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新录(10月9日 阴)

图片发自App



      王阳明认为,修身立德的道理并不是从朱熹所说的“格一物知一物的理”中得来的,大道就在每个人的心中,在人与生俱来的良知中,后天环境使良知迷失,我们要做的是找寻良知。有一个更生动的解释,就是人心如镜,后来镜染尘埃,如果能“时时勤拂拭”,我心自能镜照万物,因此,无须外物扶植。对知行合一的解释,大多数人会认为是:学会理论并非真通透,须经身体力行方是真领会,所谓“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许多人会推崇王阳明,因为他们自然而然可以借王氏宣传他们所需要的品质。我认为,王学包含的管理者看重的品质是内在驱动力与执行力。致良知贵在立志,凭内心的自我约束完成德行修养。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一人要拜访王阳明,却不知王在哪里,但历经波折终于见到王阳明,便向他请教学问之事。阳明先生说,学贵在立志,立志坚定后,良知会指引你完成修齐治平,你现在已经学会了。那人很奇怪,问我怎么学会立志了?阳明先生又问,你此行可有随从,可带盘缠?那人答道,有随从但半途生病,不能前行,我就把盘缠留给他,让他在某地养病,我一人历尽波折,终于访到先生。阳明先生说,你此行不知我在何处,随从生病,缺少盘缠,却仍访到我,说明你立志坚定,你的良知已经可以指引你了。

      这跟送信的加西亚多么相似!立志而致良知,正是内在驱动力。知行合一,则是执行力,决策难,知行决策也难,那如何使正确决策圆满知行呢?当然得套用知行合一了。有人用王阳明尊老酒杯装了他们的新酒——内在驱动力与执行力。致良知,是向内求,靠强大的自我约束力达成某一阶层应有的修养,这正是“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的道理——完成客观目标远比完成主观修养容易得多。

你可能感兴趣的:(日新录(10月9日 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