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磁盘在Linux中的表示
1. Linux所有设备都被抽象为一个文件,保存在dev目录下
2. 设备名称一般为hd[a-z]或sd[a-z]([a-z为分区号]),如:hda、hdb、sda、sdb
3. IDE设备的名称为hd[a-z],SATA、SCSI、SAS、USB等设备的名称为sd[a-z]
4. 不同的分区用:设备名称+分区号 的方式表示,如sda1、sda2
5. 主流的分区机制分为MBR和GPT两种
MBR(Master Boot Record)
传统的分区机制,应用于绝大多数使用BIOS的PC设备
MBR支持分区数量有限,且只支持不超过2T的硬盘,超过2T的硬盘将只能使用2T空间(有第三方解决办法),使用MBR分区机制,其硬盘的前512个字节被MBR相关信息占用
主分区:只能创建4个主分区
扩展分区:一个扩展分区会占用一个主分区位置
逻辑分区:Linux最多支持63个IDE分区和15个SCSI分区(即SATA、SAS、USB等都是使用的SCSI驱动)
GPT(GUID Partition Table)
是一个较新的分区机制,解决了MBR的很多缺点
支持超过2T的磁盘
向后兼容MBR
必须支持UEFI的硬件上才能使用
必须使用64bit系统
Mac、Linux系统都能支持GPT分区格式
Win 7 64bit、windowsServer 2008 64bit支持GPT
一、Linux系统目录架构
1. bin
存放可执行的二进制文件,也就是命令
2. boot
引导目录,存放所有跟引导和启动有关系的文件。如操作系统的启动,vmlinux为内核文件,操作系统在启动时第一个加载的就是内核
3. dev
将计算机上的硬件设备都被抽象为一个文件,存放在dev下
4. etc
操作系统所有相关的配置文件
5. home
家目录,操作系统的所有用户命名的文件夹存放于home下,用于保存所有用户的私有文件,相当于windows中的我的文档,但root用户是直接存在于 / 下的
6. lib
linux程序运行所有相关的库文件
7. media
自动挂载用的
8. mnt
也是挂载用的,所有的操作系统都会有mnt,但不一定会有media
9. opt
通常用来装一些大型的软件,但并不是强制的
10. proc
只存在于内存当中的虚拟文件,不存在于系统的硬盘上,其中存放一些系统的实时信息
11. sbin
和bin目录一样,都是存放可执行的二进制文件,但bin目录中是所有用户都可执行的文件,而sbin是root用户可执行的文件
12. sys
存放系统底层的一些信息
13. tmp
存放临时文件的目录,隔段时间tmp目录会自动删除其中内容
14. usr
保存安装的应用软件,通常情况下软件安装在usr下
15. var
保存一些经常变化的信息, 通常是服务器的一些信息、操作系统的所有日志信息、邮件信息等
16. lost+found
在格式化磁盘时会出现lost+found目录,对于损坏的找不到路径的文件,会将其放入lost+found
二、文件系统
操作系统通过文件系统管理文件及数据,磁盘或分区需要创建文件系统之后才能够为操作系统使用,创建文件系统的过程又称之为格式化。
· 没有文件系统的设备又称之为裸(raw)设备
· 常见的文件系统有fat32、NTFS、ext2、ext3、ext4、xfs、HFS等
· 文件系统之间的区别:日志、支持的分区大小、支持的单个文件大小、性能等
· windows下的主流文件系统是:NTFS
· Linux下的主流文件系统是:Ext3、Ext4
三、JOURNAL日志
带日志的文件系统(ext3、ext4)拥有较强的稳定性,在出现错误时可以进行恢复。
使用带日志的文件系统,文件系统会使用一个叫做“两阶段提交”的方式进行磁盘操作,当进行磁盘操作时,文件系统进行以下操作:
(1) 文件系统将准备执行的事务的具体内容写入日志
(2) 文件系统进行操作
(3) 操作成功后,将事务的具体内容从日志中删除
这样做的好处是,当事务执行的时候如果出现意外(如断电或磁盘故障),可以通过查询日志进行恢复操作。缺点是会丧失一定的性能(额外的日志读写操作)。
四、一般操作
1. rm -rf linked_name 删除符号软连接名
2. hadoop fs -rmr file_name 删除hadoop中的文件
3. 设置hadoop环境变量
(1) 对所有用户生效(永久的)
root权限下VI 文件 /etc/profile,在最后添加新的一行:
export HADOOP_HOME=/usr/local/hadoop (hadoop文件夹存放于此)
export PATH=$HADOOP_HOME/bin:$PATH
保存并退出,执行source /etc/profile使文件立即生效
(2) 对单一用户生效(永久的)
当前用户下VI当前用户中的.bash_profile文件(以用户hadoop为例) /home/hadoop/.bash_profile,剩下操作同(1)
最后source /home/hadoop/.bash_profile
4. 删除centOS7下原生的mariadb:
查找已安装的:
rpm -qa | grep mariadb(或mysql)
删除安装包:
yum remove mariadb*(或mysql*,依据查找到的名字删除)
5. 使hadoop用户拥有sudo权限且不用输入密码
1. root用户下 vi /etc/sudoers
2. 参考sudoers文件中已有的一行:root ALL=(ALL:ALL) ALL,
第一个ALL是指可以在所有ip下使用,括号里的ALL应该是可以以哪些帐号来使用,括号后面的ALL是可以在执行哪些命令时不输入密码。ALL是指所有,也可以根据需要来具体配置,比如像下面这样:
deployment ALL=(ALL) NOPASSWD: /bin/rm, /bin/mkdir, /usr/bin/rsync
6. IP地址介绍
DNS:把IP和域名相互解析的工具
HWaddr:Mac地址
lo:回环接口,地址一般为127.0.0.1
重启网络(使修改后的网络配置生效)
/etc/init.d/network restart 比service network restart要好
通过lspci命令可以查看网卡硬件信息(如果是usb网卡,则可能需要使用lsusb,命令)
命令ifconfig用来查看接口信息
ifconfig -a 查看所有接口
ifconfig eth0 查看特定接口
命令ifup、ifdown用来启用、禁用一个接口
ifup eth0
ifdown eth0
7. 网络相关配置文件
网卡配置文件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DNS配置文件 /etc/resolv.conf
主机名配置文件 /etc/sysconfig/network
静态主机名配置文件 /etc/hosts
8. 网络测试命令
测试网络连通性:
ping 192.168.1.1
ping www.baidu.com
测试DNS解析:
host www.baidu.com
dig www.baidu.com
显示路由表:
ip route
追踪到达目的地址的网络路径(即到达目标地址所经过的路由设备):
traceroute www.baidu.com
使用mtr进行网络质量测试(结合traceroute和ping):
mtr www.baidu.com
9. 网络故障排查
遵循从底层到高层、从吱声到外部的流程进行
先查看网络配置信息是否正确
-IP地址
-子网掩码
-网关
-DNS
查看到达网关是否联通
ping 网关IP地址
查看DNS解析是否正常
host www.baidu.com
host www.126.com
host www.douban.com
10. linux下,如何把整个文件夹上传到服务器(另一台linux)
Linux下目录复制:本机->远程服务器
scp -r /home/shaoxiaohu/test1 [email protected]:/home/test2
注:如果端口号有更改,需在scp 后输入:-P 端口号 (注意是大写,ssh的命令中 -p是小写)
(!!!)11. SSH之间互通
[root@master-hadoop ~]
# su - hadoop
[hadoop@master-hadoop ~]$
ssh
-keygen -t rsa
#一直回车生成密钥
[hadoop@master-hadoop ~]$
cd
/home/hadoop/
.
ssh
/
[hadoop@master-hadoop .
ssh
]$
ls
id_rsa id_rsa.pub
[hadoop@slave1-hadoop ~]$
mkdir
/home/hadoop/
.
ssh
#登录两台创建.ssh目录
[hadoop@slave2-hadoop ~]$
mkdir
/home/hadoop/
.
ssh
[hadoop@master-hadoop .
ssh
]$
scp
id_rsa.pub hadoop@slave1-hadoop:
/home/hadoop/
.
ssh
/
[hadoop@master-hadoop .
ssh
]$
scp
id_rsa.pub hadoop@slave2-hadoop:
/home/hadoop/
.
ssh
/
[hadoop@slave1-hadoop ~]$
cd
/home/hadoop/
.
ssh
/
[hadoop@slave1-hadoop .
ssh
]$
cat
id_rsa.pub >> authorized_keys
[hadoop@slave1-hadoop .
ssh
]$
chmod
600 authorized_keys
[hadoop@slave1-hadoop .
ssh
]$
chmod
700 ../.
ssh
/
#目录权限必须设置700
[root@slave1-hadoop ~]
# vi /etc/ssh/sshd_config #开启RSA认证
RSAAuthentication
yes
PubkeyAuthentication
yes
AuthorizedKeysFile .
ssh
/authorized_keys
[root@slave1-hadoop ~]
# service sshd restart
12. 定时时间校准
以192.168.100.233为时间服务器,其他服务器对其定时校对时间:
其他服务器在root用户下输入crontab -e进入界面
输入:10 1 * * * /usr/sbin/ntpdate 192.168.100.233
表示:1点十分 年 月 日 ntpdate指令 时间服务器
13. hadoop离开安全模式
hadoop dfsadmin -safemode leave
14.Linux连接wifi
1. 查看是否需要安装固件
大多无线网卡还需要固件。内核一般会自动探测并加载两者,如果您得到类似 SIOCSIFFLAGS: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的输出,意味着您得手动加载固件。若不确定,用 dmesg 查询内核日志,看看有没有来自无线网卡的固件请求。比如您有 Intel 芯片组,输出大概是这样:
# dmesg | grep firmware
firmware: requesting iwlwifi-5000-1.ucode
若无输出,表明系统的无线芯片不需要固件。
2. 查看无线网口:
#iw dev(interface后面即为无线网口号)
3. 激活无线网络接口:
# ip link set wls1 up
为了检验接口是否激活成功,您可以查看以下命令的输出:
# ip link show wls1
3: wls1: <BROADCAST,MULTICAST,UP,LOWER_UP> mtu 1500 qdisc mq state DOWN mode DORMANT group default qlen 1000 link/ether 00:11:22:33:44:55 brd ff:ff:ff:ff:ff:ff
<BROADCAST,MULTICAST,UP,LOWER_UP> 中的UP 表明该接口激活成功,后面的 state DOWN 无关紧要。
4. 查看无线网络连接情况:
#iw wls1 link
刚开始应该会显示无连接
5. 扫描可连接的wifi
#iw wls1 scan | grep SSID
扫描可用的网络
6. 连接指定的SSID
# wpa_supplicant -B -i wlp3s0 -c <(wpa_passphrase "ssid" "psk")
将ssid 替换为实际的网络名称,psk 替换为无线密码,请保留引号。
7. 用dhcp 获得 IP 分配:
# dhclient wlp3s0
8. 测试是否成功地从路由器获取了ip(重要)
#ip addr show wls1
如果分配有ip,即可上网,也可以有ping直接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