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读者的来信

读者来信原文如下:
 
         钟声你好,在过去的2年中,我至少阅读过300本以上的技术书籍,对于技术书籍而言算是比较熟悉,每个月我都会浏览一下china-pub的新书,大多数图书往往可以通过书名、封面和目录来大概判断一本书内容的好坏。对于程序员职业生涯这个主题,对于初入职场的人来说应该是比较实用的,然而目前图书领域浮躁,这类图书往往不是复杂理论的堆积,就是简单技术的大杂烩。初次看到《Java程序员,上班那点事儿》这个名字,我想着大抵又是这样一本没有什么营养的图书吧。不过在粗读了样张和你的博文后,我改变了看法,特别是看了你博客上几篇愤青的言论,感觉你这个人还是蛮有意思的。
        我对《Java程序员,上班那点事儿》这本书的看法是这确实是一本值得每一个初入Java开发领域/职场的人阅读的书籍,但在某些方面可能还略显不足,下面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工作经验都是什么经验很难掌握

        前言和这一节都提到了某位同学的求职简历中对技能的描写,你的意思大概是应届生掌握很广的技术是不可能的,作为应届生应该注重技术的精深。其实,应届生与技术的广和精没有必然的联系,想清楚了自己的职业规划,真实的描述掌握的技能,即使写上20项技能都可以,我们不应该去否认天才的存在和后天的努力,把应届生看成是没有差异的。这个案例真正的意义应该是对于技能的描述怕的是盲目,怕的是夸夸其谈,就像这位同学那样把图形设计和程序设计放在一起(即使确实掌握,也应该根据职位的不同分开写)。
        这一节还提到了对学习能力的描述,你说的这种情况确实存在,但也不能一概而论,知识水平代表现在,学习能力代表了未来,尤其是对于需要创新而不是简单CRUD的企业来说更是这样,遗憾的是国内的企业多数处于后一种水平。另外,企业在制定的薪水时是考虑了学习成本和错误成本的。
 
关于面试的描述相当到位
 
        1.4.2 对于“自我描述”大众化的问题,我觉得并不好解决,对于性格、行为准则的描述本身是很“软”的,当然可以通过详细举例来进一步描述,但简历中的这一段内容往往受求职双方的重视程度不高,限于简历的篇幅无法展开。自我描述大众化和企业对自我描述重视程度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其实这段内容是最为重要的,对于人而言性格决定命运,气度影响格局,思想主导行为。我的建议是对于自我描述力求真实,如果你入职后的行为能够从这段自我描述中找到缘由,

        这段自我描述就是成功的。
 
        对于技能掌握程度的描述有个很有意思的说法,水平的等级是这样子排的:

        1.不会
        2.精通
        3.掌握
        4.用过
        5.熟悉
        6.不好用不喜欢有N个
        7.自己开发了同样的功能的开源项目
        8.写了开发辅助工具
        9.反问我为什么非要会这些个框架?
 
        2.1 谈到了程序员是不是青春饭的问题,本质上还是国内IT企业集中于低端领域的问题,简单的技术一个应届生培养2年就很熟练了,入门门槛太低导致这个行业不需要高成本的“大龄”程序员,即使是熟悉业务流程而生存下来的程序员他的职位还会只是程序员吗。对于真正喜欢程序开发的人来说,即使已经公司的老板了,也不妨碍他对程序开发的喜好,所以我觉得程序员的生涯应该是这样的:业余程序员-〉专业程序员-〉业余程序员,另一方面,随着云计算、Mashup的发展,以及人们需求的多样化,未来可能人人都是程序员。
        2.2 我一直认为做软件开发就要加班熬夜就是一个误区,特别是对于有熬夜文化的企业,不是企业道德有问题就是管理水平不够,无法制定合理的进度。此外,这个现象不仅和公司相关还和项目组相关,我们公司属于比较轻松的那类,我所在的项目组从来不加班,但紧邻着我们的项目组每天都要很晚回去,老员工不走,新员工就不好意思走,久而久之文化就形成了。对于不必要的加班(例如由于白天效率低下需要加班或者所谓的加班只是呆在公司干自己的事)和常态化的加班应该坚决杜绝。
        2.3 云计算和Ruby On Rails这类技术可能会带来软件开发新的个人英雄主义时代。
        2.4 对于程序员的特征描写很到位,这些特征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如何扬长避短使每个程序员需要考虑的问题。以创业为例,可以看看我的这篇文章:程序员创业的思维障碍( http://www.eoss.cn/blog/programmer_thouhgt/)
        2.5 软件蓝领是个伪命题,如果软件开发的某些环节真的能像工业流水线上的蓝领工人那样操作,那么这项工作一定可以自动化。软件工程这个概念本身也值得商榷,软件工程产生的环境(软件开发等待硬件开发)已经发生变化,逐渐偏向于软件工艺。
        第13章 非技术知识对工作的辅助虽然没有看过,但从目录看应该不错,从我的经历看,英语是一种工具,如果和技术颠倒了主次关系,总有一天会后悔的,当然排除只把技术作为跳板目的的人。搜索引擎不会用的大有人在,很多人遇到问题往往等待别人的解答,连使用搜索引擎的意识都没有,这又牵扯到自主学习能力的问题。
博文部分:

        我是主考官这个系列写得太实在了。
 
        对于程序员的学历问题在你的文章里已经描述了实际操作中的现象,学历问题是一个应聘者敏感的问题,尤其是当达不到应聘条件时,在JavaEye如果某个招聘信息写了要重点大学以上估计就会惹来一阵谩骂,很多人不清楚为什么企业显得注重学历而不是能力,我觉得最好能向读者点明一下排除特别崇拜学历的情况,这主要   涉及到一个招聘成本的问题。

        与答白卷的同学聊聊这篇文章里写得服务意识和我的思想满接近的。
        五年工作经验的笨蛋点出了工作经验≠工作时间这点很不错。

        两次弃用的变态笔试题确实描写出了目前企业招聘中存在的问题,这也是我最近一直在尝试解决的问题,我希望能够通过一个平台来取消笔试环节。

        与崇洋媚外的程序员的辩论:重洋媚外这个问题在国内相当严重!在IT领域的表现就是所谓的“不要重复发明轮子”的理论,记得前几年在国内Java圈子里还爆发过一次“血案”,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对于软件开发也是一样。对国外技术的盲目崇拜导致国内不敢去质疑,甚至面对质疑就会跳出来“捍卫”,我曾经写过一篇“Hibernate的十大罪状”的文章就招来一阵口诛笔伐。
        关于程序员的生涯规划,我的这篇文章也可以看看:程序员的前程( http://www.eoss.cn/blog/programmer_career/)
        以上仅是我对样张和博文的看法,至于图书的其他部分只能等待本地的图书馆什么时候进货了,呵呵。可惜我刚入Java职场的时候没有这样的书。
 
短评:
 
        该读者洋洋洒洒很多字,感谢此读者对我文章的评价,希望以后能够继续能够看到这样的刚性文章。
 
――钟声
 
Java程序员,上班那点事儿 》, 前言 , 目录
卓越网销售链接
China-pub销售链接
当当网销售链接
《Java程序员,上班那点事》纪念帖

你可能感兴趣的:(java,程序员,java程序员,上班那点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