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如何将科学数据 Token 化并用于模型训练?一文读懂核心原理与方法
什么是“Token 化”?
各类科学数据如何 Token 化?
1. 科学文本(如论文摘要、实验记录)
2. 表格数据(如实验结果、传感器读数)
3. 时序数据(如环境监测、电信号)
4. 分子和蛋白质数据
5. 图像或图结构数据
通用 Token 化步骤总结
结语:Token 化是科学数据智能化的第一步
在 AI 和机器学习日益深入科研领域的今天,如何将复杂的科学数据转化为模型可用的输入,成为了许多科研工作者和开发者关注的重点。你可能听说过“Token 化”在自然语言处理中的重要性,但其实它在科学数据处理中也同样关键。
本文将带你一文读懂:科学数据是如何 Token 化的?不同类型的数据如何处理?又是如何用于深度学习模型训练的?
在 NLP 中,Token 通常指一个词、子词或字符。Token 化则是把一段文本拆解成这样的最小处理单元。
而在科学数据中,Token 化的核心目的是将原始数据“结构化、离散化”成模型可理解的形式,包括数值、图像、时间序列、分子结构等。
方法:使用分词器(BPE、WordPiece、SentencePiece)拆分文本。
应用:直接用于语言模型(如BERT、GPT)进行文献摘要、分类、关系抽取等任务。
方法一:将每个“列名:数值”转为文本,如 "温度:23 湿度:56 时间:08:30"
;
方法二:直接使用表格语言模型(如 TAPAS)。
应用:知识问答、预测建模、表格信息抽取等。
方法:
按时间窗口切分(如每10秒为一个 token);
或进行数值离散化(如数值范围映射为类别)。
工具:SAX、PAA、ts2vec。
应用:预测分析、趋势识别、异常检测等。
方法:
分子:使用 SMILES 表示结构(如 CC(=O)OC1=CC=CC=C1C(=O)O
);
蛋白质:用氨基酸序列(如 MTEYK...
)表示。
应用:结构预测、药物发现、分子生成模型(如 AlphaFold、ChemBERTa)。
图像:
使用 Vision Transformer(ViT)方法,将图像切成固定大小的 patch,每个 patch 是一个 token;
图结构数据:
使用图神经网络(GNN)或 Graph Transformer,每个节点或边为一个 token。
应用:图像识别、图挖掘、知识图谱推理等。
识别数据类型:文本、表格、图像、时序、图结构等;
选择 Token 单元:子词、数据桶、图像 patch、结构片段等;
编码为索引或向量:通过 embedding 映射到模型输入;
送入合适模型:Transformer、GNN、CNN、RNN 等。
科学数据的多样性要求我们灵活选择 Token 化策略。只有将数据转换为模型可处理的“语言”,才能真正释放 AI 的威力。从文本到分子,从表格到图像,Token 化正是模型理解世界的第一步。
想要深入研究某一类型的数据处理方式?欢迎留言讨论,我可以帮你定制处理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