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Internetworking Basics
把
1
个大的网络分成几个小点的网络称之为网络分段
(network segment),
这些工作由
routers,switches
和
bridges
来完成
引起
LAN
拥塞的可能的原因是
:
1.
太多的主机存在于
1
个广播域
(broadcast domain)
2.
广播风暴
3.
多播
(multicast)
4.
带宽过低
在网络中使用
routers
的优点
:
1.
它们默认是不会转发广播的
2.
它们可以基于
layer-3(Network layer)
的信息来对网络进行过滤
switches
的主要目的
:
提高
LAN
的性能
,
提供给用户更多的带宽
冲突域
(collision domain):Ethernet
术语之
1,
处于冲突域里的某个设备在某个网段发送数据包
,
强迫该网段的其他所有设备注意到这个包
.
而在某
1
个相同时间里
,
不同设备尝试同时发送包
,
那么将在这个网段导致冲突的发生
,
降低网络性能
bridges
在
某种意义上等同与
switches,
不同的地方是
bridges
只包括
2
到
4
个端口
(port),
而
switches
可以包括多达上百端口
.
但是相同的地方是它们都可以分割大的冲突域为数个小冲突域
,
因为
1
个端口即为
1
个冲突域
,
但是它们仍然处在
1
个大的广播域中
.
分割广播域的任务
,
可以由
routers
来完成
(二)Internetworking Models
OSI
参考模型分层化的优点
:
1.
允许多厂家共同发展网络标准化组件
2.
允许不同类型的网络硬件和软件相互通信
3.
防止其中某层的变化影响到其他层
,
避免牵制到整个模型
The OSI Reference Model
OSI
参考模型分为
7
层
2
组
;
最高
3
层定义了端用户如何进行互相通信
;
底部
4
层定义了数据是如何端到端的传输
.
最高
3
层
,
也称之为上层
(upper layer),
它们不关心网络的具体情况
,
这些工作是又下
4
层来完成
整个参考模型由高到低分为
:
1.Application
2.Presentation
3.Session
4.Transport
5.Network
6.Data link
7.Physical
OSI
参考模型每层的任务
:
1.Application
层
:
提供用户接口
2.Presentation
层
:
表述数据
;
对数据的操作诸如加密
,
压缩等等
3.Session
层
:
建立会话
,
分隔不同应用程序的数据
4.Transport
层
:
提供可靠和不可靠的数据投递
;
在错误数据重新传输前对其进行更正
5.Network
层
:
提供逻辑地址
,
用于
routers
的路径选择
6.Data Link
层
:
把字节性质的包组成帧
;
根据
MAC
地址提供对传输介质的访问
;
实行错误检测
,
但不进行纠正
7.Physical
层
:
在设备之间传输比特
(bit);
定义电压
,
线速
,
针脚等物理规范
TCP
三次握手
3
次握手
(
面向连接回话
)
过程
:
1.
第一个请求连接许可的段用于要求同步
,
由发送方发送给接受方
2.
发送方和接受方协商连接
3.
接受方与发送方同步
4.
发送方进行确认
5.
连接建立
,
开始传输数据
在
LAN
内使用
switches
比使用
hubs
的好处
:
1.
插入
switches
的设备可以同时传输数据
,
而
hubs
不可以
2.
在
switches
中
,
每个端口处于
1
个单独的冲突域里
,
而
hubs
的所有端口处于
1
个大的冲突域里
,
可想而知
,
前者在
LAN
内可以有效的增加带宽
.
但是这
2
种设备的所有端口仍然处于
1
个大的广播域里
hubs:
其实是多端口的
repeaters,
重新放大信号用
,
解决线路过长
,
信号衰减等问题
.
1
个物理星形
(star)
拓扑结构
,
实际在逻辑上是逻辑总线
(bus)
拓扑结构
MAC
地址是烧录在
Network Interface Card(
网卡
,NIC)
里的
.MAC
地址
,
也叫硬件地址
,
是由
48
比特长
(6
字节
),16
进制的数字组成
.0-24
位是由厂家自己分配
.25-47
位
,
叫做组织唯一标志符
(organizationally unique identifier,OUI).
Ethernet Cabling
以太网线缆接法
:
1.
直通线
(straight-through)
2.
交叉线
(crossover)
3.
反转线
(rolled)
Straight-Through Cable
直通线用于连接
: 1 2 3 4 5 6 7 8
线序: 568a 绿白 绿 橙白 蓝 蓝白 橙 棕白 棕
568b
橙白 橙 绿白 蓝 蓝白 绿 棕白 棕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1.
主机和
switch/hub
2.router
和
switch/hub
直通线只使用
1,2,3,6
针脚
,2
端的连法是一一对应
Crossover Cable
交叉线用于连接
:
1switch
和
switch
2.
主机和主机
3.hub
和
hub
4.hub
和
switch
5.
主机与
router
直连
交叉线只使用
1,2,3,6
针脚
,2
端的连法是
1
连
3,2
连
6,3
连
1,6
连
2
Rolled Cable
反转线不是用来连接以太网连接的
,
它是用来连接主机与
router
的
com
口
(console serial port)
的
,
它采用
1
到
8
跟针脚
,2
端全部相反对应
Data Encapsulation
封装
(encapsulation):
把
OSI
参考模型每层自己的协议信息加进数据信息的过程
,
反之叫做解封装
协议数据单元
(protocol data units,PDU):
数据包括封装进去的信息在
OSI
参考模型每层的叫法
:
1.Transport layer:segment
2.Network layer:packet
3.Data Link layer:frame
4.Physical layer:bits
TCP/IP and the DoD Model
DoD
模型被认为是
OSI
参考模型的浓缩品
,
分为
4
层
,
从上到下是
:
1.Process/Application layer
2.Host-to-Host layer
3.Internet layer
4.Network Access layer
其中
,
如果在功能上和
OSI
参考模型互相对应的话
,
那么
:
1.DoD
模型的
Process/Application
层对应
OSI
参考模型的最高
3
层
2.DoD
模型的
Host-to-Host
层对应
OSI
参考模型的
Transport
层
3.DoD
模型的
Internet
层对应
OSI
参考模型的
Network
层
4.DoD
模型的
Network Access
层对应
OSI
参考模型的最底
2
层
The Host-to-Host Layer Protocols
Host-to-Host
层描述了
2
种协议
:
1.
传输控制协议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
2.
用户数据报协议
(User Datagram Protocol,UD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
当
1
个主机开始发送数据段
(segment)
的时候
,
发送方的
TCP
协议要与接受方的
TCP
协议进行协商并连接
,
连接后即所谓的虚电路
(virtual circuit),
这样的通信方式就叫做面向连接
(connection-oriented).
面向连接的最大优点是可靠
,
但是它却增加了额外的网络负担
(overhead)
User Datagram Protocol(UDP)
UDP
协议的最他特点是无连接
(connectionless),
即不可靠
,
因为它不与对方进行协商并连接
,
它也不会给数据段标号
,
也不关心数据段是否到达接受方
Key Concepts of Host-to-Host Protocols
现在把
TCP
协议和
UDP
协议的一些特性做个比较
:
1.TCP.
协议在传送数据段的时候要给段标号
;UDP
协议不
2.TCP
协议可靠
;UDP
协议不可靠
3.TCP
协议是面向连接
;UDP
协议采用无连接
4.TCP
协议负载较高
;UDP
协议低负载
5.TCP
协议的发送方要确认接受方是否收到数据段
;UDP
反之
6.TCP
协议采用窗口技术和流控制
;UDP
协议反之
Port Numbers
TCP
和
UDP
协议必须使用端口号
(port number)
来与上层进行通信
,
因为不同的端口号代表了不同的服务或应用程序
.1
到
1023
号端口叫做知名端口号
(well-known port numbers).
源端口一般是
1024
号以上随机分配
The Internet Layer Protocols
在
DoD
模型中
,Internet
层负责
:
路由
,
以及给上层提供单独的网络接口
Internet Protocol(IP)
IP
协议查找每个数据包
(packets)
的地址
,
然后
,
根据路由表决定该数据包下
1
段路径该如何走
,
寻找最佳路径
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ICMP)
ICMP
协议一样是工作在
DoD
模型的
Internet
层
,IP
协议使用
ICMP
协议来提供某些不同的服务
,ICMP
协议是一种管理协议
一些
ICMP
协议相关信息和事件
:
1.
目标不可达
(destination unreachable):
假如
1
个
routers
不能把
IP
协议数据报发送到更远的地方去
,
于是
router
将发送
ICMP
协议信息给数据报的发送方
,
告诉它说目标网络不可达
2.
缓冲区已满
(buffer full):
假如
router
的缓冲区已经存满发送方发来的
IP
协议数据报了
,
它将发送
ICMP
协议信息给发送方并告诉它缓冲区已满
,
如果再继续接受的话将导致缓冲区溢出
,
造成数据丢失
3.
跳
(hops):IP
协议数据报经过
1
个
router,
称为经过
1
跳
4.Ping(Packet Internet Groper):
采用
ICMP
协议信息来检查网络的物理连接和逻辑连接是否完好
5.Traceroute:
根据
ICMP
协议信息来跟踪数据在网络上的路径
,
经过哪些跳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ARP)
地址解析协议
(ARP)
用于根据
1
个已知的
IP
地址查找硬件地址
.
它把
IP
地址翻译成硬件地址
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RARP)
RARP
协议用于把
MAC
地址翻译成
IP
地址
IP Addressing
IP
地址是软件地址
,MAC
地址是硬件地址
,MAC
地址是烧录在
NIC
里的
,MAC
地址用于在本地网络查找主机地址
.IP
地址是唯一的
,
也叫做网络地址
(network address);
硬件地址也叫节点地址
(node address)
Network Address
网络地址分为
5
类
:
1.A
类地址
:4
个
8
位位组
(octets).
第一个
octet
代表网络号
,
剩下的
3
个代表主机位
.
范围是
0xxxxxxx,
即
1
到
126
,127被保留为测试
2.B
类地址
:
前
2
个
octets
代表网络号
,
剩下的
2
个代表主机位
.
范围是
10xxxxxx,
即
128
到
191
3.C
类地址
:
前
3
个
octets
代表网络号
,
剩下的
1
个代表主机位
.
范围是
110xxxxx,
即
192
到
223
4.D
类地址
:
多播地址
,
范围是
224
到
239
5.E
类地址
:
保留
,
实验用
,
范围是
240
到
255
Network Address:Special Purpose
一些特殊的
IP
地址
:
1.IP
地址
127.0.0.1:
本地回环
(loopback)
测试地址
2.
广播地址
:255.255.255.255 172.16.1.0/24 172.16.1.255/24
3.IP
地址
0.0.0
.0:
代表任何网络
4.
主机位全为
0:
代表本网络或本网段
5.
主机位全为
1:
代表该网段的所有主机
广播地址
TCP/IP
协议规定
,
主机号部分各位全为
1
的
IP
地址用于广播
.
所谓广播地址指同时向网上所有的主机发送报文
,
也就是说
,
不管物理网络特性如何
,Internet
网支持广播传输
.
如
136.78.255.255
就是
B
类地址中的一个广播地址
,
你将信息送到此地址
,
就是将信息送给网络号为
136.78
的所有主机
.
有时需要在本网内广播
,
但又不知道本网的网络号时
,TCP/IP
协议规定
32
比特全为
1
的
IP
地址用于本网广播
,
即
255.255.255.255
Private IP Address
私有
IP
地址
(private IP address):
节约了
IP
地址是空间
,
增加了安全性
.
处于私有
IP
地址的网络称为内网
,
与外部进行通信就必须靠网络地址翻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NAT)
一些私有地址的范围
:
1.A
类地址中
: 10.0.0 .0
到
10.255.255.255.255
2.B
类地址中
:172.16.0.0
到
172.31.255.255
3.C
类地址中
:192.168.0.0
到
192.168.255.255
Broadcast Address
广播地址
:
1.
层
2
广播
:FF.FF.FF.FF.FF.FF,
发送给
LAN
内所有节点
2.
层
3
广播
:
发送给网络上所有节点
3.
单播
(unicast):
发送给单独某个目标主机
4.
多播
:
由
1
台主机发出
,
发送给不同网络的许多节点
IP Subnetting and Variable Length Subnet Masks(VLSM)
Subnetting Basics
子网划分
(subnetting)
的优点
:
节省了IP地址
1.
减少网络流量
2.
提高网络性能
3.
简化管理
4.
易于扩大地理范围
How to Creat Subnets
如何划分子网
?
首先要熟记
2
的幂
:2
的
0
次方到
9
次方的值分别为
:1,2,4,8,16,32,64,128,256
和
512.
还有要明白的是
:
子网划分是借助于取走主机位
,
把这个取走的部分作为子网位
.
因此这个意味划分越多的子网
,
主机将越少
Subnet Masks
子网掩码用于辨别
IP
地址中哪部分为网络地址
,
哪部分为主机地址
,
有
1
和
0
组成
,
长
32
位
,
全为
1
的位代表网络号
.
不是所有的网络都需要子网
,
因此就引入
1
个概念
:
默认子网掩码
(default subnet mask).A
类
IP
地址的默认子网掩码为
255.0.0.0;B
类的为
255.255.0.0;C
类的为
255.255.255.0
Classless Inter-Domain Routing(CIDR)
CIDR
叫做无类域间路由
,ISP
常用这样的方法给客户分配地址
,ISP
提供给客户
1
个块
(block size),
类似这样
:192.168.10.32/28,
这排数字告诉你你的子网掩码是多少
,/28
代表多少位为
1,
最大
/32.
但是你必须知道的
1
点是
:
不管是
A
类还是
B
类还是其他类地址
,
最大可用的只能为
30/,
即保留
2
位给主机位
Subnetting Class A,B&C Address
划分子网
1.
你所选择的子网掩码将会产生多少个子网
?:2
的
x
次方
(x
代表子网位
,
即
2
进制为
1
的部分
)
2.
每个子网能有多少主机
?: 2
的
y
次方
-2(y
代表主机位
,
即
2
进制为
0
的部分
)
3.
每个子网的有效主机分别是
:
忽略主机位全为
0
和全为
1
的地址剩下的就是有效主机地址
.
根据上述捷径划分子网的具体实例
:
C
类地址例子
:
网络地址
192.168.10.0;
子网掩码
255.255.255.192(/26)
1.
子网数
=2*2=4
2.
主机数
=2
的
6
次方
-2=62
3.
有效子网
?:block size=256-192=64;
所以第一个子网为192.168.10.0
192.168.10.64
为
第二个
192.168.10.128 192.168.10.192
4.
广播地址
:
下个子网
-1.
所以
2
个子网的广播地址分别是
192.168.10.127
和
192.168.10.191
5.
有效主机范围是
:
第一个子网的主机地址是
192.168.10.65
到
192.168.10.126;
第二个是
192.168.10.129
到
192.168.10.190
B
类地址例子
1:
网络地址
:172.16.0.0;
子网掩码
255.255.192.0(/18)
1.
子网数
=2*2-2=2
2.
主机数
=2
的
14
次方
-2=16382
3.
有效子网
?:block size=256-192=64;
所以第一个子网为
172.16.64.0,
最后
1
个为
172.16.128.0
4.
广播地址
:
下个子网
-1.
所以
2
个子网的广播地址分别是
172.16.127.255
和
172.16.191.255
5.
有效主机范围是
:
第一个子网的主机地址是
172.16.64.1
到
172.16.127.254;
第二个是
172.16.128.1
到
172.16.191.254
B
类地址例子
2:
网络地址
:172.16.0.0;
子网掩码
255.255.255.224(/27)
1.
子网数
=2
的
11
次方
=2048(
因为
B
类地址默认掩码是
255.255.0.0,
所以网络位为
8+3=11)
2.
主机数
=2
的
5
次方
-2=30
3.
有效子网
?:block size=256-224=32;
所以第一个子网为
172.16.0.32,
最后
1
个为
172.16.255.192
4.
广播地址
:
下个子网
-1.
所以第一个子网和最后
1
个子网的广播地址分别是
172.16.0.63
和
172.16.255.223
5.
有效主机范围是
:
第一个子网的主机地址是
172.16.0.33
到
172.16.0.62;
最后
1
个是
172.16.255.193
到
172.16.255.223
Variable Length Subnet Masks(VLSM)
变长子网掩码
(VLSM)
的作用
:
节约
IP
地址空间
;
减少路由表大小
.
使用
VLSM
时
,
所采用的路由协议必须能够支持它
,
这些路由协议包括
RIPv2,OSPF,EIGRP
和
BGP.
关于更多的
VLSM
知识
,
可以去
Google.com
进行搜索
Troubleshooting IP Address
一些网络问题的排难
1.
打开
Windows
里的
1
个
DOS
窗口
,ping
本地回环地址
127.0.0.1,
如果反馈信息失败
,
说明
IP
协议栈有错
,
必须重新安装
TCP/IP
协议
2.
如果
1
成功
,ping
本机
IP
地址
,
如果反馈信息失败
,
说明你的网卡不能和
IP
协议栈进行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