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号卢秀梅《给教师的建议》第6篇读后感

          思考中获得活的知识     

                    一一《知识既是目的又是手段》读后感

        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学习就应该越省劲。可惜实际情况往往相反:总有些学生的学习一年比一年困难。苏霍姆林斯基在《知识既是目的又是手段》一文中分析说:知识对有些学生来说成了滞销的货物,得不到运用。知识似乎与学生的精神生活和智力兴趣不相干。掌握知识对学生来说变成了讨厌的事,学生没有了兴趣,更缺乏思考。

        我们教师要努力使学生把获得知识不当成最终目的,而当成一种手段,使知识不变成静止的、僵死的学问,而经常起作用于学生的脑力劳动、集体的精神生活和学生的相互关系,起作用于生动和连续不断的精神财富交换过程,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思考就是一种生气勃勃的创造,再借助语言进行表达交流。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思考能力,尝到了思索的无比快乐和认识的极大喜悦,再得到大家的认可,就会觉得自己是思想家。教师不能仅限于传授学生知识,而要让学生善于思考,并用语言或文字表达出来,学生获得自身认同,品尝其中的乐趣。

      一次作文课,写作内容是《我们班的“牛人”》。我告诉学生说:大家不要觉得电视上特厉害的有专长的人才是“牛人”,只要是在某方面或任一方面做得好,就是“牛人”,请大家认真思考,再根据你平时的观察,用文字写下你心目中我们班的“牛人”吧。那次作文,学生们写得很成功,体育健将、金嗓子、小画家、单科状元等都成了学生笔下的“牛人”,而且这些内容都是大家彼此熟悉的,写作文的人和被写的人内心都很高兴。那次作文锻炼了学生的思考力,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学生因此发现了彼此的闪光点,体会到了被认同的快乐!

      “知识只有在成为精神生活的因素,能吸引住思想和激起兴趣时,才谈得上是知识。”作为教书育人的老师,在传授知识时注重学生思维的训练和思考能力的培养,让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活起来,才能真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你可能感兴趣的:(7号卢秀梅《给教师的建议》第6篇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