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通3G薄膜卡的无奈选择

微博传联通推出“薄膜卡”,大致介绍如下(转自新浪科技):

用户在联通营业厅购买一张薄膜卡,由于卡片很薄,可粘贴于GSM/WCDMA制式的国内外各大运营商的SIM/USIM卡上,一同插入手机即可使用,手机通过内置超薄SIM卡菜单自由选择使用薄膜卡或原号卡,无需更换手机和SIM卡即可实现“一机双号”功能。用户打电话时,就可以用原来的移动号码,要上网时,切换到联通号码进行3G上网。

联通3G薄膜卡的无奈选择_第1张图片薄膜卡工作原理是什么?其实就是硬件版的“珊瑚虫QQ”。当然光看硬件解决不了问题,还需要软件支持。没见过该卡。但可推测出其用法是,将薄膜卡贴在SIM卡上,这样插入手机时,薄膜卡先接触到手机,手机先驱动薄膜卡中的信息,然后由薄膜卡决定有效的是薄膜卡中的联通WCDMA(含电话、上网),还是原SIM卡中的移动GSM/EDGE。

中国人就是聪明。解决不了互联互通,网速慢,可以CDN,P2P技术全球领先。不能携号转网,就推出了双模双待、双卡、三卡甚至四卡手机,将用户先转过来,双模双待专利大部分在国内公司手中(含运营商中国联通),肯定也是世界领先。用户既不愿意换号码,又不愿意换手机,薄膜卡这一绝妙的产品又出现了。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不许在录取通知书夹带SIM卡,我同时发送,或我在运营商宣传资料中夹寄录取通知书。不成为某运营商用户,XX“家-校”通软件发送的短信就收不到,虽然可能根本不会发什么必须的、有用的信息,学校完全可以像垃圾短信发送者那样,弄一个群发器。

有人举报某大学朴教授获基金项目,涉嫌抄袭贾博士论文。朴找到贾,于是贾写此信:基金委员会,近日朴教授找到我向我解释基金申请书涉嫌抄袭我论文一事,我认真拜读了他的材料,情况汇报如下,他的申请书和我的博士论文框架形似神异,是我的继承和深化,是我的论文的完善和补充,我抛砖引玉之效已达到。

限额10万,然后我们只见到9万多的小项目。限制公车消费,就借下属企业的车开。必须四菜一汤,然后那四个菜,每一个都比别人一桌菜丰盛。地方到央视打形象广告、要赞助足球,肯定在预算里看不到。

回到薄膜卡。联通推出薄膜卡,实现了用户和自己的“双赢”,相信根据原理,许多人都可以想象得出它的特点和优点。唯一我需要担心的是,联通不会窃取用户的私密信息吧,相信不会。

  

你可能感兴趣的:(选择,3G,联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