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术语

(1)属性(Attribute): 在现实世界中,要描述一个事物常常取若干特征来表示。这些特征 称为属性。例如学生通过学号、姓名、性别、系别、年龄、籍贯等属性来描述。

(2)域 (Domain): 每个属性的取值范围对应一个值的集合,称为该属性的域。例如,学 号的域是6位整型数;姓名的域是10位字符;性别的域为{男,女}等。一般在关系数据模 型中,对域还加了一个限制,即所有的域都应是原子数据 (Atomic Data)。 例如,整数、字符 串是原子数据,而集合、记录、数组是非原子数据。关系数据模型的这种限制称为第一范式 (First Normal Form,1NF) 条件。但也有些关系数据模型突破了1NF的限制。

(3)目或度 (Degree): 目或度指的是一个关系中属性的个数。

(4)候选码 (Candidate Key): 若关系中的某一属性或属性组的值能唯一的标识一个元组, 则称该属性或属性组为候选码。

(5)主码(Primary Key): 或称主键,若一个关系有多个候选码,则选定其中一个作为主码。

(6)主属性(Prime Attribute): 包含在任何候选码中的属性称为主属性。不包含在任何候选 码中的属性称为非主属性 (Non-Prime Attribute)。

(7)外码(Foreign Key): 如果关系模式R 中的属性或属性组不是该关系的码,但它是其他 关系的码,那么该属性集对关系模式R 而言是外码。

例如,客户与贷款之间的借贷联系c-1(c-id,loan-no), 属性c-id是客户关系中的码,所以 c-id 是外码;属性loan-no是贷款关系中的码,所以loan-no也是外码。

(8)全码(All-key): 关系模型的所有属性组是这个关系模式的候选码,称为全码。

例如,关系模式R(T,C,S),属性T表示教师,属性C 表示课程,属性S表示学生。 假设一个教师可以讲授多门课程,某门课程可以由多个教师讲授,学生可以听不同教师讲授的 不同课程,那么,要想区分关系中的每一个元组,这个关系模式R 的码应为全属性T、C和S, 即ALL-KEY。

(9)笛卡尔积:

设D1,D2,D3,⋯,Dn为任意集合,定义D1,D2,D3⋯⋯,Dn的笛卡尔积为: D1×D1×D2×⋯×Dn={(d1,d1,d2⋯,dn)|di∈Di,i=1,2,3,⋯,n}

其中,集合中的每一个元素(d1,d2,d3⋯,dn)叫作一个n元组(n-tuple, 即n个属性的 元组),元素中的每一个值di叫作元组一个分量。若Di=(i=1,2,3,⋯,n)为有限集,其基数 (Cardinal Number, 元组的个数)为mi(i=1,2,3,⋯,n), 则 D1×D2×D3×⋯×Dn的基数M为:

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术语_第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系统架构设计师,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