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凡读易中天中华史《奠基者》9

易中天中华史《奠基者》 第二章:定音鼓之以人为本

艺凡:接前文,以人为本,是周制度和周文化的思想背景吗?

易中天:对,周废除了商的人殉和人牲,当然人牲基本废除,人殉则清代还有。但会遭到主流社会和正人君子的抵制批评。

艺凡:谁抵制批评了?

易中天:另个人,一个是子鱼,在宋襄公与曹、邾两国会盟,要杀鄫国国君祭祀社神,子鱼强烈反对,认为是如此倒行逆施。

艺凡:结果怎样呢?

易中天:反对无效。

艺凡:另一个人呢?

易中天:陈子亢,他的哥哥死后,嫂子和管家提出要活人殉葬。

艺凡:结果呢?

易中天:成功了。嫂子和管家不再坚持了。

艺凡:陈子亢可是孔子的粉丝啊。

易中天:对,孔子不但反对人殉,就连用俑都反对。他甚至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意思是第一个发明俑的人,大概会断子绝孙吧!

艺凡:孔子为什么会反对俑呢?

易中天:在孔子看来,人殉不仁,人殉非礼。因此,用活人不行,用死人也不行,俑是活人殉葬的“山寨版”。开了这个口子,活人殉葬就仍有复辟的可能。

艺凡:孔子老人家想的挺远啊。

易中天:这也是后来仁的概念。因为“仁”的本义就是“人其人”,也就是“把人当人”。

艺凡:这个“君权天授”又有什么关系?

易中天: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观念产生于西汉,但萌芽早就有了。甲骨文和金文的“天”,原本就是“人”。

艺凡:天和人很像啊。

易中天:天就是人。更重要的是,天的授权(天命)是看人心的,叫“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艺凡:这词用的好。

易中天:武王在伐纣的誓师大会上说:天是“万物父母”,人是“万物之灵”,所以天意就是民意。

艺凡:武王说的?

易中天:可疑,有可能是周的后人安上去的。但按照“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的逻辑,“君权天授”已经被偷换为“君权民授”了。

艺凡:伟大的谎言。

易中天:问题也来了,就算政权来自天与民的双重授权,天也好,民也罢,为什么要授权给周呢?

艺凡:为啥呢?

易中天:周人的说法,是他们的君王有德。

艺凡:德?

易中天:对,且听下回分解,以德治国。

你可能感兴趣的:(艺凡读易中天中华史《奠基者》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