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进入“大数据时代”

灵玖软件,大数据搜索与挖掘技术服务商 灵玖软件专注于大数据搜索与挖掘的技术创新与服务,提供大数据搜索、大数据挖掘与大数据应用解决方案,以应对大数据的管理、处理、分析并从大数据中获知识与智慧。
灵玖软件: www.lingjoin.com 
大数据论坛: www.bigdatabbs.com 


“蜿蜒山路,车行其间,远望层峦叠嶂,溪流潺潺,近看古朴村落,袅袅炊烟……”一幅辽阔的图景由远及近,一个恬淡的画外音传出其间。拍的是平原大地,说的是民俗故事,这是岳西高腔传承人为之陶醉的回忆,或许也将是静坐图书馆的某位读者为之折服的未知世界。

自2011年6月国家正式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来,非遗走上了科学保护的轨道。如何面对浩瀚的非遗普查资料,怎样展现流传千年的民俗工艺,是数字时代的一个新课题。在历经两年的实践之后,数字化的采录、存档、传播已成为当前非遗保护最基础的工作之一。 从田野笔记到数字档案

上个月,省非遗保护中心的两支小分队又出发了。一队去黄山,一队去宿州。宿州的小分队采录完毕归来,黄山的小分队和徽州漆器“较上了劲儿”,为了确保内容的准确,队员们还将远赴扬州,追根溯源,寻找徽州和扬州的手工艺者曾经相互关联的蛛丝马迹。对参与这项工作的人而言,既需要艺术家的灵气,又需要科学家的严谨。省非遗保护中心研究部主任胡迟介绍:一部非遗素材如同一部纪录片:脚本先行、导演跟进。其间,高质量的音、视频及先进的测绘手段将帮助记录、整理,保留大量非遗“基因式”信息,令观者对非遗艺术和技艺产生直观理解。

和文物档案管理不同,非遗的活态流变性决定了非遗档案的持续更新性。胡迟说,除了要完善素材采集工作,近期会加大对采录数据后期制作设施、基础性资源型数据库、项目数据库、项目申报数据库等建设。一个高标准专业型机房,硬件体系、数据库体系及应用体系全面跟进,十分必要。

截至目前,我省已完成31项国家级项目的采录工作,其中有23项初步剪辑完成,成片具有资料片、宣传片和教学片三效合一的特色。还有29项国家级非遗目前已启动采录。胡迟介绍,国家级、省级名录的申报档案已全部转化为数字化档案,由省非遗保护中心著录保存;市级、县级名录也已转为数字化档案,在本级著录保存,并将在进一步的统一标准与格式后渐进式汇入省非遗保护中心非遗数据库中。 从整合资源到人人共享

今年6月,《非遗法》实施2年整。 “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全面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情况,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及相关数据库。 ”这是国家第一次在法律层面明确了开展非遗数字化保护的必要性。

完成这项必要的工作,需要创新模式。胡迟告诉记者,我省列入非遗数字化保护试点,一是源于在全国较早启动非遗项目及传承人抢救性采录工程;二是因为采录模式新颖。省非遗保护中心选择与省图书馆文化部信息共享工程安徽分中心合作,双方约定在非遗专业力量、广播电视专业力量及硬件设施、数据资源等方面资源共享,达成共赢,为非遗采录及后期数据处理等打下良好基础。

采录前,相关的专业人员进行访谈提纲和纪录片脚本的先期编写,随后专家进行评审。实际采录中则主要依靠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在广播电视方面的专业力量及设备,由导演根据纪录片脚本全程跟进,而工作组也同时邀请相关非遗研究专家学者参与到采录工作中来。采录结束后中心工作人员按照要求撰写规范性的笔记,同时根据实际采录情况,与导演、专家进行实时沟通,对脚本及访谈提纲等进行完善增补。拍摄、整理素材的过程,凸显了非遗维护和修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个体:代表性传承人及其群体、热衷于非遗项目的群众、谙熟各项文化遗产的专业工作者和专家队伍,他们都是这台“大戏”中的主角。

“人人都是文化遗产的主人。 ”这是今年“文化遗产日”的口号。现在看来,非遗数字化保护,是实现这句话的突破口。省非遗保护中心表示,未来将开拓与高校、科研院所、优秀企业之间技术合作,尝试开展与图书馆、博物馆等单位进行数字化资源共享。 让信息留下岁月痕迹


不可否认,遭遇当代多

元文化的冲击,很多传统民

俗逐渐湮没,或采取简化、代替

等形式存在。如今展会上的“非遗”

大多为传统手工艺和传统美术类的项目,好展、好看、好销,研究者们思索:平原的高腔、乡间的小调,那些传统曲艺、音乐、舞蹈,如何绽放华彩?

我省非遗资源丰富,有国家级非遗60项,其中首批19项,第二批28项,第三批13项,覆盖全部十大类非遗项目,非遗名录的数量位于全国平均数中上水平。同时还有省级非遗273项,市级非遗641项,县(区)级1728项。传统戏剧与传统技艺在我省非遗项目中比重较大。相较于传统技艺而言,传统戏剧戏曲的“曝光率”不够高,这是一个全国范围内的普遍现象。

由此,一些传统戏剧戏曲已成为濒危项目,其未来尤为让人担忧。胡迟表示,资源性采录工作将优先向濒危项目倾斜。作为非遗保护、研究、数字化等工作的基础,资源性采录工作在今后几年仍是 “重头戏”,相关信息的采集与著录工作也必然会推动非遗数字化尤其是基础数据库的建设。

“希望,由于我们真心守护,岳西高腔能一直停留在我们的岁月里,不要走远。 ”在《岳西高腔》的结尾,画外音娓娓诉说。时代在发展,未来,电子商务、微博、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兴信息化载体,都将为非遗数字化保护工作所用。让非遗停留在我们的岁月里,活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才能做到真正的保护和传承。


你可能感兴趣的:(企业,大数据,分析,软件,灵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