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与grok聊Java

摘要:AI时代,二本毕业一般工资一般履历的java程序员要怎么做才能不被淘汰呢?3步之内必有解药?AI带来的问题让AI解决?转行么?
先水一篇吧( 我知道可能不如去学习,但是我要是学习好我会这个样子,可恶,加油

目录

1、AI带来的问题

职业危机

2、AI带来的机遇

2.1、职业发展的帮助

职业发展预测

可能的职业

1. AI 工程师(AI Engineer)

2. 机器学习工程师(Machine Learning Engineer)

3. 算法工程师(Algorithm Engineer)

4. 数据科学家(Data Scientist,部分重叠)

5. AI 系统工程师(偏工程化)

学习路线

阶段 1:基础技能(1-2 月)

阶段 2:AI 理论与工具(2-3 月)

阶段 3:调教 AI 核心技能(3-6 月)

阶段 4:工程化与实战(3-6 月)

阶段 5:求职准备(1-2 月)

2.2、生产力提升

想找人聊一聊,但又怕聊起来全是主观暴论与负能量。
找grok水一篇,诶嘿
犹记得2023年初,AI来势汹汹,让当时还作为一个CURD仔的我非常焦虑,于是问了AI(ChatGPT)该怎么办。

[水]与grok聊Java_第1张图片

AI当时让我转行,我没听,

现在AI迭代的越快越好,已经听到周边有架构师笑着对我这个CURD仔说Java已经穷途末路了。

又悲又恐穷尽茫然,我这样的普通Java仔还能在Java这行待多久呢?

普通的二本学历,微薄的学习能力,难承重压的脆弱心理。

不突出的技术栈,没可靠的人脉、没坚挺的履历。

发现不了的问题AI可以发现,记不住的知识AI可以记住,查漏补缺,AI,他要赢我太多了。

Java于我,真是穷途末路了么?

要以怎样的速度提升才能赶在被AI淘汰之前保住我的工作呢?

AI带来的问题让AI解决,我问问AI吧。

1、AI带来的问题

职业危机

Q:我是一名1997年出生,2020年普通二本毕业的Java程序员,人在长沙,之后也打算在长沙工作,工作快5年了,基础一般,但最近在阅读源码、经典书籍、学习算法来夯实基础,有一定的业务设计能力、系统架构能力,但是没有达到高级水平,处于市场认定的中级水平。可是现在Ai发展特别快,Ai程序员已经能力比我强很多了?要以怎样的速度提升才能赶在被AI淘汰之前保住我的工作呢?Java程序员还可以继续干下去么?需要考虑转行么?比如转成大模型行业的相关的有发展的职业?

A(总结AI版):初中级开发工程师会被淘汰,Java可行的方向是技术专家与管理路线。提升复杂系统设计、架构优化、核心业务开发能力,深度学习Java技术,夯实Java高阶技能,积累行业经验。每月输出技术博客,参与开源项目,打造个人技术品牌。
大模型时代,Java工程师要成为Java与AI的桥梁工程师,拥抱AI工具,“技术深耕”+“AI融合”。
A(自己的回答):段时间转行也不可能。
1、深入学习Java,夯实基础,提升架构设计、性能优化能力,具备复杂业务设计能力,持续更新博客并尝试自媒体,积极了解AI最近发展,积累行业经验。利用AI规划职业发展,学习并建立起来自己的知识体系;
2、努力提升个人综合能力,时间管理能力、沟通能力、精力管理能力、知识面,平衡好工作和生活。从碎片化的信息中走出来,更宽广的视角,更大的知识面,以及相信未来的勇气;
3、使用AI教授的学习方法,例如UML练习复杂业务设计等;
4、自媒体

非常感谢在上一篇水AI杂谈的博客里评论的博士老哥,是他提醒我QAA的模式。
希望是“3步之内必有解药”

2、AI带来的机遇

AI用来辅助学习是绝对的好用,那么,用来转行肯定也是可以的。

2.1、职业发展的帮助

AI预测“中国 AI 行业预计到 2030 年贡献 6000 亿美元经济价值,AI 工程师月薪可达 2-3 万人民币,远超普通 Java 工程师”,那么,如果真的要转行了,应该转什么方向呢?

职业发展预测

根据网络引爆定律的“新定律”(玩法越新越容易引爆)与“快衰定律”(引爆会带来内容,同质化内容会让玩法不再新颖,因此,快速涌入也会快速消退)。

机遇这两条产品的定律以及开源趋势,可以推断出,会有更多的AI+产品。

由因为现在AI发展的快速趋势,这些“AI+”产品的技术需求,可能不再是简单能力接入,而是针对性的AI调整,即怎么“调教”出适应需求的AI

个人推测,定制化AI——《AI工程师》《机器学习工程师》,这将是未来的方向。

那么,AI觉得这样的推测对么?

如果之前了解到的“新定律”与“快衰定律”是正确的,那么,好像大致是对的

[水]与grok聊Java_第2张图片

可能的职业

1. AI 工程师(AI Engineer)
  • 职责:
    • 开发和优化 AI 模型(如微调预训练模型)。
    • 将 AI 模型集成到业务系统(如 REST API)。
    • 数据预处理和特征工程。
  • 常见方向: NLP(自然语言处理)、CV(计算机视觉)、推荐系统。
  • 公司需求: 字节跳动、腾讯、百度、阿里等大厂,以及大量 AI 初创公司。
  • 薪资:
    • 初级:1.5-2.5 万/月
    • 中级:2.5-4 万/月
    • 高级:4-6 万/月
2. 机器学习工程师(Machine Learning Engineer)
  • 职责:
    • 设计和训练机器学习模型,调优参数以适配业务场景。
    • 部署模型到生产环境,优化性能。
    • 与工程团队协作(如 Java 微服务对接)。
  • 技能要求: Python、TensorFlow/PyTorch、微调技术。
  • 公司需求: 金融(如蚂蚁集团)、电商(如京东)、智能硬件(如小米)。
  • 薪资: 与 AI 工程师相近,经验丰富者可更高。
3. 算法工程师(Algorithm Engineer)
  • 职责:
    • 研发核心算法(如推荐算法、搜索算法)。
    • 基于业务数据微调 AI 模型(如广告 CTR 预测)。
    • 性能分析和优化。
  • 特点: 偏算法研究,数学功底要求较高,但也需工程实现。
  • 公司需求: 大厂(如华为、网易)、科研机构。
  • 薪资:
    • 初级:1.8-3 万/月
    • 中高级:3-5 万/月
4. 数据科学家(Data Scientist,部分重叠)
  • 职责:
    • 数据分析与建模,调教 AI 解决业务问题(如客户画像)。
    • 与 AI 工程师协作,提供数据支持。
  • 技能要求: Python、统计学、ML 基础。
  • 公司需求: 互联网、金融、零售行业。
  • 薪资: 1.5-4 万/月,视经验而定。
5. AI 系统工程师(偏工程化)
  • 职责:
    • 将调教好的 AI 模型集成到现有系统(如 Java Spring 项目)。
    • 优化部署(如 Docker、Kubernetes)。
  • 特点: Java 背景更有优势,偏向工程实现。
  • 公司需求: 中小型企业、传统行业转型公司。
  • 薪资: 1.5-3 万/月,资深可达 4 万。

学习路线

关注微调技术(如 LoRA、Prompt Tuning)的进步。
跟踪开源社区(如 Hugging Face)和商业玩家(如 xAI)的动态。
基于中国 AI 岗位需求和 Java 工程师背景,以下是系统化的学习路线,注重实战和快速转职:
阶段 1:基础技能(1-2 月)
  • 目标: 掌握 Python 和 AI 入门知识,利用 Java 基础快速上手。
  • 学习内容:
  • 实践:
    • 用 Python 写一个简单爬虫,处理 JSON 数据。
阶段 2:AI 理论与工具(2-3 月)
  • 目标: 理解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基础,掌握主流框架。
  • 学习内容:
  • 实践:
    • 用 Scikit-learn 实现房价预测。
    • 微调 BERT 做中文文本分类。
阶段 3:调教 AI 核心技能(3-6 月)
  • 目标: 掌握定制化 AI 技术,贴近中国市场需求。
  • 学习内容:
  • 实践:
    • 用中文电商评论数据集微调模型,预测用户满意度。
    • 部署到 Flask API。
阶段 4:工程化与实战(3-6 月)
  • 目标: 将 AI 能力融入工程项目,积累岗位经验。
  • 学习内容:
  • 实践:
    • 开发 “AI 智能客服” 项目:Java 后端 + Python AI 模型。
    • 上传 GitHub,写 README。
阶段 5:求职准备(1-2 月)
  • 目标: 优化简历,面试准备,快速转职。
  • 学习内容:
  • 实践:
    • 投递 Boss 直聘、拉勾网,目标城市:北京、上海、深圳。

2.2、生产力提升

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使用AI来提升资料检索的效率以及对应生产能力。
以自媒体为例——ai总结的 关键点:
  • AI 在自媒体中提升了内容创作效率、优化了分发效果、增强了用户互动,并降低了运营成本。
  • 主要领域: 自动化写作、视频生成、智能剪辑、个性化推荐、数据分析。
  • 生产力提升: 时间减少 30%-70%,创作量增长 2-5 倍,收益潜力提升 20%-50%。
令人惊讶的细节: 2023 年,AI 工具如 MidJourney 和 ChatGPT 帮助自媒体创作者生成内容的速度提升了 10 倍以上,部分账号月收入因此增长超 100% ( Forbes AI Trends)。

3、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说,人在以下3中情况在成长最快:
1、高压突破期
人在面对超负荷挑战时,压力会让人进步
2、认知颠覆期
原有价值体系遭遇重大冲击,如行业范式革命与文化碰撞会使得经历者学习效率提升
3、反脆弱时间期
在安全边际内主动制造可控失败会使得解决问题能力提升57%。

AI时代,这3种情况似乎即将稀松平常?
嘛,也许是好事。
与自己还有看到这里的你共勉。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不然能怎么办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水,java,开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