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see核心代码中的日志提醒我2003年2月26日是Lysee的生日,而准备工作早在1999年就已经开始了。
2000年我转业后回到郑州,找到了一份专职软件开发的工作,为政府机关提供数据处理服务,我的面比较窄,基本用Delphi和C包打天下,数据库则使用MSSQL和FireBird。
2001年碰到了Mr.Chen并一直合作到现在。Chen比我大两三岁,擅长Python、MySQL、TCL/TK和HTTP,是一等一的高手。 Chen的爱好是不断杂耍各种能够工作的文本文件,并讲解里面用到的数据字典、反射、绑定和其他一些当时在我看来可有可无的概念。在多年的工作中,我积累了自己专有的类库,久经考验,经过扩展和调整基本可以适应各种现实工作的要求,开发效率与Chen的Python不相上下,在那种情况下很自然的认为脚本只是调剂生活的小玩具。为了与Chen配合,我买了本《Python 2.1 宝典》 ,但看了十几页就放下了,因为我感觉到自己有可能在已有的类库基础上创建一个新的脚本引擎并实现Python大部分的功能,并获得两个更有价值的收获:
1、经验:自己能够实现的必然是自己掌握的。
2、工具:一个可以复用的脚本引擎,能做什么就不用说了。
没什么说的,干吧!
2007年9月我儿子上二年级了,晚上让我给他出30道口算题,于是花几分钟写了几句代码,实现了儿子的需求:
30.times {
do {
int a = sys::random(100);
int b = sys::random(100);
int c = sys::random(100);
int d = a+b-c;
}
while(d<1 or d > 99);
= a, "+", b, "-", c, "=", eol;
};
sys::readln();
首次释出的Lysee只是一个标准的命令式脚本引擎,除了有函数,其他一切基本都于FP无关。而2007年的Lysee已经部分实现了垃圾回收、closure、yield、curry和模式匹配,除了字符串,所有可执行对象都已统一到函数这一层次。
我准备对Lysee的开发进行一次总结,并以系列文章的形式进行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