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美丽,越卑微?”:真是好奇怪一女的…….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我一直活在极度的自卑之中…

不是简单的觉得自己不够白、不够美,而是一种从骨子里升起来的不自信。

每当我兴致勃勃的买回来新衣服,不管当时试着有多好,重新穿起来,都觉得自己简直丑的出奇。

我天生开朗,公共场合重来没有出现过怯场的问题,可是,每当与人聊天,我总是习惯性的“谦虚”,似乎所有的谈话都需要从示弱开始,才能建立友好的关系。

还记得大学的时候,我第一次学会化妆。

我在三个室友的帮助下,坐在寝室化了一个多小时的妆。

特地配上大红色的裙子,涂上眼影,抹上亮色的口红,穿上黑色小高跟鞋。

我在头脑中无数次的想象着自己走出寝室的样子,高高在上,目视前方,我是御姐!浑身都应该散发着老娘就是“天下第一美”的气势。

结果迎面走过来一个人,我秒怂了,不敢和他对视,只有把目光瞥向别处,默默地拿出手机,对着空屏刷。

这种状态一直延续到我走出校门,那天下午,我只记得自己一路都低着头,生怕被人认出来。

直到我终于确定不会再遇到熟人,才松了一口气。回到寝室的时候,室友们夸我今天口红真好看,衣服也好看,问我有没有桃花?我想,她们或许是今天唯一看到我口红颜色的人吧。

自卑的人究竟有多可怕?你知道吗?那些使人自信的东西只会让我更加胆怯。

那些本该美好的、幸福的瞬间,会让我紧张到不敢触碰,我害怕身边的人发现我的紧张,这会使我尴尬到不能自处。

我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装着地球、宇宙、世界万物,可是只要一个人……无论他是谁,一旦触及到我的内心,我都紧张到想死。

我嘴里说着不在乎所有人的眼光,可是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怎样把所有的信息都屏蔽在耳朵以外,进行逃避式的应对。

那些“弱不禁风”的自我评价体系,一直和那个被藏在灵魂深处极其脆弱的我生活着。无数个瞬间,有一个声音在耳边回荡,提出生命的无数次选择。

“那个你爱过的人,是不是可以不用走?”

“我刚刚说过的那句话,是不是太蠢了?”

“面试官脸色不好,我是不是又要做错了……”

自卑者,难道注定只能做上帝的弃儿?

01

那些优秀到发光的人,一定能好好生活吗?

我见过很多优秀到发光的人,无论怎样完美,却总是怀疑自己。一旦遇到生活的低谷,立即变得既脆弱、又狼狈。于是,越光鲜亮丽的时候,他们越要拼命让自己变得自信。

我也见过很多普通人,资质一般、情商一般、说话一般,但是,他们的身上总有一种可笑的、盲目的自信,可是慢慢的,随着时间的积累,他们居然真的开始显现出自己的闪光点。

其实,一个人是否自信,并不在于你有什么?而是在于你认为自己有什么?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想让自己更优秀,让自己过更好的生活。

也就是说,其实,在我们的潜意识里,每一个人都有自卑【inferiority】的基因。

自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体系,本质上是一种“我不行”的内在认知模式。

而由于内心始终缺乏安全感和认同感,自卑者在潜意识里,更需要向外界寻求弥补和逃避,常常以“对某种需求”产生病态的渴望,例如过强的好胜心、对于完美的追求、高目标的自我约束力。

这些近乎于苛刻的标准,让他们觉得,自己有可以变得更好的可能,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不够好”所带来的焦虑。

而自卑的另一种外在表达方式,是“紧张”。例如公共场合下的脸红心跳、全身发抖,说话时候不敢跟人眼神交流。

明明已经做了万分的准备,可是每一次需要展现自己的时候,输出不到五分。那些“自卑的基因”仿佛生长在了骨子里,让你觉得自己是个“天生的胆小者”。

其实,不是你不够好,只是你无法坦然接纳自己所有的“好”与“不好”。

02

自卑——如何打开你“病态的防御机制”?

我在中心里,见过这样的一个女孩,第一次看她到时候,她的眼睛总是左顾右盼游离不定,不敢与人对视,她的手交叠在一起,一直瑟瑟发抖。

我坐在她旁边,感受到她身上的每一根汗毛,似乎都在抗拒对陌生人的交往,稍稍靠近的距离,便足以打破她脆弱的“安全感”。

可是见到第二面的时候,她突然变得主动热情,完全转化为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她在前后巨大的转变中跳跃。

人啊!总是一面小心翼翼的与这个陌生的世界接触,另一面,强迫自己变得“正常”起来,拼命隐藏着“脆弱不堪”的自己。

当我问起她时,她说她只是太寻求别人的认同了,所想借此掩饰自己的不安和紧张,以虚假的“笑容”来化解心中的尴尬。

后来试着追寻原因,她因为考试不好,被老师当众殴打,与母亲诉说时,母亲知道她是因为考试不好,结果再次动手打了她。

其实,一个人成年后,如果始终处于缺乏安全感的焦虑状态,那么,即使他拥有的再多,也会被潜意识忽略掉,用自我否定、自我怀疑、甚至是自我毁灭等等病态的方式,建立心理防御机制。

追溯童年,他们大多拥有一个不太幸福的成长环境

《摩登家庭》有一集,Haley的男朋友说她,“Haley always got this killer confidence - you know, the kind of confidence that you get from having such a warm, supportive family."

【我现在才明白,海莉身上那种非凡的自信是源于这么温暖的家庭给的爱和支持】

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自信,其实与原生家庭有很大的关系。

一般来讲,自卑的人,有以下几个共同点:

A. 家庭条件一般,父母属于精神上“自我”极其缺乏的一代;

B. 父母或其中一方,性格极其固执强势(外在表现为脾暴躁、难以通过语言和逻辑沟通);

C. 有一方对你有一种多余的、过分的宠爱; 

D. 父母从小就对你抱有期待,要求非常严厉,强势的一方常常对你进行责骂;

E. 他们常常不去兑现对你许下的承诺;

F. 你无法直观的表达观点,甚至不能在家庭中提出任何要求。

有的父母知道在孩子迷茫的时候引导,成功的时候祝福,失意的时候鼓励。

而有的父母却在孩子迷茫的时候冷漠,成功的时候说要谦虚,失意的时候冷嘲热讽,需要爱的时候说要坚强。

于是,幼年时的弱小与无助,强化了你成年之后的深刻体验,那些不利于成长的环境,最终会带着“自卑的因子”,一起凝固在心灵的土壤里。  

03

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一直羡慕别人……

其实,想要克服自卑,首先要学会“完全的接纳自我”,无论是优点还是缺点,都不再抗拒和否定真实的自己。

很多人,会因为自卑而痛苦,其实,因为过于在乎。”他们甚至无法接受自己自卑这个事实,并且很容易为此而感到痛苦。

当你可以坦然的接纳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尝试“不再抗拒自己的自卑”,重新建立自己的“评价体系”,寻找安全感和自我肯定。

你可以尝试从以下几点去努力:

A. 摆脱对他人看法的过度依赖,放弃回想别人与你交流的瞬间,不要总想着讨好别人,坦然的“做自己”;

B. 创造积极的环境,解决压力根源:例如与父母,可以“示弱性”的沟通,以缓解矛盾,若存在困难,可以尝试远离压力源;

C. 专注于完成自己真正感兴趣和擅长的事儿,不断建立成就感和掌控感。

最后一点,要尝试修复创伤记忆,直面那些幼年时候的焦虑和不安。

童年创伤记忆很容易让一个孩子在成年之后变得没有安全感,容易偏执、压抑自己的情感,更容易失控,从而产生自卑、焦虑、抑郁的心理。

面对“爱”和“温暖”时,他们会变得胆怯,但当负性情感来临时,错误的“自我保护机制”,又让他们缺乏共情和爱的能力。

家庭的温暖本应该是最不需要理由的,可是,中心的康复导师,常常会帮助来访者,一起发现家人的爱和鼓励,这样可以给人带来无穷的力量。

接纳自卑,请从接纳那个“残缺却美好”的自己开始。

你会发现,自己正闪耀着一种从未散发过的光芒,这种光芒,叫做“自我”

你可能感兴趣的:(“越美丽,越卑微?”:真是好奇怪一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