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二层和三层协议的理解

二层网络和三层网络

二层网络(Data Link Layer)和三层网络(Network Layer)是OSI(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模型中的两个层次,它们在网络通信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以下是对这两个层次的快速理解:

二层网络(数据链路层)

  1. 功能:负责在相邻的网络设备之间传输帧(frame),处理物理寻址(使用MAC地址)。
  2. 协议:常见的二层协议包括以太网(Ethernet)、无线局域网(WLAN)、点对点协议(PPP)等。
  3. 数据传输:在发送数据时,二层网络会在数据包前后添加帧头和帧尾,用于错误检测和物理地址的识别。
  4. 交换机(Switch):二层网络设备,可以识别MAC地址,并根据MAC地址表转发数据帧。
  5. 广播域:二层网络设备如交换机,会将广播帧(如ARP请求)发送到所有端口,除非它们已经知道目标MAC地址。

三层网络(网络层)

  1. 功能:负责在不同网络之间传输数据包(packet),处理逻辑寻址(使用IP地址)。
  2. 协议:最常见的三层协议是互联网协议(IP),包括IPv4和IPv6。
  3. 数据传输:在发送数据时,三层网络会在数据帧前后添加IP头,用于路由选择和数据包的分段。
  4. 路由器(Router):三层网络设备,可以识别IP地址,并根据路由表决定数据包的下一跳。
  5. 广播域:三层网络设备如路由器,可以隔离广播域,减少不必要的广播流量。

区别

  • 寻址方式:二层使用MAC地址,三层使用IP地址。
  • 设备:二层主要用交换机,三层主要用路由器。
  • 广播域:二层设备扩展广播域,三层设备隔离广播域。
  • 传输范围:二层通常用于局域网内,三层可以跨越多个网络。

简而言之,二层网络负责局域网内的帧传输,而三层网络负责不同网络之间的数据包传输。两者共同工作,确保数据能够从源头正确地传输到目的地。

从三层定位到二层

在网络通信中,从三层网络定位到二层网络,然后找到对应的IP地址,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步骤:

  1. IP地址解析

    • 当一个设备需要发送数据到另一个IP地址时,首先需要确定目标设备的MAC地址。
    • 这个过程通常通过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来完成。ARP是一个网络层到数据链路层的协议,用于将网络层的IP地址解析为数据链路层的MAC地址。
  2. ARP请求

    • 发送设备会在本地网络(即同一个广播域)发送一个ARP请求,询问“谁拥有IP地址X,请告诉我你的MAC地址”。
    • 这个请求会被发送到局域网内的所有设备,因为ARP请求是一个广播帧。
  3. ARP响应

    • 拥有目标IP地址的设备会识别这个请求,并发送一个ARP响应,提供它的MAC地址。
  4. 缓存ARP结果

    • 发送设备会将这个MAC地址与IP地址的对应关系缓存起来,以便未来通信时可以直接使用,减少ARP请求的次数。
  5. 数据帧封装

    • 一旦知道了目标设备的MAC地址,发送设备就可以将数据封装成帧,并将目标MAC地址放在帧的目的地地址字段。
  6. 数据传输

    • 这个帧会被发送到网络中,由交换机或集线器等二层设备根据MAC地址转发到目标设备。
  7. 路由器和路由选择

    • 如果目标IP地址不在同一个局域网内,发送设备会将数据包发送到默认网关(通常是路由器),路由器会根据路由表决定如何将数据包转发到目标网络。
    • 这个过程在网络层进行,涉及到路由协议和路由表的维护。
  8. 跨网络传输

    • 数据包在多个网络间传输,每到一个网络,路由器都会查看自己的路由表,决定下一跳。
  9. 到达目标网络

    • 最终,数据包到达目标网络,然后通过ARP过程找到目标设备的MAC地址,并将数据帧发送到目标设备。

总结来说,三层网络通过ARP协议将IP地址解析为MAC地址,然后利用二层网络的MAC地址进行数据帧的传输。这个过程涉及到网络层的路由选择和数据链路层的帧传输。

局域网IP分配

在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 LAN)中,两台机器的IP地址理论上是不应该相同的,因为IP地址用于在网络中唯一标识一个设备。如果两台机器被分配了相同的IP地址,就会出现IP地址冲突,导致以下问题:

  1. 通信混乱:当数据包发送到这个冲突的IP地址时,两台设备都可能尝试响应,造成数据发送和接收的混乱。

  2. 网络效率降低:由于冲突,网络通信可能会变得不稳定,降低网络效率。

  3. 设备无法通信:在某些情况下,IP地址冲突可能导致设备无法正常通信。

为了避免这些问题,通常采取以下措施:

  • 手动配置:在一些小型网络中,网络管理员可能会手动为每台设备分配一个唯一的IP地址。

  • 动态分配:在大多数现代网络中,使用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服务器动态分配IP地址。DHCP服务器会跟踪已分配的IP地址,并确保不会重复分配相同的地址。

  • 地址池:DHCP服务器会维护一个地址池,从中分配IP地址,并在设备释放地址后将其回收,再次分配给其他设备。

  • 地址范围:网络管理员会配置DHCP服务器,使其只从特定的地址范围内分配IP地址,这个范围通常是预留的,不会与公网IP地址冲突。

  • 私有IP地址:局域网通常使用私有IP地址,这些地址被IANA(Internet Assigned Numbers Authority)保留,仅用于内部网络,不会在互联网上路由。私有IP地址范围包括:

    • 10.0.0.0 - 10.255.255.255
    • 172.16.0.0 - 172.31.255.255
    • 192.168.0.0 - 192.168.255.255

即使在局域网内,也必须确保每台设备的IP地址是唯一的。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如配置错误)导致两台设备被分配了相同的IP地址,网络设备和操作系统通常会有机制来检测并报告这种冲突,以便网络管理员进行干预和解决。

不同的局域网,ip可能冲突

是的,在不同的局域网(LAN)内,IP地址有可能相同。这是因为局域网通常使用的是私有IP地址,这些地址在不同的网络中是允许重复的,因为它们不会在互联网上直接路由。私有IP地址是专门为内部网络设计的,它们不会在公共互联网上使用,因此不同局域网之间不会有冲突。

私有IP地址的范围如下:

  1. 10.0.0.0 - 10.255.255.255
  2. 172.16.0.0 - 172.31.255.255
  3. 192.168.0.0 - 192.168.255.255

由于这些地址在不同的局域网中是隔离的,它们不会相互通信,因此即使两个不同的局域网中有两个设备拥有相同的私有IP地址,也不会造成任何问题。每个局域网都是一个独立的网络环境,私有IP地址在各自的网络内保持唯一即可。

例如,一个公司的两个不同部门可能各自拥有一个局域网,每个局域网内都有一个设备配置了IP地址192.168.1.1,这两个IP地址在各自的网络内是有效的,并且由于它们处于不同的物理或逻辑隔离的网络中,所以它们之间不会有冲突。

然而,如果两个局域网需要通信,比如通过路由器或网关连接到同一个更大的网络,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相同的私有IP地址就会引起冲突。因此,在设计网络时,需要确保即使在合并或扩展网络的情况下,IP地址仍然保持唯一。

两个局域网中的ip如何定位到彼此

两个局域网(LAN)之间的相互访问涉及到网络的路由和寻址。如果两个局域网需要相互通信,它们之间必须通过某种形式的网络设备(如路由器或网关)连接。以下是两个局域网之间如何访问和定位机器的步骤:

  1. 路由设备(Router/Gateway)

    • 两个局域网之间需要一个路由器或网关来转发数据包。这个设备负责根据路由表将数据包从一个网络转发到另一个网络。
  2. 私有IP地址

    • 每个局域网内的设备都有一个私有IP地址,这些地址在各自的局域网内是唯一的。
  3. NAT(网络地址转换)

    • 路由器通常会使用NAT技术将局域网内的私有IP地址转换为公网IP地址,以便与外部网络通信。当数据包从局域网发送到另一个局域网时,源IP地址会被NAT转换。
  4. 路由表

    • 路由器会有一个路由表,指示数据包应该如何从一个网络转发到另一个网络。路由表包含目的网络和下一跳地址的信息。
  5. 数据包封装

    • 当一个设备想要发送数据到另一个局域网的设备时,它首先将数据封装成帧,然后发送到默认网关(通常是路由器)。
  6. 数据包转发

    • 路由器接收到数据包后,查看目的IP地址,并根据路由表决定如何转发数据包。
  7. NAT转换

    • 如果路由器配置了NAT,它会将源IP地址或目的IP地址(或两者)转换为另一个IP地址
  8. 到达目标网络

    • 数据包最终到达目标局域网的路由器或网关。
  9. ARP解析

    • 在目标局域网内,路由器或网关会使用ARP协议将目的IP地址解析为MAC地址,以便将数据帧发送到正确的设备。
  10. 数据帧传输

    • 一旦知道了目的设备的MAC地址,路由器或网关就会将数据帧发送到目标设备。
  11. 返回路径

    • 数据包的返回路径也是类似的,目标设备发送的数据包会被发送到其默认网关,然后通过路由器转发回源设备所在的局域网。

通过这种方式,即使两个局域网中的设备拥有相同的私有IP地址,它们也能够通过路由器和NAT技术正确地相互访问和定位。每个路由器都会确保数据包能够正确地从一个局域网传输到另一个局域网,同时保持内部网络的隔离和安全性。

局域网访问外面的网络,是不是目标地址只能填写公网的IP,如果填写局域网的IP,能否访问到?

局域网内的设备访问外部网络时,目标地址通常是公网IP地址。这是因为公网IP地址是在全球互联网上唯一的,能够被任何网络识别和路由。以下是一些关键点:

  1. 公网IP地址

    • 局域网内的设备访问互联网时,需要使用目标服务器或服务的公网IP地址。这些地址在全球范围内是唯一的,可以确保数据包被正确地路由到目的地。
  2. NAT和私有IP地址

    • 局域网内的设备通常使用私有IP地址,这些地址在互联网上不是唯一的,因此不能直接用于互联网通信。路由器或网关使用NAT技术将私有IP地址转换为公网IP地址,以便与外部网络通信。
  3. 访问局域网IP

    • 如果你尝试使用局域网内的私有IP地址访问外部网络,这通常是不可能的,因为外部网络无法识别和路由到私有IP地址。私有IP地址只在它们所属的局域网内有效。
  4. 特殊情况

    • 有一些特殊情况,如VPN(虚拟私人网络)或特定的网络配置,可能允许你通过私有IP地址访问特定的服务或设备。但这通常需要特殊的网络配置和安全措施。
  5. 访问局域网内的设备

    • 如果你想要从外部网络访问局域网内的设备,你需要确保该设备已经通过路由器的端口转发或端口映射配置,使得外部请求能够被转发到局域网内的特定设备
  6. 安全考虑

    • 出于安全考虑,通常不建议将局域网内的设备直接暴露给互联网。这可能会使设备面临安全风险,如黑客攻击。

总结来说,局域网内的设备访问外部网络时,目标地址应该是公网IP地址。使用私有IP地址访问外部网络通常是不可行的,因为这些地址在互联网上不是唯一的,无法被正确路由。

使用wifi微信聊天

当你使用Wi-Fi登录微信并与朋友聊天时,你的数据通信会经过一系列的网络设备和协议进行转发。以下是数据通信的基本流程:

  1. 设备连接

    • 你的手机通过Wi-Fi连接到无线路由器或接入点(AP)。
  2. 网络认证

    • 你的手机通过Wi-Fi网络进行认证,通常是通过WPA/WPA2等安全协议。
  3. 数据封装

    • 你的手机将聊天信息封装成数据包,这些数据包包括微信应用层的数据。
  4. NAT和私有IP

    • 路由器为你的手机分配一个私有IP地址,并使用NAT(网络地址转换)将你的私有IP地址转换为公网IP地址。
  5. 数据包转发

    • 数据包从你的手机发送到路由器,路由器查看NAT表和路由表,将数据包转发到互联网。
  6. ISP和骨干网

    • 数据包通过你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的网络,然后进入互联网的骨干网。
  7. 微信服务器

    • 数据包到达微信的服务器,这些服务器处理大量的数据,包括消息的存储、转发和同步。
  8. 目标用户

    • 微信服务器将消息转发给你朋友的设备,这个过程可能涉及多个服务器和数据中心。
  9. 朋友的设备

    • 你朋友的手机接收到数据包,通过微信应用层解析消息内容,并显示在聊天界面。
  10. 响应和确认

    • 你的朋友回复消息时,这个过程会反向进行,数据包从你朋友的设备发送回微信服务器,然后转发到你的设备。
  11. 数据安全

    • 在整个过程中,数据传输可能使用TLS/SSL等加密协议来保护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
  12. 数据接收

    • 你的设备接收到回复的消息,并在微信应用中显示。

这个过程中涉及到多个网络层和协议,包括物理层(Wi-Fi信号)、数据链路层(以太网和Wi-Fi协议)、网络层(IP协议)、传输层(TCP/UDP协议)和应用层(HTTP/HTTPS、WebSocket等)。每个层次都负责不同的功能,共同确保数据能够从发送者安全、高效地传输到接收者。

你可能感兴趣的:(k8s,网络,计算机网络,智能路由器,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