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OSI七层模型(一)

网路模型:OSI(理论)  TCP/IP(事实)
OSI(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是在20世纪70年代由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创建的。
应用层  (第7层)
表示层  (第6层)
会话层  (第5层)
传输层  (第4层)
网络层  (第3层)
数据链路层(第2层)
物理层  (第1层)
分层的目的: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纵向分层:下层必须为上层提供服务,且上层必须使用下层所提供的服务;
横向分层:对等层通讯。
中间过程各层要加报头进行封装,到另一边对等层解封装

物理层:物理节点之间的连接,规定传输介质的特性。


传输介质的标准:电气、电压等。

硬件设备:中继器、集线器、传输介质(有观点认为传输介质为0层)

传输的数据单位:Bit(比特)位

常用的传输介质:铜线、光缆(光纤)、无线。
铜线分为:同轴电缆、双绞线;
同轴电缆:细缆、粗缆。
双绞线:屏蔽双绞线(STP)、非屏蔽双绞线(UDP)
双绞线的构成:共八根线,两两对绞(减少信号衰减),
最长为100M。

制作水晶头:
基本颜色类型
白橙
白蓝
白绿
绿
白棕
568A
白绿
绿
白橙
白蓝
白棕
568B
白橙
白绿
白蓝
绿
白棕
  不同设备两边均为568B,相同设备一边568A、一边568B。
双绞线使用的接口一般为RJ-45,不同与电话线接口RJ-11.

光纤:单模光纤(最长5000M)、多模光纤(最长2000M)。
光纤好处:1.光信号不受电信号的影响;
         2.传输距离远;
         3.带宽比较大( G +);
         4.不易被窃听。

数据链路层:网络内部传输以帧为单位的数据。

a.网内:一个网段;
b.传输单位:帧 格式:
目的地址( 6 字节)
源地址( 6 字节)
协议( 2 字节)
数据
CRC
 
c.寻址:MAC地址。
MAC地址:硬件地址、物理地址(依附于网卡)
查看本机的MAC地址方法:命令:IPCONFIG /ALL
MAC地址用6组十六进制数(48位二进制数) 表示 如:
前三组为厂家号,后三组为序列号。

硬件设备:网卡、网桥、交换机(多端口网桥)
网卡:负责收发数据。常见接口:PCI、USB、笔记本专用
交换机:工作原理,查看本机的MAC地址表,若无对方的MAC地址(一般为首次通讯),发广播;若有,则用单播方式发送数据包。
集线器与交换机的区别:
             区别
 
设备
工作层次
对数据传输方式
对带宽的占用
Hub (集线器)
物理层
广播
共享式以太网
Switch( 交换机 )
数据链路层
MAC 地址表
广播、单播(较多)
交换式以太网
 
下附OSI七层的经典图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职场,osi,休闲,网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