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分流难撼公交120万日均客流大数据 二网合一是趋势

昨日是全国第8个“无车日”,也是我市地铁开通后首个“无车日”。我市交通部门透露,我市已规划将现有公交运营线网与地铁运营网络整合成立体综合通出行系统,同时扩大公共自行车等慢行系统的覆盖面,预计将投放5万辆自行车,为市民提供多元化的城市绿色低碳出行。


  现状:公交每日客流120万人次


  随着地铁时代的到来,公交和地铁是博弈还是竞合关系,始终备受关注。经过两个多月的运营跟踪分析后发现,许多市民在出行方式更多是考虑选择合适、经济、便捷、环保的出行方式。


  今年7月1日,我市地铁1号线正式开通,无锡跨入地铁时代。地铁试运营以来,截至9月18日,累计客运总量达6854435人次,图定日均列次219列次,日均客流量达8.95万人次,其中7月6日18.6万人次是无锡地铁开通以来的最大日客流。在地铁开通初期,尽管我市的部分公交客流受暑期季节和地铁分流影响,但是进入9月后客流基本保持在每日120万人次,是当之无愧的城市公共交通主力军。


  据了解,由于公交拥有成熟完善的线路网络,全市公交通过一次换乘基本可达市区所有地方,加上近年来我市公交的快速发展、市民多年形成的出行习惯以及公交出行价格的经济实惠,因此公交依然是市民出行的首选。当然也有一些市民会选择公交加地铁的接驳方式,今后这种方式较为普遍。这既能发挥公交线网覆盖面广、接驳运输的功能,又能将地铁快速直达的优势体现出来。


  规划:未来公交地铁将“合网”


  我市交通运输局有关人士介绍,近几年来无车日活动主要还是倡导老百姓绿色出行理念。通过公交、地铁、自行车、步行等出行方式,缓解开车拥堵、城市污染、交通安全等问题。


  总体而言,无锡市民的出行比较方便。与其他城市比,无锡在交通拥堵方面解决得比较好,上下班高峰期拥堵得还不是很厉害,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依靠公共交通出行,因为1辆公交车的运量相当于20辆私家车。不过,目前锡城拥有机动车160万辆,其中私家车的数量就突破了100万辆,私家车出行还是较为普遍。而减少这一现象就必须解决出行的“最后一公里”,让老百姓一出家门就能坐上公交、地铁。


  由于现在仅有地铁1号线,地铁没成网,老百姓还是不方便。如果地铁形成网络后了,预计一天的客流量将达30万人次。因此,今年年底地铁2号线开通后,通过场站、站点建设和公交线路优化调整新辟等,我市交通、规划部门已在规划中将公交、地铁进行“两网合一”,同时计划提高公共自行车利用率高,扩大覆盖面至小区门口,届时形成公交、地铁、公共自行车换乘。为此,今年我市为配合地铁开通,新辟公交线路12条,优化调整公交线路50条,目前全市公交线路总数达259条。


  作为现代城市重要的出行方式,公交与地铁应该竞合发展,双方既有出行便捷度、价格、服务的竞争又有相互运行线路、方式的补充,为市民提供满足不同需求的出行方式。据介绍,我市为了建设合理有效的城市公共交通,大力度加快了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政府连续三年不变,每年拿出4.5个亿贴补公交。在乘车优惠上继续实行70岁以上老人、残疾人免费,60岁以上、学生优惠坐车等,公交每天运量达到120万人次。同时也加快地铁发展,年底地铁2号线开通,市民出行更加方便,但是建成公交地铁网络还有一段时间。


  措施:打造慢行出行系统


  此外,市民也要有绿色出行的理念,需要改变生活态度和出行方式,尽量减少开车,如果道路比较近,可以选择骑车、步行上班。城市的空间布置应该给非机动车创造空间,把空间留给市民,在空间布局上更加合理,不是人让车,而是车让人。不过,非机动车道在现实市民需求上还有差距,自行车、步行还不是很方便,但是我市已在规划慢行系统。


  据规划部门介绍,目前锡城重点打造了24个慢行核,总面积约2636公顷,其中吸引核6个,分别为城北中央公园、锡惠景区、南尖公园、市体育公园、市体育中心和环蠡湖景区; 活力核18个,分别为天一综合体、百乐时代广场、石门路商业街、惠山古镇历史文化街区、青石路商业休闲街区、站前商贸区、崇安区公共文化中心、老城商贸区、荣巷历史文化街区、万达广场、蠡湖风景滨水街区、湖滨路商业街区、太湖广场商贸中心、古运河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东亭港商贸区、新区商贸区、旺庄路金融商业街区和南禅寺商贸文化街区。


  为了促进“慢行系统”中骑行方式的普及,规划中的无锡中心城区设置了1900个自行车点位,平均每个租赁点配备的公共自行车数量约为24—28辆,据估算将有5万多辆自行车为市民出行提供便利。


  慢行系统建成后,市民可以选择“步行+公交、自行车+公交”的出行方式,既缓解了交通压力,同时又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低碳生活,实现“大慢行、小着手、高品质、低碳排”的规划目标,感受锡城“慢行”生活带来的独特魅力。


  趋势:发展城市多元综合交通


  相关人士介绍,城市公共交通是老百姓出行的基本保障,未来城市的公共交通发展应该是集公交、地铁、公共自行车为主体的多元立体交通模式。


  目前,地铁1、2号线十字交叉的通行走廊和已成形的公交骨架,在纵横两条线上将使地铁更节能迅速,安全性更高。地铁虽然开通了,但是公交机动灵活,公交总体客流量较为平稳,公交主力军作用还是进一步发挥了出来。现在公交也在寻求多样化的服务模式,不同的客流需求可能需要不同的,例如公交有快线、大站车(如35路车),高峰期间,如果前几站上的客流比较大,可能会跳站运行,提高整体运行速度,方便固定的出行群体。


  下一步,针对多样化的需求,将需要寻求不同模式,因此建议将慢行系统纳入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范畴,形成快慢城市公共交通出行体系。

 

 

 

地铁分流难撼公交120万日均客流大数据 二网合一是趋势



你可能感兴趣的:(公交,地铁,自行车,市民,公共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