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库存那些事儿_2_货位系统_1

树是再常见不过的东西,大树的树干强健,树叶翠绿,令人赏心悦目。但,树干的强健与权叶的翠绿,都离不开枝条的支撑和输送功能。如果说库房是一整棵大树的话,树叶就相当于一个个货品,而在其中起到支撑作用的,就是货位系统。

货位系统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而且也不是电子商务中才有的。大家去超市时候可以注意一下,大部分的产品,它的摆放位置是基本固定的,这同样是货位的概念。实际上,货位系统是WMS中最为基础的部分,货位系统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WMS系统的表现,尤其是与库存转移相关的操作(包括上架、检货、理货、盘点等,这实际上包括了库房中的大部分操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B2C企业最初使用货位系统的原因都很类似:即公司经营规模的扩大,导致库房所需要管理的SKU数量越来越多,单靠人脑无法全部记忆过来,而采用分区存放的效率也较为低下,因此需要用电脑系统作管理,需要使用某种产品时候,依据库存记录去查找。这对于B2C企业是极为必要的,国内排名前10的几家公司,其管理的SKU数量一般都会超过10万种,这样大的数量,只能依靠电脑系统管理。

货位系统的也是随着B2C行业的逐步发展,随着业务的需求,一步步地从简单到复杂这么走过来的。下面介绍从简单到复杂的几种货位系统。

需要说明的是,这几种货位系统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一个一个演进过来,演进的原因么,是由于业务的发展,整体控制的逐渐精细化。

1. 基础版:

没有货位系统的情况下,库房管理大量SKU所遇到最大的问题是:找不到所需要的SKU在哪里,因为库房太大,东西太多,人脑的记忆力是有限的,无法应付大规模的货位信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最为简单的解决方法如下:

A. 首先,将库房分成多块区域,分别命名为Location 1,Location 2,……

B. 其次,把某个SKU某个区域中,再将这一信息记录下来,形成一张表格如下,这一表格中,SKU与Location对应的关系。

SKU        Location




SKU 1     Location 1
SKU 2     Location 2
……         ……

C. 每次在往库房中放产品时候,先查一下这张表,看哪些产品是有记录了,就放到记录中的Location些产品还没有记录,就先放下来,再把Location加到表格中去。

只要按照这一流程,一直维护该表格,所有的SKU的货位信息就在表格中就会都有记录,需要使用某一SKU时,直接查找表格即可,这样就解决了最为迫切的问题。

2. 进阶版A:

基础版货位系统解决了最为急迫的问题,但在使用中发现了这一架构的最明显问题:可管理SKU数量有上限。

举个例子,1万平米的库房,除了大约4000平米用于收、发货操作以外,大约有6000平米可以用于存储。存储区域中,通道占了至少60%的面积,实打实的仓储面积,只有2400平米。假设货架有4层,每层高40cm,实际使用存储面积是9600平米。设每个Location是60cm*60cm,即0.36平米,可使用的总Location2.67万种(以上的计算是理想情况,每个Location存储容积仅为0.6*0.6*0.4=0.144立方米)。若再考虑到产品中存在部分的畅销品,库存量较大,一个普通的Location常放下,需要占用更多的空间。实际上,能够使用的Location只有2万种左右。如果SKU中有大体积的货品,例如冰箱、洗衣机等,数量就更少了。

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法也很简单,改变表格中一一对应的关系,为多对一的关系,即在同一个Location多个SKU,如下,Location 1中同时有SKU 1和SKU 2两种产品。

之所以可以这样操作,是由电子商务的长尾理论所决定的。越靠近长尾的末端,产品的销售量就越小,所需要储备的库存量就越少。只有一、两件货的产品,如果在外型上可以很容易地区分开,完全能够放在同一个货位中。这样就实现了可管理SKU数量的增长,使用这样的方法,可管理的SKU数量一般可以增加2倍以上,根据不同的业务情况会有所变化。

SKU        Location




SKU 1     Location 1
SKU 2     Location 2
SKU 3     Location 1
……         ……

3. 进阶版B:

进阶版A能够大大提升库房管理SKU的数量,但是同样存在着问题:大量备货后的实物管理。

受到存放器具(包括货架、托盘等)的限制,库房中的区域大小是大致固定的,某一个Location不会超过1个托盘的大小。但是库房所管理实物的数量是不确定的,某些特殊促销的SKU,会在事先大量备货,一个Location法容纳。这是进阶版B的最大问题。

问题的解决方法也很简单,在进阶版A中,货位的表格是多对一关系,即一个SKU只能放在一个Location一个Location存放多个SKU,如果将这一关系作进一步的放松,形成多对多的关系,即一个SKU能放在多个Location一个Location以存放多个SKU,则解决了大量备货的实物管理问题,表格示例如下:

SKU        Location




SKU 1     Location 1
SKU 1     Location 2
SKU 2     Location 2
SKU 3     Location 3
……         ……

4. 阶段性的分析:

以上的三种货位系统实际是层层递进的关系,而进阶版B,则是现在国内的大部分B2C企业所使用货位系统的基础原型。

这一系统有着很明显的优点:

A. 系统架构相对简单:

这种货位系统只需要单独维护一张表格,表格中的数据项仅有两个,所有操作都只针对表格的信息行作处理,非常简单。

B. 上架操作相对简单:

上架操作时,先查询是否原来已经存在货位,若已经有货位,则放到已有货位上,若没有,则新建货位。若原有货位上无法放下产品,则直接再找一个能放下的货位,将对应关系添加到表格中去。

C. 成本低:

所有的操作(包括上架、检货、移货)都可以在电脑上完成,不需要采购专门的设备,成本很低。

但是不可避免地, 这一系统也有着非常大的缺点:

A. 货位信息冗余不可避免:

这一点很好理解,例如Location N上面放了SKU N,后来在逐次出货的过程中,SKU N被一个个地检走了,最后Location N上面并没有SKU N了,但系统上仍然显示着SKU N在Location N上有货。这样的货位信息就是冗余信息,而且在日常的运营中根本无法避免。

B. 检货效率受到影响:

在一个SKU存在于多个Location货人员需要自行判断到哪一个Location。若出现前一个货位信息冗余的问题,则有可能会让检货人员空跑一趟,这对检货效率的影响非常大。

C. 盘点困难:

库房盘点时,一个SKU在多个货位,盘点时候需要跑来跑去,非常麻烦,且容易出错。

D. 检货路径的低效:

在规模化的B2C企业中,检货是批量操作进行的,每一次检货会同时检出数十个订单,然后再进行分检。这也就意味着,检货员一次检货需要检出上百个SKU,这些SKU可能分布在库房的各个角落中,需要事先规划一条最优路径,以提高检货效率。但是在一个SKU存在多个Location下,检货人员有可能需要遍历所有的Location完成检货的任务,效率受到影响。

E. 检货出错率高:

基于该货位系统的检货过程完全是人工操作的,无系统检验,出错率较高。例如,在同一货位上,若摆放了类似的两个SKU,检货人员不小心就会检错。再例如,以批量检货时,检货员若漏检了某个SKU,则必须要等到分检时候才能够发现错误。

以上是一些主要问题,次要的不作过多描述。国内使用这一系统的公司,大多采用如下的方法来降低该库存系统的影响。

A. 清理冗余信息:

定期对所有存在两个以上货位的SKU作核实,删除冗余的无用信息。

B. 理货:

对货架上的产品作整理,例如将本段时间的热销品挪到货位体积较大的区域;将销售比较慢的产品挪到货位体积较小的区域,或者和别的产品放到同一个区域;或者是将分散在多个货位的同一个产品并到一起……

理货的操作是使得库存更加有序,提高检货的效率。
C. 日常运营管理:

A). 当某一产品的货位已经存在,并且货位上有库存时,尽量不新增货位;
B). 原有货位无法放在所有库存时,可以找一个较大的货位,将所有的库存都放在其中,并删除原有货位;
C). 类似的产品不放在同一货位;

你可能感兴趣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