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挖出老鼠仓的政治价值

  随着基金“老鼠仓”不断被揪出,“大数据”监管这个字眼也逐渐被投资者所熟悉。靠“大数据”这个利器,监管机构对内幕交易的稽查力度越来越大,今年以来基金经理变更数量和比例也明显高过往年。


  将“大数据”分析挖掘应用到证券基金监管中绝对是方向,绝对是远远超越传统监管方式的一把高科技监管利器。对于监管部门利用“大数据”利器,在挖出基金老鼠仓上小试牛刀却大获全胜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


  证券期货基金市场无论是投资者开户,还是交易;无论是交易场所,还是投资分析;无论是股票期货基金托管,还是交易资金银行第三方存管,所有交易活动完全是网络电子化的。任何投资者只要发生交易活动,都会在网络上留下足迹,并且,这种足迹可以追查寻觅到每一个具体的投资者“本人”。这就为“大数据”在资本市场的任何运用奠定了基础,“大数据”可以在资本市场发挥几乎是无所不能的作用,包括挖出基金老鼠仓。


  这与传统监管手段完全处于被动地位相比较,简直是一个质的变化和大飞跃。主要区别是传统监管方式是被动的,效率极低的,隔墙扔砖头、砸着谁是谁,逮住的是个别的、是虾米,放走的是大多数、是大鱼。传统监管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监管部门人员突然袭击,出现在证券基金公司,让所有人员立即离开,然后在证券基金工作人员电脑中现场检查发现线索。二是依靠内部举报。其中有些老鼠仓是基金经理的“小三”举报,还有原配因为离婚财产分配不均举报,办公室斗争的同事举报。


  “大数据”分析挖出基金老鼠仓,监管方式是主动的,全面的,高效的,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老鼠仓。“大数据”用来挖老鼠仓,主要是基于沪深两大交易所每天的海量数据,根据老鼠仓的主要特征,筛选出若干种最具老鼠仓特征的数据指标,在沪深两大交易所海量数据平台上无时无刻进行抓取。正如“大数据”的鼻祖美国第二大百货公司——塔吉特为了获取孕妇信息而最早投放广告抢夺孕妇客户一样。根据怀孕者的消费习惯筛选了20多种产品,通过“大数据”抓取分析,最终截获客户,获得成功。从现有的公开资料来看,监管机构的“大数据”主要是沪深两大交易所各自掌握的监测系统。主要分为对内部交易的监察、对重大事项交易的监察、联动监察机制和实时监察机制四个方面。这套监控系统有着所谓的“大数据”分析能力,并有实时报警等功能,主要是对盘中的异常表现进行跟踪和判断。


  这是传统抓老鼠仓方式不可比拟的。传统监管方式就像用一线鱼钩垂钓一样,是被动坐等鱼儿上钩。而借助“大数据”挖掘分析监管方式,就像向大海中撒了一张大网,一旦有异常情况就可以自动收网。


  监管部门必须转变监管思路。过去那种运动式、集中行动式的人海战术监管方式,必须转变为互联网思维、互联网金融、大数据模式的高效主动监管方式。报道说,证监会正在扩大稽查总队的阵容,人数或将在300人的基础上再扩编300人。动不动就增加人员、采取人海战术的做法还是传统思维在作怪。阿里小贷完全借助于大数据挖掘,只有300多个员工,就给70万家小微企业放贷款,累计放贷已经超过1000多亿元。这是传统银行不可想象的。拼的是高效高科技手段的大数据,而不是人海战术。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所有社会经济文化等活动都将互联网化,都将由线下搬上网络。这就意味着无论是自然人、社会人还是法人的所有足迹都将广泛、越来越多地在网络上留下印记和足迹。通过“大数据”对这些足迹进行挖掘,将会挖出一座大金矿。


  “大数据”挖出最大老鼠仓启示我们,“大数据”不仅具有商业挖掘价值,而且也是监管经济金融活动甚至是反腐败的利器。官员及其家属亲朋好友的通信、经济活动、财富存款、消费社会足迹等都可以通过“大数据”挖掘出来。比如:银行、证券、基金等系统已经比较完善,未来不动产也将全国联网,这就将使得官员以及家属亲朋好友的一切家庭个人财务活动都将在网络上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挖掘出来,一旦发生异常,就将成为发现腐败的重要线索。


  总之,“大数据”挖出最大老鼠仓启示我们,“大数据”应该尽快上升到国家战略,作为重大科技项目全力推进。不仅仅是为了“大数据”科技和经济,也是反腐败的利器,具有重要政治价值。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数据”挖出老鼠仓的政治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