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机术语详解

处理器类型


小型机的 CPU不同与普通 PC服务器,通常都采用专用的CPU(中央处理器)。主要有以下几类:

1.PowerPC处理器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IBMAppleMotorola公司开发PowerPC芯片成功,并制造出基于PowerPC的多处理器计算机。PowerPC架构的特点是可伸缩性好、方便灵活。第一代PowerPC采用0.6微米的生产工艺,晶体管的集成度达到单芯片300万个。
1998年,铜芯片问世,开创了一个新的历史纪元。2000年,IBM开始大批推出采用铜芯片的产品,如RS/6000的X80系列产品。铜技术取代了已 经沿用了30年的铝技术,使硅芯片多CPU的生产工艺达到了0.20微米的水平,单芯片集成2亿个晶体管,大大提高了运算性能。而1.8V的低电压操作 (原为2.5V)大大降低了芯片的功耗,容易散热,从而大大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
2.SPARC处理器
1987年,SUN和TI公司合作开发了RISC微处理器——SPARC。SPARC微处理器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可扩展性,这是业界出现的第一款有可扩展性功能的微处理。SPARC的推出为SUN赢得了高端微处理器市场的领先地位。
1999年6月,UltraSPARC Ⅲ首次亮相。它采用先进的0.18微米工艺制造,全部采用64位结构和VIS指令集,时钟频率从600MHz起,可用于高达1000个处理器协同工作的系 统上。UltraSPARC Ⅲ和Solaris操作系统的应用实现了百分之百的二进制兼容,完全支持客户的软件投资,得到众多的独立软件供应商的支持。
在64位UltraSPARC Ⅲ处理器方面,SUN公司主要有3个系列。首先是可扩展式s系列,主要用于高性能、易扩展的多处理器系统。目前UltraSPARC Ⅲs的频率已经达到750MHz。还有UltraSPARC Ⅳs和UltraSPARC Ⅴs等型号。其中UltraSPARC Ⅳs的频率为1GHz,UltraSPARC Ⅴs则为1.5GHz。其次是集成式 i系列,它将多种系统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器上,为单处理器系统提供了更高的效益。已经推出的UltraSPARC Ⅲ i的频率达到700MHz,未来的UltraSPARC Ⅳi的频率将达到1GHz。
3.PA-RISC处理器
HP公 司的RISC芯片PA-RISC于1986年问世。第一款芯片的型号为PA-8000,主频为180MHz,后来陆续推出PA—8200、PA-8500 和PA-8600等型号。HP公司开发的64位微处理器PA-8700于2001年上半年正式投入服务器和工作站的使用。这种新型处理器的设计主频达到 800MHz以上。PA-8700使用的工艺是0.18微米SOI铜CMOS工艺,采用7层铜导体互连,芯片上的高速成缓存达到2.25MB,比PA- 8600增加了50%。
HP公司还将推出PA-8800和PA-8900处理器,其主频分别达到1GHz和1.2GHz。RA-RISC同时也是IA-64的基础。在未来的IA-64芯片中,会继续保持许多PA-RISC芯片的重要特性,包括PA-RISC的虚拟 存储架构、统一数据格式、浮点运算、多媒体和图形加速等。
4.MIPS处理器
MIPS技术公司是一家设计制造高性能、高档次及嵌入式32位和64位处理器的厂商,在RISC处理器方面占有重要地位。1984年,MIPS计算机公司成立。1992年,SGI收购了MIPS计算机公司。1998年,MIPS脱离SGI,成为MIPS技术公司。
MIPS 公司设计RISC处理器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1986年推出R2000处理器,1988年推R3000处理器,1991年推出第一款64位商用微处器 R4000。之后又陆续推出R8000(于1994年)、R10000(于1996年)和R12000(于1997年)等型号。
随后,MIPS公司的战略发生变化,把重点放在嵌入式系统。1999年,MIPS公司发布MIPS32和MIPS64架构标准,为未来MIPS处理器的开 发奠定了基础。新的架构集成了所有原来NIPS指令集,并且增加了许多更强大的功能。MIPS公司陆续开发了高性能、低功耗的32位处理器内核 (core)MIPS324Kc与高性能64位处理器内核MIPS64 5Kc。2000年,MIPS公司发布了针对MIPS32 4Kc的版本以及64位MIPS 64 20Kc处理器内核。
5.COMPAQ的Alpha处理器(hp)
Alpha处理器最早由DEC公司设计制造,在Compaq公司收购DEC之后,Alpha处理器继续得到发展,并且应用于许多高档的Compaq服务器 上。自1995年开始开发了21164芯片,那时的工艺为0.5mm,主频为200MHz。1998年,推出新型号21264,当时的主频是 600MHz。目前较新的21264芯片主频达到1GHz,工艺为0.18mm。在该芯片具有完善的指令预测能力和很高的存储系统带宽(超过 1GB/s),并且其中增加了处理视频信息的功能,其多媒体处理能力得到了增强。
21264芯片保持了Alpha处理器可以运行多种操作系统的特点,其中包括Tru64UNIX、OpenVMS和Linux等,而在这些系统中,已经有许多成熟的应用程序,这也是Alpha处理器的一个优势。

处理器主频

主频,就是 CPU的 时钟频率,简单说是CPU运算时的工作频率(1秒内发生的同步脉冲数)的简称。单位是Hz。它决定计算机的运行速度,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主频由过去MHZ 发展到了现在的GHZ(1G=1024M)。通常来讲,在同系列微处理器,主频越高就代表计算机的速度也越快,但对与不同类型的处理器,它就只能作为一个 参数来作参考。另外CPU的运算速度还要看CPU的流水线的各方面的性能指标。由于主频并不直接代表运算速度,所以在一定情况下,很可能会出现主频较高的 CPU实际运算速度较低的现象。因此主频仅仅是CPU性能表现的一个方面,而不代表CPU的整体性能。

说到处理器主频,就要提到与之密切相关的两个概念:倍频与外频,外频是CPU的基准频率,单位也是MHz。外频是CPU与主板之间同步运行的速度,而且目前的绝大部分电脑系统中外频也是内存与 主板之间的同步运行的速度,在这种方式下,可以理解为CPU的外频直接与内存相连通,实现两者间的同步运行状态;倍频即主频与外频之比的倍数。主频、外 频、倍频,其关系式:主频=外频×倍频。早期的CPU并没有“倍频”这个概念,那时主频和系统总线的速度是一样的。随着技术的发展,CPU速度越来越快, 内存、硬盘等 配件逐渐跟不上CPU的速度了,而倍频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可使内存等部件仍然工作在相对较低的系统总线频率下,而CPU的主频可以通过倍频来无限提 升(理论上)。我们可以把外频看作是机器内的一条生产线,而倍频则是生产线的条数,一台机器生产速度的快慢(主频)自然就是生产线的速度(外频)乘以生产 线的条数(倍频)了。

处理器缓存

缓存(Cache)大小是 CPU的重要指标之一,其结构与大小对CPU速度的影响非常大。简单地讲,缓存就是用来 存储一些常用或即将用到的数据或指令,当需要这些数据或指令的时候直接从缓存中读取,这样比到 内存甚至 硬盘中读取要快得多,能够大幅度提升CPU的处理速度。

所谓处理器缓存,通常指的是二级高速缓存,或外部高速缓存。即高速缓冲存储器,是位于CPU和主存储器DRAM(Dynamic RAM)之间的规模较小的但速度很高的存储器,通常由SRAM(静态随机存储器)组成。用来存放那些被CPU频繁使用的数据,以便使CPU不必依赖于速度 较慢的DRAM(动态随机存储器)。L2高速缓存一直都属于速度极快而价格也相当昂贵的一类内存,称为SRAM(静态RAM),SRAM(Static RAM)是静态存储器的英文缩写。由于SRAM采用了与制作CPU相同的半导体工艺,因此与动态存储器DRAM比较,SRAM的存取速度快,但体积较大,价格很高。

处理器缓存的基本思想是用少量的SRAM作为CPU与DRAM存储系统之间的缓冲区,即Cache系统。80486以及更高档微处理器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处 理器芯片内集成了SRAM作为Cache,由于这些Cache装在芯片内,因此称为片内Cache。486芯片内Cache的容量通常为8K。高档芯片如 Pentium为16KB,Power PC可 达32KB。Pentium微处理器进一步改进片内Cache,采用数据和双通道Cache技术,相对而言,片内Cache的容量不大,但是非常灵活、方 便,极大地提高了微处理器的性能。片内Cache也称为一级Cache。由于486,586等高档处理器的时钟频率很高,一旦出现一级Cache未命中的 情况,性能将明显恶化。在这种情况下采用的办法是在处理器芯片之外再加Cache,称为二级Cache。二级Cache实际上是CPU和主存之间的真正缓 冲。由于系统板上的响应时间远低于CPU的速度,如果没有二级Cache就不可能达到486,586等高档处理器的理想速度。二级Cache的容量通常应 比一级Cache大一个数量级以上。在系统设置中,常要求用户确定二级Cache是否安装及尺寸大小等。二级Cache的大小一般为128KB、 256KB或512KB。在486以上档次的微机中,普遍采用256KB或512KB同步Cache。所谓同步是指Cache和CPU采用了相同的时钟周 期,以相同的速度同步工作。相对于异步Cache,性能可提高30%以上。

最大处理器个数

最大处理器数量是指小型机的 主板最多能支持多少个处理器( CPU)。

我们知道,对于一台普通 PC(个人 电脑) 来讲,它得主板有多少个CPU插座,那么这台PC最大就能支持多少个CPU。但对于小型机来说就不完全是这种情况,现在的小型机主板一般都可以安插CPU 扩展板,这样的小型机最大支持CPU数量就取决于扩展板和主板的双方面因素。总之,扩展性能越强,小型机的总拥有成本就越高。

内存类型

小型机 内存也是内存(RAM),它与普通 PC(个人 电脑)机内存在外观和结构上没有什么明显实质性的区别,主要是在内存上引入了一些新的特有的技术,如ECC、ChipKill、热插拔技术等,具有极高的稳定性和纠错性能。

服务器及小型机内存主要技术:

(1)ECC

在普通的内存上,常常使用一种技术,即Parity,同位检查码(Parity check codes)被广泛地使用在侦错码(error detectioncodes)上,它们增加一个检查位给每个资料的字元(或字节),并且能够侦测到一个字符中所有奇(偶)同位的错误,但Parity有 一个缺点,当计算机查到某个Byte有错误时,并不能确定错误在哪一个位,也就无法修正错误。基于上述情况,产生了一种新的内存纠错技术,那就是ECC, ECC本身并不是一种内存型号,也不是一种内存专用技术,它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的计算机指令中,是一种指令纠错技术。ECC的英文全称是“ Error Checking and Correcting”,对应的中文名称就叫做“错误检查和纠正”,从这个名称我们就可以看出它的主要功能就是“发现并纠正错误”,它比奇偶校正技术更先 进的方面主要在于它不仅能发现错误,而且能纠正这些错误,这些错误纠正之后计算机才能正确执行下面的任务,确保服务器的正常运行。之所以说它并不是一种内 存型号,那是因为并不是一种影响内存结构和存储速 度的技术,它可以应用到不同的内存类型之中,就象前讲到的“奇偶校正”内存,它也不是一种内存,最开始应用这种技术的是EDO内存,现在的SD也有应用, 而ECC内存主要是从SD内存开始得到广泛应用,而新的DDR、RDRAM也有相应的应用,目前主流的ECC内存其实是一种SD内存。

(2)Chipkill

Chipkill技术是IBM公 司为了解决目前服务器内存中ECC技术的不足而开发的,是一种新的ECC内存保护标准。我们知道ECC内存只能同时检测和纠正单一比特错误,但如果同时检 测出两个以上比特的数据有错误,则一般无能为力。目前ECC技术之所以在服务器内存中广泛采用,一则是因为在这以前其它新的内存技术还不成熟,再则在目前 的服务器中系统速度还是很高,在这种频率上一般来说同时出现多比特错误的现象很少发生,正因为这样才使得ECC技术得到了充分地认可和应用,使得ECC内 存技术成为几乎所有服务器上的内存标准。

但随着基于Intel处理器架构的服务器的CPU性能在以几何级的倍数提高,而硬盘驱 动器的性能同期只提高了少数的倍数,因此为了获得足够的性能,服务器需要大量的内存来临时保存CPU上需要读取的数据,这样大的数据访问量就导致单一内存 芯片上每次访问时通常要提供4(32位)或8(64位)比特以上的数据,一次性读取这么多数据,出现多位数据错误的可能性会大大地提高,而ECC又不能纠 正双比特以上的错误,这样就很可能造成全部比特数据的丢失,系统就很快崩溃了。IBM的Chipkill技术是利用内存的子结构方法来解决这一难题。内存 子系统的设计原理是这样的,单一芯片,无论数据宽度是多少,只对于一个给定的ECC识别码,它的影响最多为一比特。举个例子来说明的就是,如果使用4比特 宽的DRAM,4比特中的每一位的奇偶性将分别组成不同的ECC识别码,这个ECC识别码是用单独一个数据位来保存的,也就是说保存在不同的内存空间地 址。因此,即使整个内存芯片出了故障,每个ECC识别码也将最多出现一比特坏数据,而这种情况完全可以通过ECC逻辑修复,从而保证内存子系统的容错性, 保证了服务器在出现故障时,有强大的自我恢复能力。采用这种内存技术的内存可以同时检查并修复4个错误数据位,服务器的可靠性和稳定得到了更加充分的保 障。

(3)Register

Register即寄存器或目录寄存器,在内存上的作用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书的目录,有了它,当内存接到读写指令时,会先检索此目录,然后再进行读写操 作,这将大大提高服务器内存工作效率。带有Register的内存一定带Buffer(缓冲),并且目前能见到的Register内存也都具有ECC功 能,其主要应用在中高端服务器及图形工作站上,如IBM Netfinity 5000。

小型机内存典型类型

目前小型机常用的内存有SDRAM和DDR两种内存。


(1)SDRAM
(2)DDR SDRAM

标准内存容量

标准 内存容量是指小型机在出厂时随机带了多大容量的内存,这取决于厂商的出厂配置。

最大内存容量

最大 内存容量是指小型机 主板能够最大能够支持内存的容量。一般来讲,最大容量数值取决于主板芯片组和内存扩展槽等因素。

硬盘类型

小型机同中高档服务器一样,为了使 硬盘能够适应大数据量、超长工作时间的工作环境,一般采用高速、稳定、安全的SCSI硬盘。

现在的硬盘从接口方面分,可分为IDE硬盘与SCSI硬盘(目前还有一些支持 PCMCIA接口、IEEE 1394接口、SATA接口、USB接口和FC-AL(FibreChannel-Arbitrated Loop) 光纤通道接口的产品,但相对来说非常少);IDE硬盘即我们日常所用的硬盘,它由于价格便宜而性能也不差,因此在PC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个人 电脑上 使用的硬盘绝大多数均为此类型硬盘。另一类硬盘就是SCSI硬盘了(SCSI即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由于其性能好,因此在服务器及其小型机上普遍均采用此类硬盘产品,但同时它的价格也不菲,所以在普通PC上不常 看到SCSI的踪影。

同PC服务器类似,小型机上使用的硬盘具有如下四个特点:
1、速度快
2、可靠性高
3、多使用SCSI接口
4、可支持热插拔

目前,主流的服务器(小型机)硬盘厂商主要有seagate(希捷)、IBM等。

标准硬盘容量

标准 硬盘容量是指小型机出厂时标准配备的硬盘容量。不同的小型机标配硬盘容量不同,一般从几十G到几百G容量不等。

软盘驱动器

软盘驱动器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软驱,英文名称叫做“floppy disk”,它是读取3.5英寸或5.25英寸软盘的设备。现今最常用的是3.25英寸的软驱,可以读写1.44MB的3.5英寸软盘。如图:

光盘驱动器

光盘驱动器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光驱(CD-ROM),读取光盘信息的设备。是多媒体 电脑不可缺少的 硬件配置。光盘 存储容 量大,价格便宜,保存时间长,适宜保存大量的数据,如声音、图像、动画、视频信息、电影等多媒体信息。普通光盘驱动器有三种,CD-ROM、CD-R和 CD-RW,CD-ROM是只读光盘驱动器;CD-R只能写入一次,以后不能改写;CD-RW是可重复写、读的光盘驱动器。现在又出现了 DVD-ROM及其盘片DVD-R、DVD-RW。不过,在小型机上一般配备的还是普通的CD-ROM。


衡量光驱的最基本指标是数据传输率(Data Transfer Rate),即大家常说的倍速,单倍速(1X)光驱是指每秒钟光驱的读取速率为150KB,同理,双倍速(2X)就是指每秒读取速率为300KB,现在市 面上的CD-ROM光驱一般都在48X,50X以上。

网卡

网卡, 又称网络适配器或网络接口卡(NIC),英文名为Network Interface Card。在网络中,如果有一台计算机没有网卡,那么这台计算机将不能和其他计算机通信,它将得不到服务器所提供的任何服务了。当然如果服务器没有网卡, 就称不上服务器了,所以说网卡是服务器必备的设备,就像普通 PC(个人 电脑)要配处理器一样。平时我们所见到的PC机上的网卡主要是将PC机和LAN(局域网)相连接,而服务器网卡,一般是用于服务器与 交换机等网络设备之间的连接。

一般服务器和小型机等网卡具有如下特点:

网卡数量多
普通PC接入局域网或因特网时,一般情况下只要一块网卡就足够了。而为了满足服务器在网络方面的需要,服务器一般需要两块网卡或是更多的网卡。如AblestNet的X5DP8服务器主板上面内置了Intel的82546EM 1000Mbps自适应网卡芯片,这款芯片可以向下兼容10Mbps、100Mbps的端口。

数据传输速度快
目前,大约有80%的网络是采用以太网技术的,现在我们最常见到的是以太网网卡。按网卡所支持带宽的不同可分为10Mbps网卡、100Mbps网卡、 10/100Mbps自适应以太网卡、1000Mbps网卡等几种。10Mbps网卡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100Mbps网卡与10/100bps自适 应网卡目前是普通PC上常用的以太网网卡。对于大数据流量网络来说,服务器应该采用千兆以太网网卡,这样才能提供高速的网络连接能力。谈到千兆以太网网 卡,我们就不得不说一下新一代的PCI总线——PCI-X,它可为千兆以太网网卡、基于Ultra SCSI320的磁盘阵列控制器等高数据吞吐量的设备提供足够高的带宽。由于服务器的PCI网络适配器一般都具备相当大的数据吞吐量,旧式的32bit、 33MHz的PCI插槽已经无法为那些PCI网络适配器提供足够高的带宽了。而PCI-X可以提供相对于旧式32bit、33MHz PCI总线8倍高的带宽,这样就可以满足服务器网络适配器的数据吞吐量的要求了。如果主板中已经集成了两块100Mbps的以太网网卡,我们可以在 BIOS中屏蔽掉板载网卡,然后在PCI-X插槽中安装千兆以太网适配器,这样就能有效地增加网络带宽,大大提高整个网络的数据传输速率。 AblestNet的服务器系统都基本上所有的Xeon级系统都提供了PCI-X。

CPU占用率低
由于一台服务器可能要支持几百台客户机,并且还要不停地运行,因此对服务器网络性能的要求就比较高了。而服务器与普通PC工作站的最大不同在于,普通PC 工作站CPU的空闲时间比较多,只有在工作站工作时才比较忙。而服务器的CPU则是不停地工作,处理着大量的数据。如果一台服务器CPU的大部分时间都在 为网卡提供数据响应,势必会影响服务器对其它任务的处理速度。所以说,较低的CPU占用率对于服务器网卡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服务器专用网卡具有特殊的网络 控制芯片,它可以从主CPU中接管许多网络任务,使主CPU集中“精力”运行网络操作和应用程序,当然服务器的服务性能也就不会再受影响了。

安全性能高
服务器不但需要有强悍的服务性能,同样也要具有绝对放心的安全措施。在实际应用中,无论是网线断了、集线器或交换机端口坏了,还是网卡坏了都会造成连接中 断,当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影响服务器正常运行的因素很多,其中与外界直接相通的网卡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为此,许多网络硬件厂 商都推出了各自的具有容错功能的服务器网卡。例如Intel推出了三种容错服务器网卡,它们分别采用了Adapter Fault olerance(AFT,网卡出错冗余)、Adapter Load Balancing(ALB,网卡负载平衡)、Fast Ether Channel(FEC,快速以太网通道)技术。AFT技术是在服务器和交换机之间建立冗余连接,即在服务器上安装两块网卡,一块为主网卡,另一块作为备 用网卡,然后用两根网线将两块网卡都连到交换机上。在服务器和交换机之间建立主连接和备用连接。一旦主连接因为数据线损坏或网络传输中断连接失败,备用连 接会在几秒钟内自动顶替主连接的工作,通常网络用户不会觉察到任何变化。这样一来就避免了因一条线路发生故障而造成整个网络瘫痪,可以极大地提高网络的安 全性和可靠性。ALB是让服务器能够更多更快传输数据的一种简单易行的好方法。这项新技术是通过在多块网卡之间平衡数据流量的方法来增加吞吐量,每增加一 块网卡,就增宽100Mbps通道。另外,ALB还具有AFT同样的容错功能,一旦其中一条链路失效,其他链路仍可保障网络的连接。当服务器网卡成为网络 瓶颈时,ALB技术无须划分网段,网络管理员只需在服务器上安装两块具有ALB功能的网卡,并把它门配置成ALB状态,便可迅速、简便地解决瓶颈问题。 FEC是Cisco公司针对Web浏览及Intranet等对吞吐量要求较大的应用而开发的一种增大带宽的技术。FEC同时也为进行重要应用的客户/服务 器网络提供高可靠性和高速度。AFT、ALB、FEC用的是同一个驱动程序,一个网卡组只能采用一种设置。系统采用何种技术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I/O端口

I/O(输入/输出)端口主要指小型机周边各种接口,诸如RS232端口(串行端口)、并口,USB口、 光纤通道接口等。

主板扩展插槽数

主板扩展槽数是指服务器(小型机)的主板支持的 PCI扩展槽、AGP扩展槽等的数量。主板上这种扩展槽越多, 以后升级的空间越大,一般来讲,好的主板应该有5个以上的扩展插槽。

冗余

冗余是重复配置系统的一些部件,当系统发生故障时,冗余配置的部件介入并承担故障部件的工作,由此减少系统的故障时间。

冗余系统配件主要有:

电源:高 端服务器产品中普遍采用双电源系统,这两个电源是负载均衡的,即在系统工作时它们都为系统提供电力,当一个电源出现故障时,另一个电源就承担所有的负载。 有些服务器系统实现了DC的冗余,另一些服务器产品如Micron公司的NetFRAME 9000实现了AC、DC的全冗余。
存储子系统:存储子系统是整个服务器系统中最容易发生故障的地方。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实现该子系统的冗余。
磁盘镜像:将相同的数据分别写入两个磁盘中:
磁盘双联:为镜像磁盘增加了一个I/O控制器,就形成了磁盘双联,使总线争用情况得到改善;
RAID:廉 价冗余磁盘阵列(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s)的缩写。顾名思义,它由几个磁盘组成,通过一个控制器协调运动机制使单个数据流依次写入这几个磁盘中。RAID3系统由5个磁盘构成,其中4 个磁盘存储数据,1个磁盘存储校验信息。如果一个磁盘发生故障,可以在线更换故障盘,并通过另3个磁盘和校验盘重新创建新盘上的数据。RAID5将校验信 息分布在5个磁盘上,这样可更换任一磁盘,其余与RAID3相同。
I/O卡:对服务器来说,主要指 网卡硬盘控制卡的冗余。网卡冗余是在服务器中插上双网卡。冗余网卡技术原为大型机及中型机上的技术,现在也逐渐被 PC服务器所拥有。PC服务器如Micron公司的NetFRAME9200最多实现4个网卡的冗余,这4个网卡各承担25%的网络流量。康柏公司的所有ProSignia/Proliant服务器都具有容错冗余双网卡。
PCI总线:代表Micron公司最高技术水平的产品NetFRAME 9200采用三重对等PCI技术,优化PCI总线的带宽,提升硬盘、网卡等高速设备的数据传输速度。
CPU:系统中主处理器并不会经常出现故障,但对称多处理器(SMP)能让多个CPU分担工作以提供某种程度的容错。

操作系统

小型机使用的操作系统主要是Unix系统。

目前常用的UNIX系统版本主要有:Unix SUR4.0、 HP-UX 11.0,SUN的Solaris8.0等。支持网络文件系统服务,提供数据等应用,功能强大,由AT&T和SCO公司推出。这种网络操作系统稳 定和安全性能非常好,但由于它多数是以命令方式来进行操作的,不容易掌握,特别是初级用户。正因如此,小型局域网基本不使用Unix作为网络操作系统, UNIX一般用于大型的网站或大型的企、事业局域网中。UNIX网络操作系统历史悠久,其良好的网络管理功能已为广大网络 用户所接受,拥有丰富的应用软件的支持。目前UNIX网络操作系统的版本 有:AT&T和SCO的UNIXSVR3.2、SVR4.0和SVR4.2等。UNIX本是针对小型机 主机环境开发的操作系统,是一种集中式分时多用户体系结构。因其体系结构不够合理,UNIX的市场占有率呈下降趋势。

小型机

小型机是指运行原理类似于 PC(个人 电脑)和服务器,但性能及用途又与它们截然不同的一种高性能计算机,它是70年代由DCE(数字设备公司)公司首先开发的一种高性能计算产品。
小型机具有区别PC及其服务器的特有体系结构,还有各制造厂自己的专利技术,有的还采用小型机专用处理器,比如美国Sun、日本Fujitsu( 富士通)等公司的小型机是基于SPARC处理器架构,而美国 HP公司的则是基于PA-RISC架构;Compaq公司是Alpha架构。另外I/O总线也不相同,Fujitsu是PCI,Sun是SBUS,等等。这就意味着各公司小型机机器上的插卡,如 网卡、显示卡、SCSI卡等可能也是专用的。此外,小型机使用的操作系统一般是基于Unix的,像Sun、Fujitsu是用Sun Solaris,HP是用HP-Unix, IBM是AIX。所以小型机是封闭专用的计算机系统。使用小型机的用户一般是看中Unix操作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专用服务器的高速运算能力。
现在生产小型机的厂商主要有IBM和HP及浪潮、曙光等。IBM典型机器有RS/6000、AS/400等。它们的主要特色在于年宕机时间只有几小时,所 以又统称为z系列(zero 零)。AS/400主要应用在银行和制造业,还有用于Domino,主要的技术在于TIMI(技术独立机器界面),单级 存储,有了TIMI技术可以做到 硬件与软件相互独立。RS/6000比较常见,用于科学计算和事务处理等。

你可能感兴趣的:(虚拟机,应用服务器,浏览器,网络应用,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