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种模式下,Domain Object不再是单纯的数据载体,Domain Object包含了相关的业务逻辑方法。例如News类包含了addNewsView 方法等。
下面是修改后的News类的源代码:
在上面的Domain Object中,包含了相应的业务逻辑方法,这是一种更完备的建模方法。
注意:不要在Domain Object中对消息回复完成持久化,如需完成持久化,必须调用DAO组件;一旦调用DAO组件,将造成DAO对象和Domain Object的双向依赖;另外,Domain Object中的业务逻辑方法还需要在业务逻辑组件中代理,才能真正实现持久化。
在上面的业务逻辑方法中,并没有进行持久化。如果抛开DAO层,这种Domain Object也可以独立测试,只是没有进行持久化。
DAO对象是变化最小的对象,它们都是进行基本的CRUD操作,在两种模型下的DAO对象没有变化。
另外还需要对业务逻辑对象进行改写,虽然Domain Object包含了基本业务逻辑方法,但业务逻辑对象还需代理这些方法,修改后业务逻辑对象的代码如下:
在Rich Domain Object的模型中,addNewsReview方法将放在News类中实现,而业务逻辑对象仅对该方法进行简单的代理,执行必要的持久化操作。
在这里存在一个问题:业务逻辑方法很多,哪些业务逻辑方法应该放在Domain Object对象中实现,而哪些业务逻辑方法完全由业务逻辑对象实现呢?Rod Johnson认为,可重用度高,与Domain Object密切相关的业务方法应放在Domain Object对象中实现。
业务逻辑方法是否需要由Domain Object实现的标准,从一定程序上说明了采用Rich Domain Object模型的原因。由于某些业务方法只是专一地属于某个Domain Object,因此将这些方法由Domain Object实现,能提供更好的软件复用,能更好地体现面向对象的封装性。
Rich Domain Object模型的各组件之间关系大致如图8.2所示(贫血模式的组件关系图与此类似)。
图8.2 Rich Domain Object的组件关系图
这种Rich Domain Object模型主要的问题是业务逻辑对象比较复杂,由于业务逻辑对象需要正面封装所有的DAO对象,因而难免有大量的DAO方法(基本的CRUD)需要业务逻辑对象封装。业务逻辑对象封装DAO方法主要基于如下考虑:
— DAO对象不应该暴露为Web层。
— DAO对象的DAO方法必须增加事务控制代码,而事务控制则放在业务逻辑层完成。
为了简化业务逻辑对象的开发,Rich Domain Object模型可以有如下两个方向的改变:
— 合并业务逻辑对象与DAO对象。
— 合并业务逻辑对象和Domain Object。
1.合并业务逻辑对象与DAO对象
在这种模型下DAO对象不仅包含了各种CRUD方法,而且还包含各种业务逻辑方法。此时的DAO对象,已经完成了业务逻辑对象所有任务,变成了DAO对象和业务逻辑对象混合体。此时,业务逻辑对象依赖Domain Object,既提供基本的CRUD方法,也提供相应的业务逻辑方法。
下面是这种模式的代码(Domain Object的实现与前面的Rich Domain Object模式一样,此处不再给出):
正如上面见到的,DAO对象和业务逻辑对象之间容易形成交叉依赖(可能某个业务逻辑方法的实现,必须依赖于原来的DAO对象)。当DAO对象被取消后,业务逻辑对象取代了DAO对象,因此变成了一个业务逻辑对象依赖多个业务逻辑对象。而每个业务逻辑对象都可能包含需要多个DAO对象协作的业务方法,从而导致业务逻辑对象之间的交叉依赖。
业务逻辑对象和DAO对象合并后的组件关系如图8.3所示。
图8.3 合并DAO对象和业务逻辑对象
这种模型也导致了DAO方法和业务逻辑方法混合在一起,显得职责不够单一,软件分层结构不够清晰。此外,使业务逻辑对象之间交叉依赖,容易产生混乱,未能做到彻底的简化。
2.合并业务逻辑对象和Domain Object
在这种模型下,所有的业务逻辑都应该被放在Domain Object里面,而此时的业务逻辑层不再是传统的业务逻辑层,它仅仅封装了事务和少量逻辑,完全无需DAO对象的支持。而Domain Object依赖于DAO对象执行持久化操作,此处Domain Object和DAO对象形成双向依赖,这种设计在某些地方也被称为充血模式,但有时会带来相当大的危险。
在这种设计模式下,几乎不再需要业务逻辑层,而Domain Object则依赖DAO对象完成持久化操作,下面是在这种模式下的News类代码:
从上面代码中可以看到,由于Domain Object必须使用DAO对象完成持久化,因此Domain Object必须接收IOC容器的注入,而Domain Object获取容器注入的DAO对象,通过DAO对象完成持久化操作。
合并业务逻辑对象和Domain Object后各组件的关系如图8.4所示。
这种模型的优点是:业务逻辑对象非常简单,只提供简单的事务操作,业务逻辑对象无须依赖于DAO对象。
但这种模型的缺点也是非常明显的:
— DAO对象和Domain Object形成了双向依赖,其复杂的双向依赖会导致很多潜在的问题。
— 业务逻辑层和Domain层的逻辑混淆不清,在实际项目中,极容易导致架构混乱。
— 由于使用业务逻辑对象提供事务封装特性,业务逻辑层必须对所有的Domain Object的逻辑提供相应的事务封装,因此业务逻辑对象必须重新定义Domain Object实现的业务逻辑,其工作相当烦琐。
图8.4 合并业务逻辑组件和Doamin Object
在Rich Domain Object模型的各种变化中,虽然努力简化业务逻辑对象,但业务逻辑对象依然存在,依然使用业务逻辑对象正面封装所有的业务请求。下面介绍更彻底的简化即,彻底放弃业务逻辑层。
抛弃业务逻辑层也有两种形式:
— Domain Object彻底取代业务逻辑对象。
— 由控制器直接调用DAO对象。
1.Domain Object完全取代业务逻辑对象
这种设计模式是充血模式更加激进的演化。由于在充血模式中业务逻辑对象的作用仅仅只提供事务封装,业务逻辑对象存在的必要性不是很大,因此考虑对Domain Object的业务逻辑方法增加事务管理,而Web层的控制器则直接依赖于Domain Object。
这种模型更加简化,使Domain Object与DAO对象形成双向依赖,而Web层的控制器直接调用Domain Object的业务逻辑方法。这种模型在有些地方也被称为胀血模式。
这种模型的优点是:分层少,代码实现简单。
但这种模型的缺点也很明显:
— 业务逻辑对象的所有业务逻辑都将在Domain Object中实现,势必引起Domain Object的混乱。
— Domain Object必须向Web层直接暴露,可能导致意想不到的问题。
这种模型与充血模式的缺点相同:Domain Object必须配置在Spring容器中,接受Spring容器的依赖注入。
在这种架构模型下,Domain Object相当不稳定。如果业务逻辑需要改变,Domain Object也需要发生改变,而DAO对象与Domain Object形成双向依赖,这将导致从底层的Domain Object和DAO对象的修改,使这种架构模式的分层完全失去意义。各层之间以强耦合方式组合在一起,各层对象互相依赖,牵一发而动全身,几乎是最差的一种策略。
2.控制器完成业务逻辑
在这种模型里,控制器直接调用DAO对象的CRUD方法,通过调用基本的CRUD方法,完成对应的业务逻辑方法。这种模型下,业务逻辑对象的功能由控制器完成。事务则推迟到控制器中完成,因此对控制器的execute方法增加事务控制即可。
对于基本的CRUD操作,控制器可直接调用DAO对象的方法,省略了业务逻辑对象的封装,这就是这种模型的最大优势。对于业务逻辑简单(当业务逻辑只是大量的CRUD操作时)的项目,使用这种模型也未尝不是一种好的选择。
但这种模型将导致控制变得臃肿,因为每个控制器除了包含原有的execute方法之外,还必须包含所需要的业务逻辑方法的实现。极大地省略了业务逻辑层的开发,避免了业务逻辑对象不得不大量封装基本的CRUD方法的弊端。
这种模型也有其缺点:
— 因为没有业务逻辑层,对于那些需要多个DAO参与的复杂业务逻辑,在控制器中必须重复实现,其效率低,也不利于软件重用。
— Web层的功能不再清晰,人为复杂化。Web层不仅负责实现控制器逻辑,还需要完成业务逻辑的实现,因此必须精确控制何时调用DAO方法控制持久化。
— 扩大了事务的影响范围。大部分情况下,只有业务逻辑方法需要增加事务控制,而execute方法无须增加事务控制。但如果execute方法直接调用了DAO对象的CRUD方法,则会导致这些方法不在事务环境下执行。为了让数据库访问都在事务环境下进行,因此不得不将事务范围扩大到整个execute方法。
本章首先介绍了笔者在架构设计方面一些经验,从企业应用开发面临的困难讲起,并讲解了面对这些困难时应该采用何种应对策略。
其次介绍了常用的代理模式的使用,并深入介绍了由此衍生出来的Spring AOP框架。
最后重点介绍了贫血模型、Rich Domain Object模型、以及几种简化的模型,并分别分析了几种模型各自的优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