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金融审计“核心武器”:利用大数据

 北京6月19日消息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审计署昨天发布了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度资产负债损益审计结果。同时公布了审计署移送的截止到2014年5月已经办结的35起经济案件的处理情况。审计结果呈现的是一串令人震惊的数据:2004年来,中国银行的北京等6家分行违规放贷共64亿。农发行2008年以来5家分行违规处置不良贷款14亿元,2006年以来,农发行总行和山东、安徽等10家分行违规放贷超过67亿元。中投公司用来违规开发房地产的资金超过82亿元。


  如何能从海量数据中发现违法违纪线索?如何避免金融机构再犯同样的错误?审计人员的法宝都有哪些?


  在金融圈奋斗的,在人们的印象中,似乎智商都低不了,要从他们递上来的数字里找寻到不合规的地方,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审计署金融审计司司长吕劲松说,他们审计的时候,不仅得防着老骗局,还得研究新骗术。


  吕劲松:传统的经济犯罪依然多发,特别一些银行的基层分支机构与外部人员内外联手,骗取银行贷款,进行一些涉足寻租的案件。这几年我们金融审计,一个是信贷资金的发放,另一个是债券交易,资金交易等等新型业务发展很快,风险控制,内部管理可能跟不上,这里可能会存在比较大的漏洞。


  玩数字的人骗术再新,也让人有相互抄袭的嫌疑。审计发现3家金融企业的分支机构均存在违规发放贷款、虚列支出、公款私存、多计支出、少计收入、使用虚假发票报销费用等等问题。吕劲松说,普通百姓看着永远不重复的数据,在他们哪里,却能找到同一骗术的共同标志。


  吕劲松:一些金融机构的主管人员或者一些中介机构、个人与金融机构主管人员联手,利用金融机构工作人员掌握的金融资源分配的权力,这些人非法介入信贷经费的发放,一些专项融资的安排,一些其他的信托等等融资方式,这些违法犯罪行为和一些严重违纪行为呈现多发的趋势。


  老百姓忍不住好奇,那看得人眼花缭乱的数据、票证放在一起,怎么就能找到违法违规的线索?吕劲松回答:审计人员也没有火眼金睛,但他们就是能够依靠数据找到那些有问题的数字,以及数字背后有问题的人。


  吕劲松:通过进行分析以后发现,他卖出的价格明显低于市场的公共价格,到底卖给谁了,我们就会跟踪。可能锁定几十家购买了这些债券的企业,看他的注册资本、股东情况,发现相当一部分购买债券的企业的注册资金很少,可能五十万不到一百万,看纳税情况等等通过其他一些证据证明他没有其他经济行为,完全是为了买卖债券设立的。我们就会把他锁定为我们的重点,就会跟踪他的资金流向,他的利益输送,从哪些机构获取来的,资金又到哪里去了,就会从这方面进行跟踪,所以现在金融审计,最核心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要利用大数据。


  审计署昨天还公布了移送的截止到2014年5月已经办结的35起经济案件的处理情况,其中60人被追究刑事责任,24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违法违纪问题涉及金融、财政资金、社保资金、扶贫资金等领域。审计如何对不同的经济问题对症下药?


  在公布的35起案件中,有5起都属于骗取贷款。审计署金融审计司司长吕劲松说,发现骗贷的蛛丝马迹依然需要依靠数据,一个个问题追下去,异常的数据自然就会浮出水面。审计人员用逻辑一捋,拎起的就是一串问题数据。


  吕劲松:现在我们也是要通过数据分析,从他的不良贷款中发现线索。不良贷款通常是当初以虚假方式骗贷,之后经营情况不理想,还贷意向不理想,最后形成了不良。从这里可能会发现线索。我们也会通过一些贷款户的资金流向,看资金流向是不是正常,是否符合贷款项目的资金用途,有没有挪用一些搞别的项目,甚至自己非法侵占、挥霍贷款资金的情况,然后来确定是不是作为审计的重点。最后发现,他如果把贷款资金非法侵占了,即便是一些正常贷款,但是他以非法方式来获取这正常贷款,用于个人的消费、侵占等等,这种方式我们也会作为非法骗贷的案件移送相关部门进行查处。


  35起案件中,还有4起案件涉及扶贫资金,金额近930万元。对很多苦苦等待这笔钱的普通百姓而言,这实在是一笔巨款。保命钱为什么还会出现漏洞?审计署行政事业审计司副司长常利分析认为:


  常利:扶贫项目的管理,基础还是比较薄弱。扶贫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违反财政制度的问题还是比较普遍。我们这次审计发现,虚报冒领、挤占挪用、损失浪费等等问题还是比较重的。


  如何让保命钱花在钢刃上?如何让扶贫项目稳稳落地?常利说,审计人员想的最多的就是要开出怎样的一剂良方。


  常利:从制度设计,比如资金怎么监管、项目怎么监管,这些怎么公开,从制度层面进行健全和完善。第二,从更好的实施扶贫项目来说,要理顺这种权责关系,从根本上来解决这种不对等的脱节的问题。第三,加强项目资金的监管,使咱们民生工程,困难群众的保命钱,真正落到实处。

你可能感兴趣的:(审计,贷款,劲松,审计署,金融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