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竞渡:绘画上的唐宋龙舟夺标,有“名场面”,也有“黑暗面”

唐宋之际,端午节龙舟赛发展已臻完善,无论是官方组织的龙舟赛还是民间自发组织的竞技比赛,已经形成等级森严、规制完善的竞技活动。从唐宋当时的文化艺术品及典籍资料可以分析,特别是在唐李昭道《龙舟竞渡图》、北宋张择端《金明池争标图》以及元代诸多画作中可以看出,唐宋帝王和民间均喜欢竞渡这种竞技性和趣味性都很强的端午娱乐活动。上有好之,下必甚焉。竞渡活动的如火如荼,对龙舟的造船方法、选桡材料、参赛人数、划船节奏、赛船技巧都有了专门的研究,且有行会组织日常的了练习,使得这种端午节庆娱乐活动发展至顶峰。


端午竞渡得中者,有丰厚金帛赏赐,名望钱财随之而言,在当时,社会风气包容性比较强,优秀的龙舟参赛者能够得到尊重。因此在官方组织的端午竞渡“争标”赛中,规模宏大,参与人数多,后世影响大。无论是唐代的渭水河畔,北宋的金明池中,南宋的杭州西湖,都曾留下诸多关于皇家龙舟赛的“名场面”。


参赛船只在造船方法上无不精益求精,在划船技巧上有专门的行会培训,在船只的装饰上争奇斗艳,华丽瑰奇。端午日,参赛队伍一字排开,在战鼓喧闹下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一声高亢铜锣响起,可谓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围观民众排山倒海的助威声势,有时竟真能影响比赛的结果。这些“战况激烈、人声鼎沸”的端午竞渡场面,给瓷器、书画、漆器、木雕等艺术品创作留下了丰富的材料,也给当时的文人墨客诸多创作灵感。


端午竞渡是古时重要的民俗活动,无论是祭祀古人,送瘟神还是祈福,都符合广大民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有其积极意义。但是当一项竞技活动在皇宫内苑和民间都广泛流行开来,且有竞技“彩头”诱惑的情况下,难免会产生一些社会弊端:溺死人、赌博、奢侈。


其一,端午竞渡经常出现溺死人的情况,由于赛况激烈,水流湍急,波浪翻腾,作为一种激烈的对抗性活动,本身具有一定危险性,再加上锣鼓喧闹,万人空巷,桨桡挥舞中,间有民众落水溺死者,甚至有参赛龙舟划手溺死的情况,可谓乐极生悲,不啻为一大哀事也。是以《长寿县志》有云:“五月端午,箫鼓饮酒,悬彩于竿,龙舟水手皆惯泅洑不畏水,随波起伏,奋勇争先,亦间有沉没不起者。”龙舟水手都是水中好手,但亦有沉没不起的,可见竞渡的危险性了。


其二,端午竞渡引发的“地下暗庄”、“赌博”等情况,唐宋是有合法的赌档的,但是端午龙舟赛的赌博活动显然不在此之列。面对竞渡结果的不确定性和赛制的激烈性,龙舟竞渡有可以拿来赌博的“天然属性”,因此在民间屡禁不绝,有参与者端午日倾家荡产,卖妻鬻子,严重影响了社会风气。值得注意的是,龙舟竞渡并非端午日一天的比赛,是整个大端午日连续多日的竞技活动,因此“赌盘”一开,便引人趋之若鹜,危害也更为严重。有文记载:“自一日至六日有龙舟竞渡之戏,然启斗伤财,官榜禁之即止。”在官方的明令禁止之下,还有人因竞争激烈,或因赌博等发生械斗,社会危害不可谓不大。


其三,端午竞渡的“奢靡”之风,与前两种比起来,由竞渡引发的奢靡之风对社会的影响更大。尽管唐宋富足,但奢靡之风一开,便会产生诸多恶劣影响。有参赛者为了使龙舟利行,在船底部涂名贵漆,在龙舟装饰上行夸耀之风,甚至在参赛龙舟手的衣服上大做文章。但是这些钱并非是龙舟队伍自行筹措的,而是对民众“巧取豪夺”、“勒捐”、“捐输”的,费用巨大,对普通民众的生活造成极大影响。


端午龙舟竞渡,有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俗传统,在古代中国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但是“过犹不及”,一旦失去控制,也会有诸多的黑暗面,对民众的生活产生不利影响。


你可能感兴趣的:(端午竞渡:绘画上的唐宋龙舟夺标,有“名场面”,也有“黑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