善,这是大学之道,这是求学的目的之所在。所以孔子在这里给我们讲,他讲得也很委婉,他说,求学三年的人,还不志在俸禄,就是不求名闻利养的,这就很难得。这是在劝勉我们求学不要求名闻利养。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泰伯篇第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