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与陈毅的《如梦令》

《如梦令·元旦》

宁化、清流、归化,

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

直指武夷山下。

山下,山下,

风展红旗如画。

这首词是毛主席于1930年初在行军途中写就。当时红四军刚开完著名的古田会议,毛主席重回红四军,再任前委书记,心情自然是喜悦的,诗中也将这种喜悦之情表露无遗。

1929年1月14日,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之后转战赣南闽西,建立和扩大根据地,为后来建立中央苏区打下了基础。在转战过程中,党内一些长期存在的矛盾逐渐暴露,主要是单纯军事观点日益增长,并在刘安恭到来后更显突出。

刘安恭在德国留学时加入共产党,回国后参加了南昌起义,起义失败后,被组织派去苏联学习军事,1929年初回国,被中央派往红四军工作。刘安恭将苏军的建军原则制度生搬硬套到红四军中,引起党内、军内极大的混乱,并加剧了红四军高层的分歧。最终,在红四军七大上,分歧公开化,中央指定的前委书记毛泽东竟然落选,加上身体欠佳,毛主席离开红四军前往地方休养。

失去毛主席领导的红四军,进军广东后遭遇重挫,刘安恭也不幸牺牲。七大上当选前委书记的陈毅则在当选不久就离开红四军去上海向中央汇报红四军情况。陈毅作为伟大的革命家,一切从党的利益出发,如实向中央汇报了红四军的情况及内部的分歧,并向中央坦承毛泽东才是最适合担任红四军前委书记的人选,亲自将中央的“九月来信”及中央认为“毛同志应仍为前委书记,并须使红军全体同志了解而接受。”的决定带回红四军,亲笔向当时在福建上杭蛟洋苏家坡养病的毛主席写信,恳请其回到红四军就任前委书记。之后,在1929年12月28日至30日,红四军在古田召开了红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毛主席不仅重新主军,而且会上通过的古田决议,确定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明确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古田会议也因此成为我党我军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在我党我军历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

古田会议前夕,国民党向闽西苏区发动了由广东、福建、江西三省军阀联合进行的“三省会剿”。为打破敌人的进攻,在古田会议结束后,1930年1月7日,朱德军长率红四军主力离开古田,向赣南进军,主动跳出了敌军包围圈,毛主席则率领小股部队与敌周旋,掩护主力撤离。在完成掩护任务后,毛主席率军追赶红四军主力,这首《如梦令·元旦》即写于追赶主力的行军途中。虽然行军艰苦,但红军战士士气高涨,诗中更洋溢着浓厚的乐观情绪,作者喜悦的心情,更是透过字里行间,扑面而来。

《如梦令·临沂蒙阴道中》

临沂、蒙阴、新泰,

峰回路转石怪。

一遍好风景,

七十二崮堪爱。

堪爱,堪爱,

蒋军进攻必败。

1947年5月,陈毅、粟裕率领华东野战军采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造成敌张灵甫部孤军突出的态势,终于觅得战机,在孟良崮一举全歼敌整编七十四师,沉重打击了蒋军嚣张气焰。这首词即为孟良崮战役前夕,陈毅在行军途中所作。

陈毅与毛主席初相识于1928年4月井冈山朱毛会师后。两位诗人革命家一见如故,毛主席曾对陈毅说过“相见恨晚,相慰平生”八个字,陈毅也是当时毛主席诗词的首批读者,例如毛主席的《西江月·井冈山》,陈毅就是最早读到的人,并且对毛主席用旧体词描写革命战争,将全新的内容与古老的形式结合得如此完美,十分佩服。毛主席写的《如梦令·元旦》,陈毅也是最早的读者之一。陈毅还珍藏了很多毛主席的诗词手稿,爱不释手,一直带在身边。可惜在后来在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中,九死一生的环境下,很多手稿不幸遗失,让陈毅引为终身憾事。

但陈毅一定对毛主席的《如梦令·元旦》倒背如流,所以他的《如梦令》,结构上明显脱胎于主席的作品。同样的行军途中,同样连续三个地名开篇,同样行军路上景色描写,一个“路隘林深苔滑”,一个“峰回路转石怪”。主席说“风展红旗如画”,喜悦之情溢于言表;陈毅断言“蒋军进攻必败”,直抒胸臆,充满必胜信念与豪气。

两位诗人革命家的两篇《如梦令》,虽作于不同年代,读来却同样豪气干云,充满了革命的乐观主义,全篇未用一典,文辞浅显直白,不需任何翻译,短短三十余字,即描画出千军万马急促行军的情状与我军官兵的精神面貌,实为词中佳品。

你可能感兴趣的:(毛主席与陈毅的《如梦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