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里话外:明白比智慧更重要

(tim的转帖序)真挚的文章我看了很多,我觉得写得不错。这篇是一年前的了。看了仍有启发,所以再次转帖出来和大家分享一次。
本文来源于: 真挚
http://blog.e-works.net.cn/306488/archive/2008/06/05/15464.aspx
这是一篇ERP应用普及方面的文章。ERP的实施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管理理念的更新和企业“一把手”对ERP的认识问题。本文用简单、直白、形象的语言由浅入深的诠释这个问题,并着重体现了民营企业的管理实践,让企业的“一把手”以及准备做“一把手”的人和对企业管理感兴趣的朋友们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领悟企业管理的内涵。
上篇    茶碗. 茶壶. 茶炉
     老钱是村里有名的抓家能手,吃苦耐劳,善交朋友。80年代初,农村实行了土地承包责任制,老钱家那一亩三分地根本不够种的,总得想个法子挣个零花钱,他做得一手好豆腐便在家开起了豆腐坊。备上一口盛豆子的缸和一个装钱的盒子,收了豆子往缸里倒,收了钱往盒子里装,每天下来喝碗开水抽袋烟,虽苦虽累心里舒坦。到了年底数数家里的钱,再合计一下全年的花销和卖粮食的收入,就知道做豆腐挣了多少钱。老钱记性好,这点流水账八九不离十。
     随着改革开放,他家门前成了经济开发区,一片工厂拔地而起。老钱要开饭店了。雇一个厨师一个服务员,其它的活家里人就干了。每天早晨老钱都去市场采购,回到店里往门厅一放再去打理别的事情。客人吃饱喝足收钱的当然是老钱喽。一天下来喝上一壶茶,往小本子上记几个数,生意做得红红火火。留足了周转金余下的存银行,看看银行存款增加的数字就能盘算出挣了多少钱。
     老钱是个善于寻找机会的人,他开始对一家机械设备集团公司感兴趣。这家公司资产十几个亿,有十几个分厂,还有许多配套厂家。一些个体户靠加工配件很快就“发”了,老钱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他的几十个人的小厂子很快投产了。找亲戚担任保管和门卫,兼职会计月底做做帐。老钱给厂子立了规矩:不经他签字不准报销一分钱,不准招收一个人;进厂的货物和出厂的货物全部由保管员点数,并亲自向他汇报;门卫24小时值班,对出入带东西的人要进行检查;下脚料不经他同意不许处理。他的公文包里有印鉴、有支票、有现金、还有合同书。每月进了几批料、送了几批货、加工费是多少他都清楚。别的配件厂几个月才能结算加工费,老钱不用,只要公司账户里有钱就有人打电话让他去拿,这点关系老钱早就摆平了,而且让他受益的远不止这些,拉料时有人告诉他什么时间去,常常是不管提货单写多少,以装满车为标准;送货时也有人告诉他什么时间去,常常是送500件货,450件合格品,加工单上注明退回50件返工,实际却装上350件,并且到了大门口连车都不停。月末会计把账做完了,老钱从来不看报表,那些玩意还不是按老钱的要求编出来的?厂里真正挣了多少钱只有老钱自己知道。
     几年下来,老钱身价大增,当上村里的支部书记了。从此他要带领村民开辟一条新的致富之路――土地变工厂,农民变工人。一只羊牵着,一群羊赶着,一个厂也是管,十个厂也是管,他真的要建十个厂要赶超那家机械设备公司。
     规划开始实施了,前期的五个分厂很快全部投产,真可谓“突飞猛进,日新月异”。一切都在变,老钱已不再是“老钱”,而是“钱总”“钱董事长”,然而,老钱毕竟还是老钱,“不经他签字不准报销一分钱”。他现在忙了,每天来签字的都排队。后来有人出主意:把单据全部送到秘书那里,什么时候有空什么时候签。这个主意老钱采纳了,而另外两个主意却没有这么幸运。一是新招聘的财务部长建议采购和费用单据先由责任人签字再由董事长签字。老钱不发话谁敢签?老钱一直不发话,一直没人敢签;二是另聘的财务部长建议应付账款先由他签字再由董事长签字。老钱手下的一帮弟兄们火了,刚来几天就想夺权!第三位财务部长谨慎行事,还算平稳。
     在企业扩张之前老钱就考虑到等他的企业做大了决不重蹈那家机械设备公司的覆辙。这家公司后来实行了改制,撤换了大批管理人员,爆出了不少商业丑闻,但已有的教训对老钱也是一个警示。他在所有的分厂和管理岗位都安排了自己的亲戚或是本村的人;门卫也今非昔比,身着制服手持警棍威风凛凛;同时还在各个分厂的四个角落用铁皮制作了固定岗哨,真可谓天罗地网固若金汤。老钱现在事务多了,光是上级部门组织的会议、考察及企业的应酬就占用了他大部分时间,几乎没有时间去车间看看,但各个分厂负责人的汇报还是要听的,大家都说自己如何带头苦干,如何勤俭节约,如何加班加点不要报酬,如何盼望企业兴旺发达财源滚滚等等,有的说着说着竟然唱起来了,这让老钱非常兴奋和感动。
     在一片欢呼声中第二批分厂筹建工程启动了,然而,工程的进展远远不象第一期那么快。银行贷款不那么顺利了,以前是行长找老钱,现在是老钱找行长。每争取回一笔贷款都有一群人蜂拥而至索要款项。
     有人曾跟老钱探讨过内部管理问题,老钱不以为然,他不允许任何人长别人的威风灭自己的志气。他始终认为企业的主要问题就是资金跟不上,因为在内部管理上他连处理煤渣的价格都是自己定,对一些不称心的管理人员从不心慈手软,他曾经在一个分厂一年之内换了三任厂长,在一个仓库一月之内换了三任保管员。……
     后来几乎所有的供货商都采取了同样的策略――先收款再供货。
     再后来第二期工程停工,随后便是所有的分厂停产。……
     老钱是个干事业的人,他辛辛苦苦把企业做大怎么就这么难呢?他还要想办法融资,还要重振雄风。只是他的秘书现在每天多了一件事――熬制中药。
    老钱的故事暂且讲到这里,我们再来谈另外一个话题――茶碗、茶壶、茶炉。
   1.茶碗是喝水的,倒上水就喝,过程简单,易如反掌; 
   2.茶壶是泡茶喝的,过程也不复杂,只需一臂之力; 
   3.茶炉是用来烧开水的,烧煤――加凉水――卖开水。一个人照看一个茶炉不成问题。那么一个人照看十个茶炉、一百个茶炉呢
    这就需要一些系统的、专业的方法,否则要乱套的。 
    老钱80年代自己做豆腐,就如同茶碗喝水,过程简单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他那口盛豆子的缸,就好比是保管库,他那装钱的盒子就好比是收款员。到了年底自己算了一个八九不离十的流水账,准确度如何意义并不大,反正东西都在自己家里。
    后来老钱开饭店了,集采购、收款、管理于一身,一切尽在掌控之中。他那个门厅又好比是保管库,买了原料往那儿一放随用随拿,众目睽睽根本不需要办什么手续,雇来的厨师和服务员根本沾不到钱的边,东西又拿不走,肥水流不到他人田。到了年底银行存款增加了当然是盈利的缘故了,这套流水账老钱早算熟了,易如茶壶沏茶。
    再后来老钱办工厂了,管理人员开始有了分工。但这时的老钱仍然在用管一个家的办法来管这个工厂,好在厂里全部的经营过程和生产过程都在他的视野范围之内,肥水一般情况下还是流不到他人田,反而老钱还用一些招数把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老钱管理这个工厂轻松自如,好比一个人照看一个茶炉。
    打从企业迅速扩张,老钱越来越忙,越忙越把不准企业的脉,他的流水账不管用了,本人从喝白水喝茶水变成喝中药了。要探讨这个问题实在是太复杂了.
   再说老钱,一个小厂子的时候,他以家长的身份扮演着各种角色,因为挣了大钱高兴还来不及呢,谁也不去怀疑管理上有问题。兼职会计月末做做账其余的事情概不干涉,什么财务制度、成本核算、考核指标没人理会一样挣钱。在老钱看来自己的家就得自己管,家底不能让别人知道。正因为这种“家”的概念根深蒂固,企业做大了还是如此。自己顾不过来,就让亲戚和本村的人帮忙照看,再加上门卫的戒备森严和固定岗哨的布置,他认为这个“家”是安全的,“家内无贼”。所有的采购由他签字,签了字东西就进了“ 家”,进了“家”就安全。
    他的第一任财务部长提出“采购和费用单据先由责任人签字再由董事长签字”,这就跟王五的茶炉公司将各个茶炉的收入和成本界定的非常清楚一样,以便明确各个分厂的经济责任和经营成果,这样一项带有根本性意义的建议老钱没采纳,就意味着各个分厂的财产不清责任不明,大锅饭开始了。他的第二任财务部长提出“应付账款先由他签字,再由董事长签字”,因应付账款需财务部门确认,财务部长签字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弟兄们却把他看成是夺权,表面看很荒唐其实有深层次的原因。这项建议的否决给日后的管理混乱和资金流失埋下了隐患。
    核算体系和管理制度不建全,各个分厂的经营成果没有完整的数字依据,在这种氛围里最先淘汰的或许就是工作最认真的。当年老钱变着法子把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现在自己的企业做大了,别人用同样的方法把自己的东西掏出去,这是一种巧合吗?
    一个管理体系不健全的企业好比将小米装进网兜里,又好比高速公路取消了交通规则。中国有几千年的人治传统,靠“自己人”管理,在创业初期有它一定的优势,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如果在管理上没有突破没有变革将严重阻碍自身的发展,企业越大漏洞也越大。更不可思议的是许多企业走向毁灭最不清楚事实真相的往往就是老板。观念的更新、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运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信息技术的推广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最佳良方,也是企业家走向成功的基石!

你可能感兴趣的:(ERP,财务,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