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晓生]-12年软交会精彩瞬间及经典回顾

 

[百晓生]-12年软交会精彩瞬间及经典回顾 

 

 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新应用蓬勃发展的今天,软件作为最重要的组件,既面临着与行业应用的深度融合,又在形态、模式上处于一个创新的拐点。而这也赋予了2012年中国软交会全新的意义。2012年6月18日,以“创新驱动增长,融合深化应用——腾‘云’驾‘物’,智能互联”为主题的第十届中国软交会正式落幕,不仅有政府、商会、驻华使馆等领导的亮相,更有来自于知名企业高层、专家的精彩解读。围绕着软件业发展趋势、云计算变革、物联网应用等热点话题,本届软交会现场上演了一场场观点的激烈交锋与碰撞,而通过一些有代表性的经典语录的回放,让整个行业深刻地感受到了产业融合、变革的力量。

  中国软件外包如何突破天花板

  2012年,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明确要求努力软件和信息服务、文化、建筑服务等优质服务出口,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作为中国软件外包的桥头堡,大连与日本、韩国在软件外包领域创造了巨大的收益,但随着行业环境的变化,软件外包正遭遇着成长的烦恼。

  在本届大会中的2012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政策与趋势发布会上,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服贸司司长万连坡表示到,随着以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深入发展,新一代技术兴起,物联网和“云计算”应用落地,全球软件和信息服务需求增长迅速,成为各国发展的重大任务。大力发展软件出口也成为我国加快承接新一轮全球产业转移,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的主要内容。

  对此,东软集团董事长刘积仁认为,中国越来越不是一个低成本的软件工程师国家,这已经成为事实。因此,软件外包模式也受到了极大地挑战,利润空间从过去的30%、50%,已降低到10%,加上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任何一个环境的波动都会使得外包业务变成一个利润十分低的行业。

  对于外包如何突破成长的天花板,他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刘积仁认为,现在是软件外包行业转型和挑战的时代,事实上,任何一个行业都不可能维持相当长时间的稳定性。如果没有持续的创新,外包行业不可能有持续的生命力。“我们过去的目标是为了帮助客户节省成本,而未来节省成本的空间已经变得十分窄小,以后要转变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而价值的本身一定会产生使我们把技术和应用结合,技术和应用环境结合,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与新经济、与生活方式、与日常消费结合。”

  无独有偶,浙大网新执行总裁钟明博也给出了同样的判断,甚至他认为,没有特色的小外包企业,我觉得会逐渐逐渐走向死亡。但有独特技术、走专业化道路的企业会生存下来,口碑好竞争实力强的大企业份额会进一步扩大。对于云计算所带来的软件模式的改变,钟明博也表示了担忧,云计算作为一种新的技术产生,必然预示着过去的做传统业务模式企业的死亡。云计算会给这个行业带来一些变化,甚至会改变外包业务形态。

  云计算带来全新业务模式

  除了外包这一热点关键词外,云计算成为软交会上理所当然的核心话题,不少软件业的巨头,微软SAP甲骨文EMCIBM等都在谈论云计算,并推出了一系列的基于云服务架构的产品。云计算会不会彻底改变软件业的形态和服务模式?

  IBM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开发中心总经理王阳给出了这样的答案,伴随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即将进入一个新纪元。新需求带来新机遇,并变革已有的业务模式,带来商业模式的转变。目前来看,云计算正从根本上改变工作方式和商业运作方式,未来,云服务将深入到每个角落。

  同样作为国际的顶尖巨头,英特尔亚太研发有限公司总经理何京翔同样看好云计算的价值。他认为,“随着云计算和物联网的发展,以用户为中心的应用和使用模式正在逐渐体现,我们需要转变思维方式,面向用户进行大胆创新,为未来物联网和云计算的发展打好基础,打造新的计算平台,从而实现‘通过互联和互通的计算技术改变人们生活’的美好愿景。”

  云计算、移动互联将彻底改写传统的IT产业,已经成为业界公认的是事实,不少优秀的中国企业代表,在与国际巨头的对话中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大连软件园公司副总裁杨冬表示,IT服务最近几年经过不断创新得到了快速发展,总结一下发现有三大渠道在变化:首先,云计算是最重要的渠道,改变了产业的技术结构;其次是移动互联,提供了全新的市场渠道,改变了市场方式;最后是商业流程改造,信息技术已经覆盖了全产业链的整个过程。在这三项核心驱动的带动下,中国的IT产业将发生大的变革。而云华时代董事长郭兴则认为,下一代经济必然由信息化推动,而信息化的本质便是软件业。全新的IT、软件技术将助推传统产业的升级和转型,用新的平台创造一个新的价值链,而不会是一个独立的第四产业,无论是智慧的交通、农业、能源,还是智慧的城市、医疗,以及公众服务,信息化、数据化将是一个智能化的过程,并带来企业管理方式和企业架构的变化,这对于未来的企业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同时也孕育着商机。

  人才、项目管理、投融资构建软环境

  如何紧跟行业变革,发现和抓住即将出现的机会,一个包含人才教育、项目管理及投融资支持的软环境就变得异常重要。围绕着三个重点领域,软交会上也不乏一些精彩观点的呈现。

  作为知识密集型产业,人才始终实现的动力与源泉,也是业界所有同仁最为关注的话题。中国服务贸易协会执行副会长赵中屹表示,近年来,中国软件业服务外包的快速发展,国内IT人才培训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校企联合模式初具规模,为业界培养大量人才,但是高端人才缺乏依然存在,也对IT教育与培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随着业务模式、技术创新的环境下,创新型人才变得更为重要,承担了提升企业IT竞争力和转变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重任。

  有了人才后,就必须在项目管理上提升效率和质量,因此敏捷开发、最佳实践就成为了必然。国内知名项目管理专家许江林总结了最佳实践应对困境的方法和思路,他指出,项目管理目的初衷是把东西条例化、简单化,不是炫耀某种技能,它的目的是把事办好,让你项目多快好省地完成。最佳时间会遭遇六个方面的挑战,一是强制的交付日期;二是不断收到变更的请求;三是验证非常难;四是碰到的沟通障碍;五是日新月异的变化环境导致IT项目不确定性高风险高;六是邀人协作。

  宽松、积极的投融资环境,能给创新的商业模式、产品提供足够的资本支持。德勤中国区业务发展总经理金建表示,中国内部经济如果不继续向快速发展的火车头带动的话,在海外的发展也会受到牵连。所以一直主张,要改变生产方式,特别是软件信息发展方式,不要走原来的复制拷贝路线,或者来料定单等,首先要创新,没有自己的品牌,很难在国际上立足,这是最大的问题。

  信息化与应用会水乳交融

  谈及云计算、物联网应用,信息化作为两化融合的重要一极,越来越凸显出其重要性,与传统经济的关联度日益紧密,并成为塑造下一代经济与全新信息社会结构的推动力。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社会化等将重构经济中的企业和社会中的人,社会化企业、产品、服务、人,都将是组织网络中的一分子,界限会趋于模糊,结构和分工会打破,过去经典的模式、管理、方法可能都会过时。

  相比,物联网是一个囊括诸多技术的综合体,是一个庞大的信息系统,会植入生活及工业各个领域。其走向成熟也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国家工信部电子科技委副主任张琪介绍,物联网尤其是以RFID、智能卡为代表的技术应用已有十几年的积淀,2000年以后,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生猪肉牛追溯,4000多条药品生产线的管理,邮电、民航的包裹,还有远洋运输集装箱电子封条,铁道部70万辆机车标识管理,所有这些相关部委和国家信息化、行业信息化项目都为物联网感知技术的应用做了探索和实践。

  应用会是接下来推动IT产业发展最大的驱动力,并造福传统行业。在本届软交会数字农业发展论坛上,农业部信息中心副主任吴秀媛表示,我国农业行业物联网发展近三年来步入了快车道,应用主要体现在农业资源利用、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农业生产精细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与溯源等方方面面。吴主任认为,通过物联网技术,有效监控设施农业作物的生长环境,优化投入,实现高产、优质,保证农产品安全和可追溯,已经成为各地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趋势之一。

  随着应用的深入,我们会迎来一个海量数据的时代,企业内部有系统数据、客户数据、有网络数据、有博客数据,还有社会媒体数据,还有传感器输送的一些数据,合理、高效利用这些数据,将带来更智慧的洞察。日经BP社执行董事计算机网络局局长桔梗原富夫表示,通过对数据研究、分析,可以用作监测紧急情况、辅助商业决策,或用于预测未来。比如桥梁监测可以发现是否老化,有无危险;汽车导航系统的数据能优化和改善交通,解决拥堵问题;

  用行业内专家的话讲,中国软交会正成为行业的风向标,新的技术、应用和产业趋势都能清晰地映射出来,一些行业里的主流企业高管,会将对行业的理解,创新的方向,以及未来应用的图景,用一句句经典的语录抛出来。正如本届软交会上专家、企业大佬、新生力量的激烈交锋与碰撞一般,带给行业的将是更深刻的洞察,更清晰的演进路线。
    原文出处:
http://it.chinabyte.com/25/12373525.shtml

 

 

你可能感兴趣的:(经典,百晓生,百晓生,myst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