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一下MongoDB中的写关注(write concern)

 

        MongoDB提供了一个配置参数:write concern 来让用户自己衡量性能和写安全。分布式数据库中这样的参数比较常见,记得Cassandra中也有一个类似参数,不过那个好像是要写入几个节点返回成功。其实道理都一样分布式的集群环境考虑到性能因素不能确保每个成员都写入后在返回成功,所以只能交给用户根据实际场景去衡。

 

        Mongodb提供了以下几个可选设置:Errors Ignored,Unacknowledged,Acknowledged,Journaled。列出的级别分别是安全性一次增强的。解释一下每一个选项的特点。

 

Errors Ignored [-1]

一个比较不靠谱级别,发出谢写令后就不再理会,即使现在有网络问题也不会发出异常。其实这个官方已经明确给出了警告,闲着没事别用这个。

    Unacknowledged [0]

这个级别也属于比较低的级别,以前这个级别是驱动配置的默认级别,不过后来调整成Acknowledged级别。在这个级别下,这个驱动会根据当前系统的网络配置进行网络问题的检测,不等待Mongd的返回。代码测试:本地网络问题是否有异常?本地网络无问题是远程server问题是否异常?

了解一下MongoDB中的写关注(write concern)

    Acknowledged [1]

这个级别算是中等级别的配置,这个级别能够拿到mongod的返回信息:dupkey Error,以及一些其他的问题。现在这个级别是驱动的默认级别,估计是10gen公司发现好多人评价Mongodb不靠谱后改的。一般系统这个级别也就够用了。由于默认级别是Acknowledged,内部用getLastError方法检查是否写入成功的时候是也不用设置任何参数,对与Replset来说可以在配置中进行getLastErrorDefaults的配置,如果没有的话默认则是Master收到就ok。

了解一下MongoDB中的写关注(write concern)

    Journaled [1, journal=true ]

等到操作记录到Journal Log中才返回操作结果,也就是下一次JournaledLog提交。这种情况可以容忍服务器突然宕机,断电等意外的恢复。出去上边的配置还要在启动mongod的时候加上journaling 参数确保可以使用。commitlog提交间隔时间是可以配置的,单磁盘设备(physical volume, RAID device, or LVM volume)每100ms提交一次,和数据文件刷出相同频率,日志和数据分开磁盘设备的30ms提交一次。在插入数据是如果使用{j:true}则会缩短到已配置的默认设置1/3的时间。

了解一下MongoDB中的写关注(write concern)

    Replica Acknowledged [>1 or majority]

在副本集中如果w设置为2的话则至少已经吸入到一个secondary中,我猜测写入secondary这个级别是Acknowledged级别,majority是多个secondary已经写入。如果手贱设置w参数大于replset中需要复制的secondarys的话,操作就一直等待直到达到已写入数据的服务器数量符合要求,也可以设置timeout值来指明最长等待时间。{ getLastError: 1, w: 2, wtimeout:5000 }    

了解一下MongoDB中的写关注(write concern)

 

refert to :

http://www.kankanews.com/ICkengine/archives/106138.shtml

http://docs.mongodb.org/manual/core/write-concern/

http://docs.mongodb.org/manual/core/replica-set-write-concern/

你可能感兴趣的:(mongo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