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地址规划VLSM,CIDR

IP地址刚开始出现的时候,是以类来分的:

A类:1.0.0.0 -126.255.255.255

B类:128.0.0.0-191.255.255.255

C类:192.0.0.0-223.255.255.255

D类:224.0.0.0-239.255.255.255

E类:240.0.0.0-

在这样的分类环境下,不需要子网掩码的

按这样的来分配IP地址的话,会产生地址浪费的情况,所以我们需要子网掩码

就是在类的技术上,从主机位上借位,实现按需分配

例如:172.16.0.0/16    172.16.1.0/24-172.16.255.0/24

这样,网络的广播域范围减少很多,可分配的网络的数量增加了,这就是FLSM(定长子网掩码)

进行到这里,我们感觉整体还是蛮合理

可问题永远都解决不了

我们知道路由器到路由器之间点对点连接,只需要两个IP地址,而我们子网划分所得的网段是

172.16.1.0/24-172.16.255.0/24

那么怎样产生/30的子网呢,并且和/24的子网共存呢?

所以我们需要VLSM(可变长子网掩码),这样的无类(有子网掩码)环境

这样,我们就可以更灵活的部署IP地址方案。真正做到按需分配


那么CIDR又有什么应用的场景呢?

随着VLSM应用带来的结果,网络中的路由条目变得很大。在整个Internet中,网络中的路由条目数量更是惊人。后果很简单就是:大量的路由条目消耗大量的CPU和内存资源。那解决的办法是什么?

那就是路由汇总或路由聚合

它们的区别是什么呢?

路由汇总的边界是主类的边界,汇总不会超过主类的边界

而路由聚合,完全突破了类的概念

不管我们是路由汇总还是聚合,都要遵循下面的条件,才可以实现:

1、被汇总的路由条目必须连续,不然会产生路由黑洞


2、这些路由条目必须具有相同的下一跳和退出接口


现在我们做一道VLSM的IP地址规划:

110750664.png

上图显示的数字代表的是需要的主机数量

1、17000=2^15  /17(32-15主机位)

2、1023=2^11   /21

3、500=2^9     /23

4、500=2^9     /23

5、200=2^8     /24

6、64=2^7      /25

7、30=2^5      /27

8、2=2^2       /30

9、2=2^2       /30

10、2=2^2       /30

11、2=2^2       /30


申请到的地址: 172.16.0.0/16

172.16.0.0/17  分配给1

172.16.128.0/17 最大的,留给下一次子网划分(/17最大的子网)

172.16.128.0/21 2

172.16.248.0/21 最大的,留给下一次子网划分(/21最大的子网)

172.16.248.0/23 分配给3

172.16.250.0/23 分配给4

172.16.254.0/23 最大的,留给下一次子网划分

172.16.254.0/24 分配给5

172.16.255.0/24 最大的,留给下一次子网划分

172.16.255.0/25 分配给6

172.16.255.128/25 最大的,留给下一次子网划分

172.16.255.128/27 分配给7

172.16.255.224/27 最大的,留给下一次子网划分

172.16.255.224/30 分配给8

172.16.255.228/30 分配给9

172.16.255.232/30 分配给10

172.16.255.236/30 分配给11

172.16.255.252/30 最大的,留给下一次子网划分


这就是VLSM整个过程。

CIDR的过程就是这个工程的相反方向操作。

你可能感兴趣的:(IP,CIDR,VL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