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Result中使用OGNL表达式
实际上除了在jsp里可以使用OGNL表达式之外,在Result的配置里也是支持的,这点在RedirectAction中尤其好用
<result type="redirectAction">
<param name="actionName">anotherAction</param>
<param name="param1">hardCodedValue</param>
<param name="param2">${someValue}</param>
</result>
上面的param1和param2会成为请求的参数,其中param1是硬编码的,而param2是从ValueStack中取出的值
2、在properties文件中使用OGNL表达式
比如在resource.properties中,有一个greeting.word = hello ${user.name}
然后在jsp页面使用标签<s:text name="greeting.word" />
3、关于struts2验证框架的流程
struts2里的校验,实际上是由几个拦截器,和几个接口共同完成的
如果Action继承自ActionSupport类,那么就实现了Validateable接口和ValidationAware接口,提供了validate()方法、hasError()方法,以及一组添加错误信息的方法(最常用的是addFieldError()方法)
默认包的拦截器栈有一部分是这样的:
params-->conversionError-->validation-->workflow
首先params拦截器和conversionError拦截器先起作用,把HTTP请求参数放入ValueStack中,如果有错误,会调用ValidationAware接口的添加错误的方法(其中一个是addFieldError)
然后到了validation拦截器,它会执行验证框架,如果有错误,也调用ValidationAware上的方法
最后到了workflow拦截器,第一个阶段它会判断Action是否实现了Validateable接口,如果是的话,则调用validate()方法,如果有错误,就调用ValidationAware的方法。然后第二阶段,它会调用hasError()方法,看看是否有错误,如果有的话,返回INPUT
所以,实际上可以同时使用struts2的校验框架,和Action上的validate()方法。对于workflow拦截器第二阶段的工作(检查错误)来说,它并不清楚,错误来自于哪里,是来自于校验框架,还是来自validate()方法,对workflow拦截器来说没有区别,只要有错误,就返回INPUT
4、关于i18n
使用国际化资源文件,标准的做法是<s:text name="homepage.greeting" />,这里假设资源文件里有一个key是homepage.greeting
如果不想用<s:text>标签的话,应该怎么办呢?实际上,<s:text>标签调用的是TextProvider接口的getText()方法
而ActionSupport实现了TextProvider接口,所以如果Action是继承自ActionSupport,那么它也就实现了TextProvider接口。同时,Action对象会被放入值栈,所以用OGNL表达式,是可以直接取到资源文件中的国际化文本的,方法是
${getText("homepage.greeting")}
以上这句OGNL表达式,效果相当于<s:text name="homepage.greeting" />
5、struts2插件加载体现的一种设计思路
struts2加载配置是遵循如下顺序:
struts-default.xml->struts-plugin.xml-->struts.xml
其中,struts-default是框架默认提供的,struts.plugin是插件提供的,struts是用户自定义的
struts2框架启动时,会收集以上所有配置文件,然后进行聚合汇总,得到一个总体的配置信息
这种思路很常见,比如MAVEN,也是首先提供了一个超级POM,和项目自定义POM进行聚合
CSS也是这样,首先浏览器有一个默认CSS(这也是一个控件为什么在各浏览器显示不一致的原因之一,更根本的原因是浏览器对CSS的实现本身就不一致),然后开发者定义的CSS也有层级关系。浏览器将所有CSS汇总之后,计算出一个元素的最终CSS
这种设计思路,是值得借鉴的,我想可以参考这种思路,实现可插拔的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