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在top500外企工作刚满一年的应届小硕,刚进公司时,先是漫长的培训,然后渐渐地开始成为其他人lead的项目resource,委派的事情也逐渐有分量,从打酱油到打杂到负责设计局部架构,这样日积月累,目前,自己已经在4、5项目上担任着直接影响项目进度的角色,加上自己申请成功的并开始lead的一个项目,现在时间严重不够用了,真是有种被五马分尸的感觉。
既然时间是有限的,只能从时间分配上下功夫。于是研究了自己从去年3月开始实习一直到今年3月这一年时间工作模式的改变,以做横向对比。
第一阶段,“接线员”模式(实习头两个月)
刚进公司,由于对环境不熟悉,行动起来比较被动,于是一边熟悉新环境,一边做一些杂活,所以就想接线员一样,来了事就接,然后照着做。这个过程是每个踏上工作岗位的人都会经历的,时间以工种不同有长有短,我用了2个月左右的时间。
第二阶段,“卖保险”模式(实习后期至试用期初期)
完成了对新环境的熟悉,人就由被动渐渐的变得主动了,知道自己该学什么,该做什么,又由于培训较多,各种杂事也比较多,这会产生大量的问题和疑惑,于是需要向擅长不同领域的人请教,就像卖保险一样,需要放下面子,耐心向每一位“老师”阐明问题,寻求帮助。这一过程是主动学习的过程,也是工作开始上手的过程。
第三阶段,“师徒”模式(试用期3个月)
工作上手了,开始全身心的投入到一到两个项目中,接触的人也渐渐收敛到和自己未来工作领域最相关的前辈身上。于是,一对一传授的阶段就开始了。
这个项目也往往是试用期考核的一个依据。
第四阶段,“浮萍”模式(转正后4个月)
手上的第一个项目结束了,能力上算是获得了大家的认可,同事们也基本知道我能胜任哪些方面的工作,于是乎,其他人带的各种项目缺人手的坑就要我来填了。
在这一阶段,学到的东西很杂,不恩能够专注于某一领域,但是接触面广了,是有助于找到自己真正胜任的领域的。这一阶段,有可能决定自己今后在这个公司主要负责的领域,甚至可能是未来事业的起点。
第五阶段,“课程表”模式(自己带项目后一个月)
这一个月,开始的标志是申请到了自己的项目,同时,自己仍然在别人的项目中担任着角色,所以,一张合理的“课程表”对于安排自己的时间是非常必要的。
这一阶段,真正开始从头规划一件事,开始给别人安排工作任务,向他人介绍自己的项目benefit拉人入伙,合理安排多个人的时间,进度控制等等,这一阶段对个人的非技术能力要求更高了,需要更多地情商。相对于前一阶段的技术提高,这一阶段的情商培养及管理能力,沟通能力的提高,对未来事业的发展起着更重要的作用。毕竟在中国这种大环境下,只有技术不懂人情的人是很难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的。
说一下这一阶段的难点,就是从一个项目到另一个项目快速的思维切换,尤其是软件工程,需要更强的专注力和毅力。
暂时总结这么多,其实每一个应届生踏上工作生涯后,都会经历一个或长或短的过渡期,很多工作习惯和工作态度,都是在这一阶段形成,能够快速进入角色并高效运转,对于未来的职场之路是一个良好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