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使用介质连接具有独立功能的设备,通过协议实现数据的传输和共享一个为数据服务的系统。
网络架构:
1、接入层: 提供网络接入点,相应的设备端口相对密集. 主要设备:交换机,集线器。
2、汇聚层: 接入层的汇聚点,能够提供路由决策、实现安全过滤、流量控制、远程接入。 主要设备:路由器。
3、核心层: 提供更快的传输速度, 不会对数据包做任何的操作。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
OSI:开放互联系统
IOS:互联网操作系统
OSI参考模型的产生是因为要让多个厂商协同工作。
OSI参考模型的优缺点:
优点:
(1)标准化工作,允许多厂商共同开发;
(2)各层相对独立,某层发生变化不影响其它层;
(3)各层之间通过一个相邻接口与上下层进行相互通信;
(4)方便教学与学习。
缺点:
(1)存在冗余重复的功能;
(2)层级太多过于复杂;
(3)各层功能分配不均。
OSI七层网络模型结构:
物理层:定义介质类型、连接器类型、信令类型,单位是比特(bit)
1.介质类型: 双绞线, 同轴电缆, 光纤
2.连接器类型: BNC接口, AUI接口, RJ45接口, SC/ST接口
3.双绞线传输距离是100米.
4.设备:中继器、集线器。
HUB集线器: 同一个广播域(网段),同一个冲突域,共享带宽,半双工工作。
冲突域:一个共享介质的网段(数据发生冲突的地方)。
广播域:一个网段就是一个广播域(路由器不转发广播)。
同一传输介质线缆上最多只能用4个中继器
直通线: 用于不同层设备之间相连(主机与交换机或HUB连接)。
交叉线: 用于同层设备之间相连(交换机与交换机,交换机与HUB连接)。
全反线(Rollback): 用于对CISCO的网络设备进行管理用。
数据链路层:定义源和目标的物理地址、与帧相关的高层协议、数据检错,单位是帧(Frame)
1. 交换机与网桥
2. 交换机与网桥有多少个段(端口)就有多少的冲突域.
3. 交换机与网桥所有的段(端口)在相同的广播域
4.设备:交换机、网桥.
网桥是基于软件转发,交换机是基于硬件转发,效率更高。
分为MAC(介质访问控制)子层和LLC(逻辑链路控制)子层。
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CD):用于解决冲突(先听后发,边听边发,冲突停发,随机重发)。
交换机每个接口都有自己的冲突域,所有接口默认处在同一广播域。
网络层:定义源和目标的逻辑地址,定义路由选择。单位是包(Packet)
1. 设备:路由器。
2. 路由实现路径的选择(路由决策).Routing Table
3. 广域网接入.
4. 路由器广播域的划分(隔断)。
路由器的功能:选路、交换。
路由表的内容:目标网络、端口、距离。
传输层:通过端口号区分不同上层应用,定义流量、差错检测纠正、提供可靠或不可靠服务。单位段Segment
1.TCP(传输控制协议),面向连接,拥有重传机制,可靠传输
2.UDP(用户报文协议),无连接,无重传机制,不可靠传输
3.端口号:提供给会话层去区分不用应用程序的数据.标识服务。
常用服务的端口号:HTTP(80)、FTP(21)、telnet(23)、SMTP(25)、POP3(110)、TFTP(69)。
Bit, Frame, Packet, Segment 都统一称为: PDU(Protocol Data Unit),协议数据单元,每一层只能和别的系统的对应层进行通信和交换信息
会话层:建立会话、管理会话、终止会话
依赖传输层区分不同应用。
表示层:定义数据格式、加密、解密、压缩、解压缩
充当翻译的作用,定义数据格式、加密、解密、压缩、解压缩。
应用层:提供用户接口
注意,应用程序不属于应用层,应用层是为应用程序提供协议和服务。
Jankie_俊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