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cond Life 的数据拾零 - zt

Matrix 似乎提前来到我们身边。从 06 年开始,陆续看到多次关于 Second Life(SL) 的报道。因为自己的笔记本跑不起来 SL 的客户端,所以一直没有能体会这个虚拟世界的魅力。今天花了一点时间,读了几篇相关的文档。

RealNetworks 前 CTO Philip Rosedale 通过 Linden 实验室创建了 Second Life,2002 年这个项目开始 Alpha 版测试,当时叫做 LindenWorld。

2007 年 2 月 24 日号称已经达到 400 万用户(用户在游戏中被称为 "Residents",居民)。 2001 年 2 月 1 日,并发用户达到 3 万。并发用户每月的增长是 20%。这个 20%现在看起来有些保守了,随着媒体的关注,增长的会有明显的变化。系统的设计目标是 10 万并发用户,系统的复杂度不小,但 Linden 实验室对SL 的可扩展能力信心满满。

目前在旧金山与达拉斯共有 2000 多台(现在恐怕3000也不止了吧) Intel/AMD 服务器来支撑整个虚拟世界(refer here)。64 位的 AMD 服务器居多。操作系统选用的 Debian Linux, 数据库是 MySQL。通过 Tim O'relly 的这篇 Web 2.0 and Databases Part 1: Second Life ,可以了解到一点关于 SL 数据库建设的信息。在 Second Life 中每个地理区域都是运行在服务器软件单一实例上的,叫做"模拟器"或者简称是 "sim",每个 Sim 负责 16 英亩的虚拟土地。当用户在相邻的 Sim 间移动,实际上是从一个处理器(或是服务器)移动到另一个。根据这篇访谈,用户当前所在 Sim 的信息,以及用户本身的账户信息是存储在一个中心数据库上的。

Second_Life_db_arch.png


SL 的客户端软件的下载使用了 Amazon 的 S3 服务。

一点感想:MySQL 真是这波 Web 2.0 大潮中最大赢家之一啊

--EOF--

 

你可能感兴趣的:(游戏,mysql,linux,Debian,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