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计算机的维护与维修策略
摘要
计算机已成为不可缺少的工具,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电脑使用中面临越来越多的系统维护和管理问题,如系统硬件故障、软件故障、病毒防范、系统升级等,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好,将会给正常工作、生活带来影响。本文将介绍下计算机的维护与维修策略,减少给人们正常的工作、生活带来的不便。
关键字:计算机 维护 维修 硬件 软件
<一>计算机维护策略
计算机维护是提高计算机使用效率和延长计算机使用寿命的重要措施。
计算机维护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硬件的维护;二是软件的维护
计算机硬件的维护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任何时候都应保证电源线与信号线的连接牢固可靠;
(2)定期清洗软盘驱动器的磁头(如三个月、半年等);
(3)计算机应经常处于运动状态,避免长期闲置不用;
(4)开机时应先给外部设备加电,后给主机加电;关机时应先关主机,后关各外部设备,开机后不能立即关机,关机后也不能立即开机,中间应间隔10秒以上;
(5)软盘驱动器正在读写时,不能强行取出软盘,平时不要触摸裸露的盘面;
(6)在进行键盘操作时,击键不要用力过猛,否则会影响键盘的寿命;
(7)打印机的色带应及时便换,当色带颜色已很浅,特别是发现色带有破损时,应立即更换,以免杂质沾污打印机的针头,影响打印针动作的灵活性;
(8)经常注意清理机器内的灰尘及擦试键盘与机箱表面,计算机不用时要盖上防尘罩;
(9)在加电情况下,不要随意搬动主机与其他外部设备。
对计算机软件的维护主要有以下几点:
(1)对所有的系统软件要做备份。当遇到异常情况或某种偶然原因,可能会破坏系统软件,此时就需要重新安装软件系统,如果没有备份的系统软件,将使计算机难以恢复工作。
(2)对重要的应用程序和数据也应该做备份。
(3)经常注意清理磁盘上无用的文件,以有效地利用磁盘空间。
(4)避免进行非法的软件复制。
(5)经常检测,防止计算机传染上病毒。
(6)为保证计算机正常工作,在必要时利用软件工具对系统区进行保护。
总之,计算机的使用是与维护分不开的,既要注意硬件的维护,又要注意软件的维护。
<二>计算机维修策略
1、在进行故障现象复现、维修判断的过程中,应避免故障范围扩大;
2、在维修时,须查验、核对装箱单及配置;
3、必须充分地与用户沟通。了解用户的操作过程、出故障时所进行过的操作、用户使用电脑的水平等。
4、维修中第一要注意的就是观察――观察、观察、再观察!!!
(1)观察周围环境
电源环境、其它高功率电器、电、磁场状况、机器的布局、网络硬件环境、温湿度、环境的洁净程度;安放电脑的台面是否稳固。周边设备是否存在变形、变色、异味等异常现象;
(2)硬件环境
机箱内的清洁度、温湿度,部件上的跳接线设置、颜色、形状、气味等,部件或设备间的连接是否正确;有无错误或错接、缺针/断针等现象;用户加装的与机器相连的其它设备等一切可能与机器运行有关的其它硬件设施;
(3)软件环境
系统中加载了何种软件、它们与其它软、硬件间是否有冲突或不匹配的地方;除标配软件及设置外,要观察设备、主板及系统等的驱动、补丁是否安装、是否合适;要处理的故障是否为业内公认的BUG或兼容问题;用户加装的其它应用与配置是否合适;
(4)加电过程中的观察
元器件的温度、异味、是否冒烟等;系统时间是否正确;
(5)拆装部件时的观察
要有记录部件原始安装状态的好习惯,且要认真观察部件上元器件的形状、颜色、原始的安装状态等情况;
(6)观察用户操作
观察用户的操作过程和习惯,及是否符合要求等。
5、在维修前,如果灰尘较多,或怀疑是灰尘引起的,应先除尘
6、对于自己不熟悉的应用或设备,应在认真阅读用户使用手册或其它相关文档后,才可动手操作。
7、平时要多注意通过《技术直通车》、《技术工程信息通报》等下发的技术资料及其他工程师们的经验来积累自己的经验和提高维修水平。
8、禁止维修工程师为用户安装地线。如用户要安装地线,请用户联系正式电工为其安装。
9、如果要通过比较法、替换法进行故障判断的话,应先征得用户的同意。
10、在进行维修判断的过程中,如有可能影响到用户所存储的数据,一定要在做好备份、或保护措施、并征得用户同意后,才可继续进行。
11、当出现大批量的相似故障(不仅是可能判断为批量的故障)时,一定要对周围的环境、连接的设备,以及与故障部件相关的其它部件或设备进行认真的检查和记录,以找出引起故障的根本原因。
12、随机性故障的处理思路。随机性故障是指:随机性死机、随机性报错、随机性出现不稳定现象。对于这类故障的处理思路应该是:
慎换硬件,特别是上门服务时。一定要在充分的软件调试和观察后,在一定的分析基础上进行硬件更换。如果没有把握,最好在维修站内进行硬件更换操作。
以软件调整为主。调整的内容有:
设置BIOS为出厂状态(注意BIOS开关位置)
查杀病毒
调整电源管理
调整系统运行环境
必要时做磁盘整理,包括磁盘碎片整理、无用文件的清理及介质检查(注意,应在检查磁盘分区正常及分区中空余空间足够的情况下进行)。
确认有无用户自加装的软硬件,如果有,确认其性能的完好性/兼容性。
与无故障的机器比较、对比。这种对比的一种方法是,在一台配置与故障机相同的无故障机器上,逐个插入故障机中的部件(包括软件),查看无故障机的变化,当在插入某部件后,无故障机出现了与故障机类似的现象,可判该部件有故障。注意这种方式的对比,应做得彻底,以防漏掉可能有两种部件引起同一故障的情况。
一,进行维修判别须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即先简单后繁杂)
二,依据察看到的现象,要“先想后做”;(即先想后做)
三,在大多数地电脑维修中,要“先软后硬”;(即先软后硬)
四,在电脑维修中要分清主次,即“抓首要矛盾”。(即先主后次)
先简后繁:先想后做,先软后硬,先主后次,先外后里,先简后难,先问后查。
一,察见地;(即察看电脑地内部与四周环境,电脑地软硬件环境,用户操作电脑地使用习惯。)
二,最小系统法;(即从维修判别地角度能使电脑正常开机或运行地最根本地软件和硬件环境。)
三,逐步贴加去除法;(逐步贴加法:以最小系统为基础,每次只向系统贴加一个部件/设备或软件,来检查毛病现象能否消失或发生改变,以此来判别并定位毛病部位。逐步去除法:以整个系统为基础,每次只向系统减少一个不见/设备或软件,老检查毛病现象能否消失或发生改变,以此来判别并定位毛病部位。)
四,隔离法;(行将能够妨碍毛病判别地硬件或软件屏蔽起来地一种判别方法。它也能够将疑心有互相冲突地硬件或软件隔分开以判别毛病现象能否改变地一种方法。)
五,替换法;(即用好地部件去替代能够有毛病地部件,以判别毛病现象能否消失地一种方法。)
六,比较法;(即用好地部件与疑心有毛病地部件进行外观,配置,运行现象方面地比较。也可在两台电脑之间进行比较,判别毛病电脑在环境设置,硬件配置方面地不同,从而找出毛病部位。)
七,升降温法;(升温法:设法降低电脑地通风才能,靠电脑本身地发热来升高温度,检查电脑能否温度升高而产生毛病。降温法:选择环境温度较低地时间段,停机12-24小时以上或用电风扇对着毛病机吹加快降低温度,检查能否温度降低而使毛病消失或发生改变。)
八,敲打法;(即在疑心电脑中某部件有接触不良时,通过振动,恰当地歪曲,或用橡胶锤敲打特定地部位或设备以使毛病复现,从而判别毛病部位地一种维修方法。)
九,干净法;(即疑心毛病电脑是因为灰尘缘由惹起地,就用除尘工具进行干净。)
十,综合法;(即用看,闻,问,听,摸地方式对毛病电脑进行维修诊断)
本文出自 “云计算” 博客,转载请与作者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