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S实施的一些吐槽

国内的实体企业,特别是生产制造企业,高端设备制造企业我不知道,在化工企业来说,上mes 的时候,信息主管部门都想花小钱办大事情,一些想一次性签订所有的功能模块,有多少上多少,有了个这个系统,想把厂里其他小型系统都代替了,甚至还想都上齐了,以后做大数据分析。想法都很好,值得鼓励,可是签订合同的时候,没有认真考虑 厂里面的实际情况,有多少部门会支持,有多少人愿意去使用这个系统,人员素质怎么样,各方面人才配备是否到齐。

    好了,合同签订下来了,从需求调研,硬件设计、施工,软件分析设计、维护。好不容易把系统做好了,完善了,需要的维护人员都很欠缺,现场生产数据上不来了,是网络出故障了还是dcs出问题了,没人会查找定位原因,查出dcs系统坏了,没人会查,数据库备份还原没人做,报表需要修改,傻瓜式的报表开发工具没人使,软件需要调整配置,没人精通。买了一顿硬件在手上,却很难发挥出系统的真正作用。

    wKioL1STjtGxftXaAAJk8euUefo265.jpg

    光吐槽也是没有用的,要找到问题原因才能会有解决办法。其实真正找原因,各方面都是有责任的,作为供应商的销售人员,为了拿下合同,可以适当的夸大,但是也不能不调研厂里实际情况,只管大包大揽,给客户过分的吹嘘,描绘的前景太过于天花乱坠。让客户最后在实施过程中看到的和想到的大相径庭,落差过大,造成了客户对系统的不信任,对供应商实力的怀疑,造成项目实施后期难度相当大。作为甲方,上信息系统和你去市场上买东西一样,应该理解一分钱一分货,你100w的项目想实施完成以后达到500w的项目效果,根本不现实,大公司一般签订的项目都不会少,在所有项目中,肯定有全盘统筹考虑,资源调配都会有所倾斜,不会舍弃利润率高的项目去把精干资源投入到一个不挣钱,范围过大,明知是坑的项目。同样的模块,你出100w和人家出500w的,要是我肯定把资源投入到500w的项目上,就算是要做成样板,500w的项目腾挪空间也比较大。而且作为工程实施人员,也不傻,那些项目利润率高,自然绩效好,奖金就高。工作的积极性就不一样的。甲方在考虑项目实施的时候,宁愿做少做精,把人才队伍建设起来,把流程和规章制度建立起来,然后真正的把系统作用发挥出来,让大家前期工作量少一些,推进的阻力也会少一些。当一个模块做好了以后,再选择这家供应商签订后续合同,再推行其他模块,有前面的基础做铺垫,有效果做样板,推进就很快了。这样也避免一次性投入的功能过多,项目一旦失败,损失也大。后续再重新选择供应商,厂里的意见和阻力就不可避免的更大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开发,数据库备份,供应商,销售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