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广场的秘密

天府广场,成都市区地理中心、成都城区象征标志。西南地区著名的繁华地标点。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人民南路一段,地处成都市中心心脏地带。是人民东路,人民西路,人民中路与人民南路的起点,天府广场在古代成都的皇城附近。

公元前347年,相当于中原的战国时期,蜀国开明王九世迁都成都,在成都平原上建立“北少城”,位置“天府广场”以北的五担山一带。

公元前311年,秦灭蜀后,秦惠文王派大夫张仪仿咸阳城,在紧邻蜀王城的南边和西边分筑“大城”和“少城”。2018的“天府广场”,即处在当时秦“大城”中心略偏西之处。

公元876年,唐朝,四川节度使高骈以“秦大城”为中心,呈同心圆状向“秦大城”外扩出一圈新城,为“唐罗城”。原内部城市“秦大城”被改建为“子城” 。

公元908年,王建割据四川称帝,国号“大蜀”,史称“前蜀”。次年,王建改“子城”为皇城,改其中“蜀王府”为宫殿。

公元1371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之子朱椿被封为“蜀王”,在旧址上重新修建“蜀王府”。新“蜀王府“一改过去历代成都城主轴偏心的布局,首次确立正南北的中轴线。虽为王府,它却俨然有皇宫的巍峨气派,故老百姓称之为“皇城”。其前面的牌楼、拱桥和一大块空地,则被称为“皇城坝”。“皇城” 和“皇城坝”的位置,便在2018的“天府广场”北端和展览馆一带。

公元1644年,张献忠攻陷成都,曾以“蜀王府”为宫,两年后撤离时纵火焚城,“蜀王府”再次毁于一旦。

公元1655年,清政府将“蜀王府”的旧址改成了“贡院”,成为全四川省考试举人之地。

而进入五十年代以后,在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和轰轰烈烈的政治运动中,“皇城”与“皇城坝”遭受了巨大破坏,直至消亡。

1951年,“皇城”的城门洞以南被拓开了70米宽的人民南路。

1997年,在扩建中心广场的政令下,广场两侧的民居被迅速拆除。

2007年由成都市文化局对天府广场周边规划的文化设施组织了国际性设计招投标。

2011年,广场进行大规模改造,将椭圆的太极图案改建为直径150米的正圆,并调整绿化区域,在东南角设置通风口,工期总计约两个月。


成都二环路,特别是现在贯通主城区的二环高架,是不是一个八卦图?



成都人安闲恬淡,性格温柔,无论男女,口音基本都很嗲。这是因为成都特殊的地形造成的。


成都位于坤位,坤卦为女性,整个城市都在这个位置上,不管男女都得适应大自然的这个气场,所以我们说话的口音和东北爷们儿区别很大,同时也造就了成都娘炮很多的现象(20年以前红星路后面的摇摇屋就是娘炮聚集地)。

而我们这边美容整形医院的发展也是全国数一数二的(今年政府提出的:把成都打造为医美之都),你们到机场、户外到处可以看到这些医院的广告。

但是,处于“心脏”位置的天府广场,整个商业环境并不好。


成都的城市规划是把东进作为一个重点项目,整个龙泉山脉开发成为城市森林,作为城市明堂被隔的更远了。


整个天府广场太极阵,以太阳神鸟为中心,依天圆地方为大原则进行建造,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暗藏玄机,注意这里有个迷踪拳:在天府广场一共有九个地铁出入口,分别以金沙文化里面的名字“玉斧口”“玉神口”太阳口"等命名,一般人可能也没有注意地上的入口这类的名字。

下面是天府广场一张完整的鸟瞰图。


下面,我们邀请世界易道文化研究联合会学术中心主任元翔老师将为大家揭开太极阵设计的真正秘密。

【一】我们先来说显而易见的东西。天府广场由美籍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操刀设计,表面上看去就是一个结合了东方传统思想的太极云图,其实里面大有玄机,且听元老师细细道来。

太极阵西方浅色部分,鱼眼设计为上凸式喷泉并有巨龙盘旋,喷泉有五层,代表“皇极”。


东方深色部分,鱼眼设计为下凹式喷泉,共有三层代表“天、地、人”三才,同样有巨龙盘旋(约40米)。东鱼眼:

东西两条巨龙,龙头相对,中心是太阳神鸟图案,此为“双龙戏珠”。



值得一提的是太阳神鸟图案是内漩式设计,用于吸收2条龙吐出的龙气防止外泄。


整个天府广场被设计为四层,为什么不三层或五层而要四层?这里面有关键性的东西,可以连通整个大格局。中心太阳神鸟代表“太极”,东西喷泉带表“两仪”,四层设计代表“四象”,二环高架代表“八卦”。如此则符合易经:“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的哲学思想。是不是感觉东西很烫?



位于东面的鱼眼喷泉其龙柱直接插入地下,做为东面的大支柱并由一条长达40米的金色巨龙缠绕。这个设计高瞻远瞩,龙柱深入地下且由金龙缠绕盘旋引出,引的什么东西?引的是地脉“龙炁”。这个设计属于长远规划,连通地下龙气的最好方式便是地铁网,不知当年设计这个龙柱之时,是否会想到如今成都的地铁网如此发达,随着地铁网络的建全,所有地下的脉气都将通过1、2号线汇入天府广场并由龙柱引出,催生成都的建设发展。

喷泉的八方设计了6个出入口,是为了吸纳地下1层商场流动的人气。


十二文化柱,直径1.2米,高12米,象征十二生肖一个完整的体系。



2011年初,成都开始改造天府广场和二环路。刚投入使用没几年的天府广场于2011年又突然进行了大规模改造,把原来的椭圆型广场改成了正圆型太极云图。当然这是还不够,太极图是有了可还差个八卦阵。

下面是天府广场改造前后的对比图:

说来也巧天府广场改造完工没多久,这个二环路还是变成了八卦图。



现在我们来看看为什么在大规模改造天府广场之后事情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造前的椭圆形天府广场并不像太极图,它即不符合“天圆地方”的基本原则,阴阳鱼的设计也不成比例,达不到“对待相峙”之意,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形不正则气不聚。所以各部各司其职单独发挥作用,自然是相安无事,顺风顺水。

改造前的天府广场:



改造后的天府广场就像一把关键的钥匙,打开了龙脉之门连通无形之“气”,各部位环环相扣,紧密相连,其力量之大,立竿见影。

改造后的天府广场



这其中秘密就在这个太极图案上,我们先来看一下真正的太极图案是什么样子的。太极图分为伏羲先天太极图和文王后天太极图。



大家可能一定已经看出来了,天府广场是按照先天太极八卦图来设计的,可惜却有一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太极阴阳鱼的旋转方向反了,不是顺时针而是逆时针。

为什么我会说是有人刻意布局?从这个太极阵的设计来看,此人精通易理在设计上处处彰显细节,除了我之前的分析以外还有一处让我特别在意,那就是东西鱼眼的设计方式。太极图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在风水学上阴气隐于内故而上浮,阳气显于外故而下沉,所以阴凸而阳凹。西边浅色鱼代表阳,阳中有阴(鱼眼为阴),所以鱼眼设计为上凸式喷泉,东边深色代表阴,阴中有阳(鱼眼为阳),所以鱼眼设计为下凹式喷泉。如此注重细节之人怎么会不知道这个阴阳鱼是逆转的??



另外此人还将东西两个方位的卦象反过来设计,恐怕是为了增加逆转阴阳鱼的力量。


大家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天府广场完工后,周边大商业倒闭的时间周期.

风水是有科学性的,不然不可能传承到现在,它没有随历史的脚步逐渐消亡,反而是愈演愈烈,任何一种文化,能够流传几千年,必定有其存在的真理性。

今天再给大家讲讲这个四川成都著名的镇邪驱凶造福万代的风水好地天府广场的更多秘密。

天府广场全景


天府广场,这是一套以“水”为主题的广场,,一个太极云图(八卦图)中部曲线将广场自然分为两部分,东广场依然是一个下沉式广场,西广场则是一个喷泉景观,中间则是太阳神鸟图案。

而中国古时就有正南北中轴线的要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天府广场就是成都的“龙穴”所在,也就是最好的风水之地。

“天府广场布局”有何玄机?

稍微有点风水常识的人应该都知道(或听过),自古以来,中国住宅最理想的模式都是坐北朝南,建筑物以满足山环水绕、气聚有情为最高境界。

从风水学的角度来看,屋宅周围最好依山傍水,明堂宽广,绿荫点缀。而现今社会发展迅速,在一个大城市中央保留一座山,明显不现实。

但据《天元歌·水龙》记载,在平原之地,可把高楼大厦当做山,道路当做河流来论,以符合“四神”相应之吉象。(四神指:玄武、朱雀、青龙、白虎)

成都天府广场


玄武:以建筑物为中心(中勾陈)在其后方有较高的东西(科技馆),象征有后台(毛主席雕像),有依靠力量,提携之贵人。

朱雀:以建筑物为中心(中勾陈),在其前方空地,象征事业之前景,充满希望。即太阳神鸟处。

左青龙:以建筑物为中心(中勾陈)在其左方有依靠的高大之物(摩尔百货)象征外来之助力与贵人相助。

右白虎:在其右边象征财力、小人。

按着这种说法,天府广场完全符合中国住宅理想模式,加之西广场还设喷泉景观,更是符合了风水学中的山环水绕、气聚有情的要求,达到住宅风水布局的最高境界。

“水”是风水中最重要元素之一



但凡过去天府广场的人都知道,天府广场的喷泉可是一大景观,特别是晚上的时候,灯光一打,喷泉一启动,既好看又浪漫。

可是作为一个对风水略知一二的帮帮来说,看到的确是学问。

天府广场的水只是为了好看?


当然不是,在庭院风水元素中,水是最重要的元素之一。不论是滋养生命、提升活力,还是招引财气、启动智慧,水的作用都是不可替代的。

《黄帝宅经》就有这样说过:“宅以泉水为血脉”,水的力量极为强大,寓刚于柔,完美的庭院必须要有水来画龙点睛。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不论是池塘、游泳池、还是喷泉,都应该把水体的形状设计成类似圆形的形状。因为有以下好处:

① 能藏风聚气

② 便于清洁

③ 利于安全

④ 利于健康

如果设计的形状有尖角,又正对大门的话,则会因光的作用反射进住宅内,风水学上认为这样的反射对人的健康不利。

为什么说天府广场风水好?


其实天府广场风水好,不仅是因为他的设计、布局上的讲究,更是有历史文物作证的。

2010年10月7日,天府广场钟楼被拆,拆除时,在钟楼基脚下却埋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石狮子(下面简称“瑞兽”)


当时发现文物后,成都文人兼作家谢天开,立即给成都市民革文史委员会委员王大炜打电话,说天府广场钟楼基脚下有个巨大的石狮子,是个大文物。

王大炜听完对方的论述,立即查看了《成都城坊古迹考》,在“杂考篇”第二章“秦汉以后史迹”第七节“摩诃池与宣华苑”中,发现了有关石狮子的记述:“解放后修建电讯大楼时,掘得一石狮,则苑之瑞兽门当在斯。因石兽甚重未能移出,而施工又甚迫促,乃留于原处,其上即为大楼基脚。”


而史料记载,这只石狮的历史,应可以追溯到千年前的五代,甚至1300多年前的大唐盛世!

你可能感兴趣的:(天府广场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