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章网络资源设备
3.1
网络服务器(
P494-504
)
1
、
RISC
架构服务器
RISC
,即精简指令集。目前中高档服务器特别是高档服务器中普遍采用
RISC
指令系统的
CPU
。
RISC
架构服务器采用的是封装的发展策略。
2
、
IA
架构服务器
IA
架构的服务器(
通常将采用英特尔处理器的服务器称为
IA(Intel Architec-ture)
架构服务器
)采用了开放体系结构,有大量的硬件和软件的支持者。
A
、
CISC
架构
CISC
,即复杂指令系统计算。
CISC
架构的服务器主要以
IA-32
架构为主,而且多数被
中低档服务器所采用。
B
、
VLIW
架构
VLIW
,即超长指令集架构。采用了先进的
EPIC
(清晰并行指令)设计,也叫“
IA-64
架构”。
目前基于这种指令架构的微处理器主要有
Intel
的
IA-64
和
AMD
的
x86-64
两种。
3
、性能要求及配置要点
A
、性能要求
性能要稳定、以够用为准则、应考虑扩展性、要全球操作管理、满足特殊要求、配件搭配合理、理性看待价格、售后服务要好。
B
、配置要点
(
1
)数据库服务器
对于硬件需求的优先级为:内存、磁盘、处理器。
(
2
)文件服务器
对于硬件需求的优先级为:网络系统、磁盘系统、内存。
(
3
)
WEB
服务器
静态站点对硬件需求的优先级为:网络系统、内存、磁盘系统、
CPU
。
动态站点对硬件需求的优先级为:内存、
CPU
、磁盘子系统和网络系统。
(
4
)邮件服务器
对于硬件需求的优先级为:内存、磁盘、网络系统、处理器。
(
5
)终端服务器
对于硬件需求的优先级为:处理器、内存、磁盘和网络系统。
4
、服务器相关技术
(
1
)
64
位计算
目前主流
CPU
使用的
64
位技术主要有
AMD
公司的
AMD64
位技术、
Intel
公司的
EM64T
技术、和
Intel
公司的
IA-64
技术。其中
IA-64
是
Intel
独立开发,不兼容现在的传统的
32
位计算机,仅用于
Itanium
(安腾)以及后续产品
Itanium 2
,一般用户不会涉及到。
(
2
)双核和多核处理器
双核就是
2
个核心,核心(
Die
)又称为内核,是
CPU
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CPU
中心那块隆起的芯片就是核心,是由单晶硅以一定的生产工艺制造出来的,
CPU
所有的计算、接受
/
存储命令、处理数据都由核心执行。各种
CPU
核心都具有固定的逻辑结构,一级缓存、二级缓存、执行单元、指令级单元和总线接口等逻辑单元都会有科学的布局。
多核心
cpu
主要分原生多核和封装多核。
原生多核指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多核,最早由
AMD
提出,每个核心之间都是完全独立的,都拥有自己的前端总线,不会造成冲突,即使在高负载状况下,每个核心都能保证自己的性能不受太大的影响,通俗的说,原生多核的抗压能力强,但是需要先进的工艺,每扩展一个核心都需要很多的研发时间。
封装多核是只把多个核心直接封装在一起,比如
Intel
早期的
PD
双核系列,就是把两个单核直接封装在一起,但两核心只能共同拥有一条前端总线,在两个核心满载时,两个核心会争抢前端总线,导致性能大幅度下降,所以早期的
PD
被扣上了
“
高频低能
”
的帽子,要提高封装多核的性能,在多任务的高压下尽量减少性能损失,只能不断的扩大前端总线的总体大小,来弥补多核心争抢资源带来的性能损失,但这样做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性能的不足,和原生的比起来还是差了很多,而且后者成本比较高,优点在于多核心的发展要比原生快的多。
(
3
)
PCI-E
技术
继
PCI
(个人计算机扩展总线接口规范)之后的规范。
PCI
属于并行传输方式,即使用多条信号线同时并行传输多位数据,但
PCI Express
采用的是每次
1
位的串行传输方式,其最高数据传输速度为
8Gbit / s
,最大电缆长度
3m
。开发阶段的代号是
3GIO
。
(
4
)
ECC
内存技术
ECC
是
“Error Checking and Correcting”
的简写,中文名称是
“
错误检查和纠正
”
。
ECC
是一种能够实现
“
错误检查和纠正
”
的技术,
ECC
内存就是应用了这种技术的内存,一般多应用在服务器及图形工作站上,这将使整个电脑系统在工作时更趋于安全稳定。
(
5
)刀片服务器
是一种
HAHD
(高可用高密度)的低成本服务器平台,是专门为特殊应用行业和高密度计算机环境设计的。
每一块
"
刀片
"
实际上就是一块系统主板。它们可以通过
"
板载
"
硬盘启动自己的操作系统,如
Windows NT/2000
、
Linux
等,类似于一个个独立的服务器,在这种模式下,每一块母板运行自己的系统,服务于指定的不同用户群,相互之间没有关联。不过,管理员可以使用系统软件将这些母板集合成一个服务器集群。在集群模式下,所有的母板可以连接起来提供高速的网络环境,并同时共享资源,为相同的用户群服务。在集群中插入新的
"
刀片
"
,就可以提高整体性能。而由于每块
"
刀片
"
都是热插拔的,所以,系统可以轻松地进行替换,并且将维护时间减少到最小。
(
6
)
SMP
技术
对称多处理
"
(
Symmetrical Multi-Processing
)又叫
SMP
,是指在一个计算机上汇集了一组处理器
(
多
CPU),
各
CPU
之间共享内存子系统以及总线结构。它是相对非对称多处理技术而言的、应用十分广泛的并行技术。在这种架构中,一台电脑不再由单个
CPU
组成,而同时由多个处理器运行操作系统的单一复本,并共享内存和一台计算机的其他资源。虽然同时使用多个
CPU
,但是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它们的表现就像一台单机一样。系统将任务队列对称地分布于多个
CPU
之上,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整个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力。所有的处理器都可以平等地访问内存、
I/O
和外部中断。在对称多处理系统中,系统资源被系统中所有
CPU
共享,工作负载能够均匀地分配到所有可用处理器之上。
(
7
)集群技术
详见
Cluster 集群
(
8
)模块化结构
主要包括计算模块、
I/O
模块和少量存储器模块。
(
9
)硬件分区
是将一台服务器的硬件分割成多个分区的体系结构。
(
10
)
ISC
ISC
:(
Intel Server Controller
)
服务器
控制
.
是
Intel
的服务器管理软件。只适用于使用
Intel
架构的带有集成管理功能主板的服务器。采用这种技术后,用户在一台普通的客户机上,就可以监测网络上所有使用
Intel
主板的服务器,监控和判断服务器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一旦服务器内部硬件传感器进行实时监控或第三方硬件中的任何一项出现错误,就会报警提示管理人员。并且,监测端和服务器端之间的
网络
可以是局域网也可以是广域网,可直接通过网络对服务器进行启动、关闭或重新置位,极大地方便了管理和维护工作。
(
11
)
EMP
EMP
(
Emergency Management Port
)
:
应急管理端口技术
,
也是一种远程管理技术,利用
EMP
技术可以在客户端通过电话线或电缆直接连接到服务器,来对服务器实施异地操作,如关闭操作系统、启动电源、关闭电源、捕捉服务器屏幕、配置服务器
BIOS
等操作,是一种很好的实现快速服务和节省维护费用的技术手段。
应用
ISC
和
EMP
两种技术可以实现对服务器进行远程监控管理。
(
12
)
I2O
I2O:
(
Intelligent I/O
)用于智能
I/O
系统的标准接口是智能型输入
/
输出总线模式,它的传输速率更高。可达到
160MB/S
。能够在不同的操作系统和软件版本下工作,旨在满足更高的
I/O
吞吐量需求。因目前
CPU
主频速度提升很快,
I/O
速度遂成为系统的瓶颈。为了解决该瓶颈,厂商将
I/O
子系统中加入
CPU
,负责中断处理、缓冲和数据传输等任务,提高了系统的吞吐能力,解放了服务器的主处理器,使其能腾出空间和时间来处理更为重要的任务,这就是智能输入输出技术。这样,使用了
I2O
技术的
PC
服务器,即使硬件规模不变的情况下,也能处理更多的任务。
(
13
)热插拔
即带电插拔,热插拔功能就是允许用户在不关闭系统,不切断电源的情况下取出和更换损坏的硬盘、电源或板卡等部件,从而提高了系统对灾难的及时恢复能力、扩展性和灵活性等,例如一些面向高端应用的磁盘
镜像
系统都可以提供磁盘的热插拔功能。
具体用学术的
说法
就是:热替换(
Hot replacement
)、热添加(
hot expansion
)和热升级(
hot upgrade
),而热插拔最早出现在服务器领域,是为了提高服务器用性而提出的,在我们平时用的电脑中一般都有
USB
接口,这种
接口
就能够实现热插拔。如果没有热插拔功能,即使
磁盘
损坏不会造成数据的丢失,用户仍然需要暂时关闭系统,以便能够对硬盘进行更换,而使用热插拔技术只要简单的打开连接开关或者转动手柄就可以直接取出
硬盘
,而系统仍然可以不间断地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