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变化的转折

中国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年将是中国新的起点,也将是无数人开始逆袭的一年。

无论你从事什么行业,都必须对社会发展有全面理解,这篇文章旨在扩充大家的视野,一起提升格局!

本文先后从个人,商业,世界三个角度诠释:

第一部分:个人篇

人类社会的发展路径:部落社会——村落社会——家族社会——家庭社会——个体社会。世界正变的越来越细致、周密。以前各种关系是面对面发生的,后来发展成了线对线,未来的世界,由各种出“触点”(个体)构成的。个体崛起也就意味着各种“组织”的“下沉”,一切组织都必须下沉,把舞台留给“个人”。

原来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企业”。社会上的每一个“需求”和“供给”往往都是由企业对企业所完成,而今后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个人”。供需双方很多都在个人化,中国的社会结构将越来越精密细致。可以做一个这样的比喻:如果中国经济是一场血液循环,那么今后它的毛细血管会更加丰富,输送和供氧能量会更加强大。

中国经济正在先裂变后聚变。裂变指的是企业和组织大量断裂,很多自由职业者被释放,而同时这些自由个体又在不断的发生重组,为了共同完成一件大任务,他们挥之则来、来则能战,灵活、独立、又可高度协作。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裂变还是聚变,都可以释放很大的能量,这就是原子弹和氢弹的基本原理。


创业的逻辑变了,之前我们要先组建公司,未来我们要先做超级个体。之前的创业是有了模式就就赶紧组建一个团队,随着人力成本的越来越高,这种已经属于重资产创业了。未来的创业一定是先自己亲手去干,做成一个小雏形,然后再根据业务和需要去加人,包括合伙人等等,要努力先成为一个超级个体。如果真的有需要了,再根据业务模型组建团队,再组建公司。之前是先有公司再有业务,未来是先有业务再有公司。同时我们也会发现一个现象:很多公司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因为现在各种平台太多了,我们只需依托平台生存就可以了。

未来我们经营的不再是产品,而是消费者。经营“产品”和“消费者”的区别是什么?

第一大区别:如果你想方设法地把产品卖给10000个消费者,这就是经营产品的逻辑。如果你先把产品卖给100个消费者,然后力争让每个人消费10次,同时每个消费者还能再帮你找到10个消费者,这就是经营消费者的逻辑。两种办法的结果看起来是一样的,消费频次都是1万次,但是第一种办法你需要投放大量的广告,需要大量的营销费用。而第二种却只需要提高服务质量,最重要的是,第二种办法是没有边界的,消费频次在无限扩张。

第二大区别:经营“产品”是向所有人提供同一款商品;经营“人群”是向同一人群提供他们所有的产品。未来社会“人以群分”的特征将越来越明显,如果去满足所有人的要求,成本必定会居高不下。只有去满足一个特定人群的需求,才是最符合时代需求的生意。

以前,资源是一个人最大的财富;未来,信用才是一个人最大的财富。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程度决定着一个社会的运转效率。大数据得推动之下,未来规范人们行为的不再是法律,而是信用。水往低处流,财往高处走。信用值越高的地方越容易聚财,失信者将寸步难行。同时,懂得自律的人最先得到自由。

如今很多人最大的困惑,是把传统工业思维带到了这个互联网时代。工业时代是卖方市场、谁掌握生产设备、厂房、生产资源谁就是老大。互联网时代是买方市场,谁掌握消费数据、掌握粉丝就是老大。工业时代管理也好、销售渠道也好都是金字塔模式,从上而下,我下达指令你执行,我生产什么你卖什么。互联网时代是去中心化,通过粉丝、大数据分析,客户需要什么我生产什么。前端市场需要什么后端就怎么配合。

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传统奋斗的五大关键词:背景、学历、资源、人脉、资历;今后奋斗的五大关键词:知识、创新、独立、个性、理想。以前是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现在有个好爸爸,不如自己有文化,中国的“新知识分子”将重登历史舞台。

未来,比会赚钱更重要的是让自己值钱。人人都在赚钱,但不是人人都值钱。赚钱是外在的短期行为,值钱却是内在的长期结果。值钱之前,是你求别人;值钱之后,是别人求你。学会“赚钱”只是第一步,让自己“值钱”才是一个人真正的价值体现。在个体崛起的时代,一定要注意积累自己的个人品牌、信用、以及影响力。未来最好的投资是自我投资。

中国人的财富形式先后经历了:粮票(花钱的权力)——存款(现金数字)——房产(固定资产)——估值(虚拟财富)四个阶段,未来的财富形式一定是估值或市值,趋于虚拟和抽象,只是一个数字。即:你拥有多少财富,并不代表你就可以随便花这些钱,而是代表你有支配这些钱的权力,财富多少意味着调动资源的大小。究其本质,是整个社会越来越共享化、公开化、公共化。

未来,热爱才是第一生产力。你的热爱和兴趣,决定你所处的社会位置,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爱好”会变的实用,越来越多的兴趣会变的值钱。过去受限于市场规模不能成立的特色小生意,现在可以利用互联网找到精准客户;过去受限于信息障碍不能满足的个性化需求,也能利用互联网找到生产个体。

未来社会,男人和女人的分工会越来越模糊,男人和女人的性格差异也越来越小,很多女人可以独当一面,很多男人也可以做细腻的工作。优秀的个体,则会同时兼具男性的果敢和女性的缜密,伟大的灵魂都是雌雄同体。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这其实意味着个体的独立性和完整性越来越强,未来的人也会越来越自恋。

以前我们做选择的时候选项都很少,未来无论我们做什么,选项都会越来越多,甚至眼花缭乱。这是一个机会和选择都看起来更多的时代,于是比善于选择更重要的是善于舍弃,真正的高手都具备一种深思熟虑后做选择的战略能力——做哪些“更少但是更重要”的事。

以前,社会上的大部分人都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未来社会上的项目越来越短平快、支付报酬越来越跟结果挂钩,所以独立的人会越来越多,他们善于迎接各种变动和挑战,无论到哪都能很快找到自己位置,和大家协作共事,当然也能独当一面,这就是一个人的兼容性,未来没有稳定的工作,只有稳定的能力,真正的能力是你到哪里都有饭吃。


未来不会再有“贫困人口”,但会产生大量的“无用人口”。“精准扶贫”可以消灭贫困人口,但是“无用人口”却会越来越多。因为在人工智能时代,只启动哪怕20%的人,社会就可以良好运转。而那些没文化、没思想、懒惰、不学习、不主动的人将被折叠起来,让他们在短视频、游戏、娱乐节目里沉溺,像宠物一样被圈养。虽然社会财富足以供养他们吃喝,但他们没有价值,没有信用、不能借债、不能纳税,只能沉迷在游戏和各种娱乐八卦里,过着一种糜烂颓废的生活,如同一具具行尸走肉。

中国一大批有“匠心”的人的社会地位将获得提升,所谓“匠心”就是百般打造产品的那种耐心和细致。一个产品(作品)从0到99%那部分可以靠时间和精力完成,这些也都是钱可以买到的。但是从99%到99.9%乃至到99.99%的那部分,却取决于一个人的热爱和心态,就是“匠心”。那些脚踏实地的人比如工匠、程序员、设计师、编剧、作家、艺术家等等,因为互联网已经把社会的框架搭建完成,剩下的就是灵魂填充!所以即便是普通的工作岗位,他们的社会地位也将获得提升,将获得尊重。

第二部分:商业篇

中国经济模式的进化论:计划经济——市场经济——需求经济,三个阶段,在“计划经济”阶段,我们实行“按计划生产、按计划消费”,后来开始“市场经济”,我们开始“自由生产,按利润分配”,但导致无序化竞争,出现了产能过剩。现在我们正回归一切是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出发点,开始遵守“按消费生产,按价值分配”,中国正在迎来大消费时代。未来中国一定会“按需求生产,按需求分配”,创造无限接近需求。


0利润时代正在到来,互联网导致的信息透明化,同样的商品/服务/作品,只要你还有利润存在,一定会有商家卖得比你更便宜,或者一定有平台诞生,上面的东西更优惠。而且消费者比价会越来越方便,永远都是全网最低价最受欢迎,这时就会有人低价抢市场,或者赔本赚吆喝。因此未来无论做什么,竞争都会越来越激烈,而当竞争绝对充分的时候,也就是商业绝对繁荣的时候,一切利润都会无限接近于0,甚至是负利润的。

利润为0的时代,我们靠什么赚钱呢?现在很多生意前期都是不赚钱的,或者从表面上看都是亏本的,其实这不是商家犯傻了,恰恰是商家变的更与时俱进了,因为商家们设置了隐形的路径,或者说是把赚钱的路径后移了,这叫“利润后延”。其实这是商业发展的必然,随着竞争的加剧,很多企业都设计了流量型产品,这些产品都是为了吸引客户而设计的,可以是亏钱的,当客户进来之后,再靠深度服务产生利润。“利润后延”是商业的大势所趋。

中国商家和消费的关系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买卖关系——服务关系——共生关系。以前买和卖是商业的基本逻辑,核心是“产品”,才有了差价和利润;后来以满足消费者一切需求为基本逻辑,核心是“服务”,产品要虚拟化、增值化;未来商家和消费者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每个消费者都将成为一名生产者,价值共享。

中国电子商务进化论:B2B——B2C——C2C——C2B——C2F,从商家对商家、到商家对个人、个人对个人,个人对商家、最终是个人对工厂。未来每一件产品,在生产之前就知道它的顾客是谁,个性化时代到来,乃至跨国生产和定制,这将彻底打破美国主动的全球产业链和贸易结构。

中国未来最值钱的是“消费大数据”,比如用户信息,会员库,粉丝等等。今后谁掌握了大量消费数据,谁掌握了主动权。 是随着社会物质产品的极大丰富,今后很多产品甚至都是免费提供的,因为商家需要掌握大量消费者才能挣钱。未来会有很多商家会用低利润(甚至0利润/负利润)的产品去交换“消费数据”,吸引大家聚集而来,然后利用另外一套隐含的逻辑去挣钱。因此我们要放弃利润,改收会费。

未来商业的核心在打造IP,因为未来人是跟着人走,而不是跟着产品走,商业的重心已经由“产品”转移到了“人”,未来谁能聚人谁才能掌握商业主动权。究其本质,商业的权力发生了转移,从“生产方”转移到“消费方”。之前是谁有“产品”谁是老大,现在是谁有“用户”是谁是老大,谁才能掌握商业主动权。

未来大众需要的并不是各种实体商品,而是各种精神产品(情绪安慰)。首先,实体产品投入太大,消费者比价太容易,利润遭多方挤压,未来的利润会无限于0。而虚拟产品的投入非常小,况且其边际成本为0。其次,社会产能已经严重过剩,物质产品已经极大丰富,我们早就不缺各种物质产品了。但同时我们的精神世界却越来越空虚/焦躁,再加上信息茧房和精准推送的配合之下,我们都沉溺在自己的世界里,这时商家很容易刺激到消费者的情绪味蕾,让消费者非理性消费,获取巨大收益。


中国社会的核心正在从“以物为本”过渡到“以人为本”。原来社会的中心是“物”(产品、商品),是人随物动;未来社会的中心是“人”。是物随人动。以前所有的人都要围绕着产品去转,才有了广交会、义乌小商品市场等等这样的集会,四面八方的人都要涌来去找产品;今后人只要坐在家里等着,产品则必须主动去找到对于的消费者,产品要会说话(营销)、要长腿(物流快递)。以前是人找产品,未来是产品找人,人和产品的位置开始互换。

中国原来的企业是横向发展:越做越大、涉及面越来越宽。因此企业越做越容易展开“同质化竞争”,今后的企业是纵向发展:越做越精,挖掘度越来越深。这种变化使行业将越来越垂直、协作越来越完善。于是中国越来越细分,结构越来越周密,企业与企业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的独立性越来越强,“差异化共存”成为商业主流。

未来最先进的组织,一定是那些能够随时聚合/随时解散的结构,员工分散式,以项目制为目标,再加上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这种结构看似更加松散,实则协同性更强,随时可以发生“裂变”和“聚变”的效应。企业不再是封闭的组织,而是成为包容性和扩展性很强的平台,开始互相越界和穿插和共享。厉害的企业往往手握用户和数据资源,击穿了不同领域之间的篱笆,建立融汇贯通的创新型组织。

中国媒体的进化论:传统媒体——新媒体——自媒体——信息流。媒体正在由集中走向发散,由统一走向制衡。自媒体的兴起将和传统媒体形成有益的补充,它使中国的话语权开始裂变,而未来人人都是一个自媒体,信息流的产生让媒体消亡。

中国营销业态的进化论:媒介为王——技术为王——内容为王。传统广告总是依靠媒介的力量去影响人,比如央视的招投标。后来的互联网广告开始依靠技术实现精准投放,比如按区域、按收入、按时段投放。再后来社交媒体的崛起使好的广告能自发传播,而未来最好的广告一定产品本身,最好的产品也一定具备广告效应。

中国商业的利润先后经历了:暴利时代——薄利时代——厚利时代三个阶段,所谓暴利时代存在于改革开放初期,当时产品紧缺、需求被忽然打开,而且信息不对称;后来电子商务兴起、产能过剩,导致商家恶性竞争,开始打价格战、促销,于是进入到了薄利阶段;而今后的产品开始走个性化、定制化和个体化路线,产品的增值空间被打开,从而步入到厚利阶段。


未来线上的内容将越来越趋向于免费化,版权效益将进入增值模式,而不是出售模式。内容为王其实就是一切中介、渠道都会被边缘化。只有价值创造者永恒,他们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产品;包括文章、书籍、视频、电影、音乐等等。而未来线下收费将越来越贵,影院、餐厅、演唱会、见面会等等。究其本质,线上资源在公开化、共享化,而线下的场景和体验才是消费的重点;

中国今后将无生意可做。传统社会的信息往往是不对称的,这就造成“供给”和“需求”始终是错位的,因此出现了一批商人去对接他们,并从中谋利。而互联网搭建起的商业基础会越来越完善,今后两者可以随时精准连接。所有的中间环节都没有了,赚差价的逻辑也就不存在了。“经商”一词需要再定义,传统商业思维彻底落伍了。

未来民企和央企国企分工将越来越明显,重资产是央企/国企做得事,民营企业只适合做轻资产的事。央企/国企赚的是“资产升值”的钱,而民企赚的是“努力运营”的钱。千万不要再盲目做重资产的投入了,社会每次出现动荡,最先受到冲击的就是重资产。不要在贪图资产升值的那部分钱,要去靠自己能力和劳动挣钱。就是避免现金投入到那些非必要的环节中去,然后集中一切资源和力量去攻打直接产生利润的环节。低投入,重运营;低资源,重能力。这样无论外界发生什么变化,你可以随时抽身离开。

中国精神文明的红利期正在到来。传统的物质文明进展步伐已经开始放慢,因为工业化已经将社会各项硬性设施布局完善,物质的野蛮增长期已经过去,而互联网又已经把所有的链接搭建完毕,柔性内容开始凶猛增长,新文化行业是一个增长点。

中国未来最有力量的还是中国传统文化,因为自由的本质是自律,只有将要传统文化中的戒、忍、谦、和,克己复礼等要素发挥出来,我们才能做到自律,才能将世界经济带入可持续循环发展状态。

第三部分:世界篇

原始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交换”,奴隶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奴役”,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剥削”,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雇佣”,未来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协作”,这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路径,也是文明进步的阶梯,一个环节都不能缺失。


世界的本质无非就是一个大循环,它包含四股流体:线上的货币流、信息流;线下的产品流、人群流。而一个社会的科技水平越高,贫富差距就会越大。因为科技水平越高,社会的流通性就会越好,此时财富会加剧流向更有钱的地方,头部效应将越明显,马太效应越来越加剧。因此,未来我们要么做第一,要么做唯一。因为只有在某个领域遥遥领先才能赚到钱,而且将赚尽整个行业的钱。



传统的城市格局是“物以类聚”,同一种物品会放在一起,比如这里是小商品批发市场,那里是美食街,再那边就是服装一条街,还有汽车城、电玩城等等,人的行为也会围绕这个布局展开。未来的城市是“人以群分”,相同兴趣和志向的人总是轻而易举的聚到一起,什么地点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这里此刻聚着一群什么样的人。

国家与国家的竞争,先后经历了:资源竞争——制度竞争——文化竞争三个阶段;一个国家的财富最开始靠自然环境,比如中国自古水土丰饶,才诞生了文明古国,四大文明古国都是诞生在资源富饶地方;后来开始依靠制度,比如西方率先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然后诞生了现代社会制度和体系,并发生了工业革命;未来靠什么?靠文明!一个国家的文化最终决定了这个国家能走多远、飞多高!

未来社会治理的最高境界是无为而治,即依靠利益关联进行互相制衡,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与外界有无数个连接点,依靠这些连接点,每个人的处境都将直接绑定自己的行为,贪婪、懒惰、无知作为人性的负面,都将被自然克制。

传统的教育,是一刀切、标准化、单向填鸭式的学校教育,这消磨了很多学生的天赋,随着人的觉醒,未来的教育是因材施教、双向互动化的网络化教育,老师和家长都的角色由主导变成了陪读;未来你大脑能容纳多少知识要点真的不再重要了。因为人工机器、电脑的的知识能让你随时取用,最重要的是你的融会贯通能力,要有由一滴水看见大海,一粒沙而感知世界,让学生从认知走向自信。

传统的金融,以银行的抵押模式为主,服务的是大中型企业,用穷人的钱补贴富人,未来的金融是建立在大数据和信用上的普惠支持,服务的大量有价值的小微企业或个体。这就更好的顺应了个体崛起的大势所趋。

以前是“占有大于一切”,未来是“链接大于拥有”,最重要的不是你霸占了多少有形资源,而是你能配置和影响多少资源。衡量一个人的能量,就看他可以随时和多少人建立链接,万物皆不为我所有,但万物皆为我所用。


传统社会的核心财富是产品,未来社会的核心是数据。谁连接了消费者的需求、谁掌握了消费数据、谁就在制定新规则。

传统社会注重的是生产效率,关注的是对有形空间的占有和使用效率,未来社会注重的分配效率,关注的是价值节点的分布与链接。我们已经生产出来太多物质,乃至进入了产能过剩时代,未来最重要的不是你能生产什么,而是你能不能把最合适的东西送到最合适的人手里,使社会资源精准匹配,各归其位。这也是未来创业应该遵循的基本逻辑。

互联网改变世界的方式,正在从“信息”革命升级到“效率”革命。上一个30年,世界诞生的很多互联网企业,都是以“信息分享”为价值,比如Facebook、谷歌、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等等;但是眼下我们更需要真正解决世界物质的分配问题,要把物品摆在最需要它的位置,或者分配给最需要它的人。因此未来的30年,将诞生一大批垂直的应用型软件或平台,能够更好的分配世界的物质资源,解决产能过剩,创造更加普世的价值。

未来的社会,分工越来越完善,细分领域越来越多,纵向发展是人发挥价值的一大趋势,每个人都在自己的领域专注而努力,人会越来越孤独,每个人创造的价值也都能被精准核算,人与人互相干涉的情况会越来越少,大家不必恶语相向,做好自己就是对世界最大的负责。

传统的发展路径,是关注人们征服自然的进度和力度,追求得是人类单方面的物质增长,未来的社会发展思路是让人类和自然、乃至和机器人、人工智能等等协作发展,我们在构建一个命运共同体,这才是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以前,现金流不如利润率重要。未来,现金流远比利润率重要!因为传统商业是赚差价的逻辑:产品经过各个环节,每个环节都会加价然后再出货,所以现金流是层层加价的。这是一种侵吞关系,你的上下游环节究竟赚了多少钱你都是不知道。而未来,由于互联网的公共性和链接性,消费者有机会直接跟各种品牌方接触,于是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能够直接付钱给品牌方(生产方),这就导致现金只是从各种渠道方和服务方经过了一下而已。

以上这些变化,足以预见中国未来10年的宏伟蓝图。


所谓趋势就是天道,俗话说: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无论你正在做什么事,必须先从大处着眼,再从小处着手,在全局思维上布局,开疆拓土!

你可能感兴趣的:(经济变化的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