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cache?
cache理所应当就是缓存,缓存能提升我们网站应用的性能,这是毋庸置疑的。那么HTTP协议是如何支持CACHE机制的?
我们一起来探索下。
首先是http协议头里的原文(w3c cache)
这篇说明大概总结如下:
客户端访问一个http请求的时候,先确认客户端缓存是否有这个entry,有,则校验其可用性(比如过期时间,id等),若有效,则直接返回客户端;cache中没有此entry,则请求服务端。
HTTP协议是如何保证这个流程的?
可以看 cache-control 这个http header,cache-control是http/1.1中的内容,兼容http/1.0 的pragma
cache-control 常用的属性有
max-age 和 no-cache
具体写法如下:
<META HTTP-EQUIV="Cache-Control" CONTENT="max-age=0" />
<META HTTP-EQUIV="Cache-Control" CONTENT="no-cache" />
上述代码的意思是:
第一行: 永远过期,每次请求都必须和服务器交互,max-age的单位是秒
第二行: 客户端不cache
PS max-age 的优先级是高于http 的expires头的优先级的,也就是说设置了max-age会覆盖expires头的过期时间。如果服务端cache-control和expires都没有设置,根据http协议客户端会自动计算一个过期时间。
当客户端发起一个http请求的时候,客户端确认这个缓存存在且有效,那么就直接返回缓存的内容。那么如何判定一个缓存是否有效呢?
校验的规则可以有很多,现有常见的校验的字段为
校验分为强校验和弱校验。
强校验指当实体(请求的对象)改变的时候,相关的校验器也随着改变;否则称之为弱校验。
我们拿Etag举例子;
当客户端发送一个请求,请求头里有个字段为ETag =1,当服务端接收到这个请求的时候,解析出这个ETag为1,服务端和本地的这个请求实体的ETag比较,如果相同那么返回304,否则返回新的实体。
这就是整一个校验过程。
知道了这个原则,我们做应用的时候就要注意以下两点:
那这样会出现另一个问题:当请求时体改变的时候,客户端不能得到实时的更新。
所以我的解决方案如下: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a.js?v=1"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