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语义化

WEB语义化
-------2014.01.14 整理自网络

随着WEB标准在国内的不断普及,结构表现行为分离、模块化、语义化、平稳退化、渐进增强等概念也成为考核一名前端人员对WEB标准理解的重要条目,其中,由于SEO背后的商业价值影响,“语义化”得到了突出的重视,作为一名刚入门的前端工作者,我也曾单纯地认为,“语义化”便是运用最有利搜索引擎权重的标签组织(x)HTML结构的方法,其实不然。

一、什么是“语义化”(Semantic)
“语义化”指的是机器在需要更少的人类干预的情况下能够研究和收集信息,让网页能够被机器理解,最终让人类受益。其实简单说来就是让机器可以读懂内容,通俗的解释 “语义化意思就是不要把你女朋友当做一般的朋友看待”,下面是粗浅的实例:
女朋友 ----×
女朋友 -----√
然后,通过CSS控制,我们很容易就能将“女朋友”展示地跟“朋友”一样,然而只关注表现层的话,标签视乎只是一个“钩子(hook)”,提供给CSS和JS做处理,那为什么我们还要强调“语义化”呢,下面会详细谈到。
二、为什么要语义化
1、搜索引擎优化(SEO)
对于搜索引擎的优化,很多前辈都已经做了丰富的解释,关于Hx的权重,隐藏文本等等,在此便不再班门弄斧....
联系到前端的工作,我们所推崇的“语义化”不就是让计算机读懂我们的内容吗?像这样一个简单的例子WWF,计算机便能明白WWF值得是World Wildlife Fund,而不是World Water Forum,让计算机完全读懂我们的内容是不现实的,但其所追寻的愿景,确值得我们追求。
2、用户体验
先举一个例子,下面是当当网上的用户注册表(https://login.dangdang.com/Register.aspx),截取其中的一部分XHTML结构。

我们来实验一下将其中的设置昵称:改为会产生什么变化。

当鼠标点击“设置昵称”时,会自动使ID名为“txtNickName”的文本输入框获得焦点,label标签本身的定义便是向控件定义标注(标记)(http://www.w3school.com.cn/tags/tag_label.asp),各主流浏览器对labe的支持也是基本一致的,浏览器的表单控件本身就是非常成熟的交互控件,经CCS森林群里某大侠测试,label标签对声控操作也是具有非常良好的体验。
同样是当当网,首页上的产品列表,还是其中的一小块XHTML代码

截取的是价格部分的代码,暂且不论class的命名,我们来实验一下如果将¥94.00 改成¥94.00 ¥46.00,视觉上是没有任何变化的,但当我们裸奔一下页面。

结果就显然易见了,作为前端工作者,我们也需要考虑到用户的网速可能过慢(也许他正在用迅雷BT呢)导致无法加载CSS的情况,还有手机用户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标签成本很低,只要补充点HTML的基础知识就可以了,另外date属性和cite属性都是非常有用的,试下把内容拷进WORD 2007中。
同样还有abbr标签和img标签的alt属性对于屏幕阅读器的重要性,因条件不允许,所以无法亲身体验,在岸的另一边都已经有Section 508这样的东西保护残疾人不被gov网站鄙视了。
3、 开发效率
富含语义的网页结构对前期开发和后期修补bug都有显著作用,具体而言,像下面一段简单的产品列表代码。

通过“语义化”的标签,丰富了产品列表内的“钩子(hook)”,通过在父层添加id和class命名,便能控制产品列表内的全局表现,对于样式的修改,在理想状态下能避免通过后台开发人员改变网页结构的情况,节省人力成本,但回归现实情况,面对产品和老板的各种需求,想完全通过只修改CSS便能改变样式还是不现实的,面对大大小小的需求和bug,最好的方式还是在前期开发阶段为页面合理地预留“钩子”,方便后期修改使用,此时丰富的语义标签就显得相当实用了。
对团队协作而言,充满语义的ID、Class命名能让团队里的所有人员对结构一目了然,试想一个class为red的标签因为需求的改变而换成蓝色,就能理解为什么要语义命名了。
在过去对栅格化和框架的讨论中,引出了关于命名规范思考,以下只是对命名方式的讨论,并不包含其他因素的影响,最近接触到一套完善的布局规范,我想,大部分人刚接触时,都跟我一样,对这种命名感觉到头晕“area_01” “layout_01”等,因为从来没有经历过像现在团队所接手项目的庞大规模,所以说不准这种方式到底是否合适,但有一方面是可以肯定的,这确实是增加了新人的学习成本,而对于未来的开发,我认为这种方式也是可取的,毕竟从长远看,它目的也旨意为了提高团队中的开发效率和减少冲突,我想,像YUI 、Blueprint、960 Grid System也是这样应运而生的吧,这只是个人的臆想,希望未来能得到佐证。

4、行业标准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千个前端也能写出一千个表现一致但结构不同的页面,这正是页面重构中的现状,通过CSS我们能随意地摆弄页面的所有元素,但最基本的HTML结构却鲜有人关注,一方面原因是HTML标签语义上的不足, HTML5新增的标签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部分问题,而进一步的原因,我想,还是前端工作者对HTML基础的漠视,像鬼哥所说的,“外行看门道,内行看热闹”,“如果你想在这个行业内有所建树,专业化是必须的。也就是说如果你不考虑自己的发展,也就不用讨论“语义化”的问题了。”
“语义化”的目标在于实现统一标准,未来的互联网“一定是开放的互联网,不会像现在这样数据无法畅通无阻,存在大量的信息孤岛和信息盲点”,微格式正是一个很好的实践,开放的接口,共享的内容,下面会详细谈到。
三、怎么实现语义化
HTML 在刚开始设计出来的时候就是带有一定的「语义」的,包括段落、表格、图片、标题等等,但这些更多地只是方便浏览器等 UA 对它们作合适的处理。但逐渐地,机器也要借助 HTML 提供的语义以及自然语言处理的手段来「读懂」它们从网上获取的 HTML 文档,但它们无法读懂例如「红色的文字」或者是深度嵌套的表格布局中内容的含义,因为太多已有的内容都是专门为了可视化的浏览器设计的。面对这种情况,出现了两种观点:

  1. 我们可以让机器的理解能力越来越接近人类,人能看懂、听懂的东西,机器也能理解;
  2. 我们应该在发布内容的时候,就用机器可读的、被广泛认可的语义信息来描述内容,来降低机器处理 Web 内容的难度(HTML 本身就已经是朝这个方向迈出的一小步了)。
    我画的这个图,意思是说,内容的语义表达能力和 AI 的智能程度决定了机器分析处理 Web 内容能力的高低。上面观点 1 的方向是朝着人类水平的人工智能努力,而观点 2 的方向正是万维网创始人 Tim Berners-Lee 爵士提出的美好愿景:语义网。语义网我就不多说了,简单来说就是让一切内容和包括对关系的描述都成为 Web 上的资源,都可以由唯一的 URI 定义,语义明确、机器可读。显然,两条路都的终极目标都很遥远,第一条路技术上难以实现,而第二条路实施起来障碍太多。

我认为我们当前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 Web 语义化,其实就是在往第二条路的方向上,迈出的一小步,即对已经有的被广泛认可的 HTML 标准做改进。我们刚开始意识到,我们必须回归内容本身,将内容本身的语义合理地表述出来,再为不同的用户代理设计不同的样式描述,也就是我们说的内容与样式分离。这样我们在提供内容的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将内容本身进行合理的描述,暂时不用考虑它的最终呈现会是什么样子。

HTML 规范其实一直在往语义化的方向上努力,许多元素、属性在设计的时候,就已经考虑了如何让各种用户代理甚至网络爬虫更好地理解 HTML 文档。HTML5 更是在之前规范的基础上,将所有表现层(presentational)的语义描述都进行了修改或者删除,增加了不少可以表达更丰富语义的元素。为什么这样的语义元素是有意义的?因为它们被广泛认可。所谓语义本身就是对符号的一种共识,被认可的程度越高、范围越广,人们就越可以依赖它实现各种各样的功能。

HTML5 并非 Web 语义唯一倚仗的规范,除了 W3C 和 WHATWG 外,还有其它的组织在为扩展、标准化 Web 语义做着贡献。只要有浏览器厂商、搜索引擎原意支持,它们的规范一样可以成为通用的基础设施。例如 microformats 社区以及 http://Schema.org 上都有对 HTML 以及 Microdata(http://www.w3.org/TR/html5/microdata.html) 规范的扩展词汇表,Google、Bing、Yahoo! 等搜索引擎以及各个主流浏览器都不同程度地接纳了其中定义的语义扩展,并应用在了生产中。

下面举两个 Google 应用扩展语义的例子。
Google 的搜索结果,可以根据 microformats 的 hCard 语法从抓取的页面识别出人物信息:

也可通过网页内嵌的 Microdata 数据读取作品评分等信息:
具体从何入手呢在上面的内容中,已经穿插了大部分实践的内容,在此做总结性的介绍。
1、良好的语义化的文档结构
“语义化”最简单地还是从结构开始,选用最符合内容意义的标签。很多时候,我们都会面临这样一个境地,看试简单的一个效果,为了追求语义的合理,偏要选择并不那么容易实现的方案,不是折腾自己么?我想,这也是一个前端工作者对WEB标准的良知和对工作的感悟吧。
2、命名规则结合CSS,实现最大限度的表现与数据相分离
对于ID和Class的规范的命名方案,网上时有出现,总体的原则还是根据内容的意义来做命名,语义化的命名优势显而易见,借用网上的一幅图。

若要改变侧栏的位置,只需修改CSS即可,无需改动网页结构,对于经常出现的页面模块,个人推荐在开发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命名规范,如header/footer/main/hd/bd/nav/box/mode等,使用连字符“-”或驼峰法形成更为复杂命名,如site-nav/quick-menu/secondaryContent/。
但回到具体情况,不同的项目也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对命名方式作出选择,不同方式的命名规则应该结合使用,大型网站,如淘宝,更适合使用栅格化和语义命名结合的方式,对于页面的样式修改,能快速敏捷地做出相应调整,对于制作,能快速地拼凑,而大部分宣称型的单页,个人更推荐使用结构化得命名方式,页面制作者能方便快速地完成页面,而不用多把时间陷近命名的考虑中,
3、微格式
微格式(Microformat)是在标准 XHTML 代码中嵌入结构化数据的一种新方法,简单的说,就是通过一套已定的Class命名标准,来申明文档中的内容。大多数人了解的微格式都是从hCard开始, 以下是一段是简单的hCard实例(http://www.oppenheim.com.au/),这是James Oppenheim应用到页脚的hCard。

其中,vcard url fn given-name given-name adr locality region类名都是为了格式化微格式而产生的,大家也应该注意到,为了添加Class名,添加了数个span标签。那微格式的意义又在于什么地方呢?通过Firefox的Operator插件,我将自己的名片从简历中导出(http://adriancheng.name/resume.html)

导出的vcf我可以随意导入到各个邮件客户端作为联系人信息,或者导入到手机内的通讯录(http://tommyfan.com/blog/skill/add_phone_from_hcard/),可见通过微格式的标准,可以方便于各种不同的用户端来处理网页中的数据,此时的微格式扮演的角色也类似于网页中的API,当然微格式有更恢弘的愿景,关于其他格式标准,可以浏览http://microformats.org/ 了解详细。
结语
“语义化”的实践非常简单,可以说是前端最基础的部分,但由于种种原因,或被误解,或被忽视,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写这篇文章,旨在梳理自己过去一个阶段的学习积累,希望能带给所有读者对WEB标准的一点思考。

你可能感兴趣的:(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