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生成式AI与创意应用—11.2 音频与音乐生成的探索与实践】

凌晨三点的录音棚里,制作人小林对着空荡荡的混音台抓狂——广告方临时要求将电子舞曲改编成巴洛克风格,还要保留"赛博朋克"元素。当他在AI音乐平台输入"维瓦尔弟遇见霓虹灯"的瞬间,一段融合羽管键琴与合成器的奇妙旋律喷涌而出,这场人与机器的音乐狂想曲正式拉开帷幕。

一、声波炼金术:从物理建模到神经作曲

1.1 传统音频生成的三大门派

在AI登场之前,音乐科技已经历三次革命:

  • 物理建模派(1980s):用微分方程模拟小提琴琴弦震动,Karplus-Strong算法用延时反馈创造吉他音色
  • 采样拼接派(1990s):Yamaha的DX7合成器内置9096个数字采样,像音乐乐高般拼贴声音
  • 参数控制派(2000s):MIDI协议通过128级力度参数控制音符,但缺乏情感表达

这些方法如同带着镣铐跳舞,直到2016年DeepMind的WaveNet横空出世,音频生成正式进入神经时代。

1.2 神经声波生成三剑客

![音频生成模型演化图]
(图示:从Wa

你可能感兴趣的:(#,【,深度学习・探索智能核心奥秘】,人工智能,音视频,自然语言处理,NLP,深度学习,生成式AI,DeepS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