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才兼备的领袖还能再出现吗?(中)

(平媒用稿,请勿转贴)

这个厂是朝鲜战争之后土光敏夫决定进军航空引擎领域之后一手创立的工厂,这块地皮就是土光亲自找来的,依靠土光敏夫从找来的7名旧日本海军的技术人员从零开始出发的,所以土光敏夫的影响特别大。

现在被媒体挖掘出来的IHI公司福岛相马的做法是比较古怪的,起码在现在的日本企业中不常见。众所周知,日本企业喜欢往国外人工费便宜的地方跑,现在即使在日本国内也是能用合同工临时工就绝不用正式工,目的是削减工资开销,因为合同工和临时工的工资低,而且企业方面需要负担的保险和年金费用也是天差地别。

在IHI的工厂里也有大量拿计时工资的妇女临时工,但是如果打听一下他们的工资会让人怀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出了毛病,IHI的妇女临时工能拿到每小时1,500日元(几乎20美元),这是其他企业的一倍,几乎等同了一般男子正式工的工资。这次大地震之后,这个工厂大部分雇员的住宅不是被地震毁坏就是被海啸卷走,和大多数有能力的日本公司一样,IHI出面统一帮雇员物色临时住房,但和其他日本企业不同的是,IHI的“雇员”概念,居然也包括计时的女子临时工。

这才是土光敏夫式经营的根本理念:“以人为本”。这个“人”里也包括女性,在他就任东芝公司社长后,发现在开董事会的时候有女工进来端茶倒水,他拍案而起:“难道东芝的女工是雇来倒水的?”,从那以后东芝采用了自动咖啡机等来代替人工。

即使在日本高度经济成长时期,能做到这样的企业也不多。在广场协议之后因为日元急剧升值,日本企业都成了大款,使得日本企业的领导人热衷于做门面摆排场,一掷千金去采购什么名画来装点总部大厅。再加上中曾根所热烈提倡的美国式经济运营,对高收入层进行了大规模减税,使得泡沫经济破灭之后失去了自尊和骄傲的日本企业领导人热衷于减少员工收入和涨自己的工资。在这二十年中日本普通人的工资不但没有增长,反而有很大幅度的下降,而企业领导人的年收则在不断增长。泡沫经济之前的日本大企业社长年收上亿的几乎没有,因为最高达93%的所得税率使得这些人的工资没有意义,而现在最高税率只有55%,结果就是现在光是公布出来的就有46位上市企业的董事们年收上亿,其中最高的是日产的卡洛斯·戈恩,达8亿九千万日元。

不要说大企业的董事级高管了,现在日本企业的中级管理层也是很豪华了,比如有个汽车公司能包机每周把驻华的高级管理人员从武汉接回东京度周末,有个商社的驻华代表能用包机从日本运钢琴去北京。

日本的贫富差距在急速扩大,而东日本大地震就是在这个时候发生的。有人把这次的东日本大地震和江户幕府末期的黑船前来以及太平洋战争的战败相比,称为“第三次战败”,日本能否再像前两次一样重新复兴起来就成了日本人最关心的问题。

所以,工程师出身,日本第二次复兴的功臣之一的土光敏夫再度被人想起来是很正常的。2011年8月11日,文艺春秋出版了一本名为《清贫与复兴·土光敏夫的100句话》的书,作者是朝日电视台的出町让,这本书立即成为了畅销书,土光敏夫被重新发现了。

这本书从土光敏夫的著作和传媒的有关报道中选取了100段土光敏夫的语录,每段配上这段讲话的背景和讲话之后发生的变化和带来的影响,除了介绍土光敏夫的那些名言之外,还介绍了土光敏夫的生平事迹,信念哲学以及经营管理思想,对于想了解土光敏夫的人来说是一本非常浓缩而丰富的好书。

读完这本书就可以知道,土光敏夫之所以吸引着现在的日本人并不只是因为土光敏夫代表着日本人每时每刻都在怀念的那个黄金时代,更为重要的是在1988年去世的土光敏夫在去世前向日本人提出过很多问题,而日本人实际上除了土光敏夫们的功绩之外并没有注意到土光敏夫的那些遗言。

不但可以说土光敏夫是行政改革的功臣,还可以说土光敏夫就是为了行政改革而献身的。行政改革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牵涉到巨额利益的重新分配,因此为土光敏夫配备了警卫,也不让土光敏夫出外散步,甚至在院子里种菜都不行,怕遭人暗算。这种生活节奏的变化对运动劳动惯了的土光敏夫的健康非常不利,虽然土光敏夫享年91岁,但有趣的是所有人都认为他是早死,因为原来的土光敏夫实在太健康了,他在八十多岁的时候还能到现场去和工人一起干活。

土光敏夫没有看到泡沫经济的破灭,可是他提出了警告。土光敏夫提出还不是泛泛的警告,是经过计算之后的结论。现在看土光敏夫的话,真不敢相信那是在三十几年前说的话,每一句说的都是现在日本社会的现实。年金问题,健康保险和少子化这三个当前日本社会最大的问题,三十年前土光敏夫就已经在开始关注了,土光敏夫调查了医疗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提出了改进的方法,而日本厚生省现在才开始三心二意推行的国民健康计划应该说是就是当年土光敏夫提出来的:预防才是最好的治疗。

ps:IHI是一个怎样的公司,给出一个形象的说明:这是老冰上星期天在宙斯盾舰雾岛上:

这艘船的燃气轮机就是IHI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冰眼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