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商报》报道,民营企业比亚迪,正不断加码代工企业,而且获得了诺基亚、三星、黑莓、华为、惠普等品牌企业的大量订单,华为P6、惠普的Android平板Slate7,诺基亚的EOS都出自比亚迪的流水线…此消息让业界一片哗然,有人关切地问道:走上品牌之路的比亚迪,为何要重操下游代工业呢?但更多地好事者咆哮道:终于有人能灭掉富士康了!
其实,比亚迪出身代工领域,现在只是重操旧业,可谓驾轻就熟,而且它曾与富士康相互商业诉讼,明争暗斗达5年之久,直到2008年才转型太阳能和汽车行业淡出电子代工领域,所以,比亚迪本次回归,带给业界最大的看点无疑是,它会以怎样方式生存在富士康的阴影之下:是创新就业,改善流程,用速度、品质、效率击败对手,还是甘心屈居人下,踏踏实实地做一个老二。事实上,单从二者的规模来看已不可同日而语,比亚迪总员工人数还不到20万,这样的规模还比不上富士康的一个郑州园区,但这场较量尚存悬念,原因是富士康正遭遇频发爆发员工问题,而且与其最重要客户苹果貌合神离,双方不再亲密无间,而是另结新欢,这些都给了比亚迪赶超的机会。
现在,IT代工领域就像一座《围城》,里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又想进来,一面是郭台铭整天嚷嚷着要去苹果化,科技转型服务;一面则是王传福在股东大会宣布: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新项目,推动了集团业务利润大幅度增长。两位大佬选择不同,却心里却同样有本心酸账。
艰难品牌路,比亚迪败给了“不盈利”
听到比亚迪回归IT代工领域的消息后,很多人表示惋惜,在中国主流意识里,品牌企业一定会比代工企业更高级,更能赚钱,也更能造福人类,所以,比亚迪回来搞代工给人的感觉就好像“舒淇又回去拍三级片了”,但真正的事实是,品牌BYD正是因无法盈利才倒退回了“代工比亚迪”。
比亚迪最为人熟知的是其汽车品牌,更有神级车型F3登上了CCTV的黄金广告时段,据说F3在西安的生产线长达300米,产能UPH达到15pcs ,也就是说每4分钟就能生产处一辆轿车。正是这种自虐式的效率,让比亚迪汽车连续保持高速增长,从2005年销量仅有2万台,到2009年销量达到44.8万台,仅用了5年时间,比亚迪就一跃成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新锐民族品牌。但自2011年开始,比亚迪汽车就遭遇了全球经济的大萧条,仓库里的汽车卖不出去都快长出青苔了,财报显示利润同比下跌33.48%,单汽车一项就从2009年的35亿元,下降至17.4亿元,跌幅达50%, 到了2012年这个数字再次下降为13.85亿,加之今年3.15晚会上对江淮汽车的曝光,再次影响国有汽车品牌在消费者心里的地位,让比亚迪汽车销量雪上加霜,直至发展到今日的困境。
如果说汽车业务虽不能盈利,但仍能保持告诉增长,给了比亚迪一个活下去的理由,那么,它另一项核心业务太阳能,则是彻头彻尾的烂尾楼,不仅亏损巨大而且迅速收缩,至于电池业务表现也只能算是中规中矩,奔小康可以,过富裕日子就差远了。正是因遭遇三大业务的萎靡不振,王传福才不得不厚着脸皮,杀回代工领域,与郭台铭再战江湖,事实上,比亚迪也的确因终端代工而使得盈利水平上升,可以说,比亚迪是败给了“利润”。
劳工问题,逼富士康跳出围城
正当王传福忙着与富士康再战江湖时,郭台铭却每天做梦都在碎碎“科技转型服务,我们要搞机器人了”。频发的劳工问题,让富士康焦头烂额,他们亟待转型,寻找新出路,或机器人代替人工,或干脆转型电商,又或者继续“鸿夏恋”爬向产业链上游,只是这三条路都是荆棘密布:
2011年11月,郭台铭高调宣布富士康百万机器人计划,他的目标是投资1000亿,制造出100万台机器人,来代替有血有肉的员工,进行单调、固定和重复性强的工作,提高自动化水平和效率。按照他的规划,富士康应该在2012年日产千台机器人,但这一如史诗般的蓝图并未转化成现实,截止到现在,富士康所有生产线上的机器人加起来数量还不到1.5万台,而且更糟糕的是,富士康自主研发的机器人并没有电影中的智慧头脑,它们经常短路,不服从命令,甚至影响生产,为了达到产能要求,一些生产人员宁愿手动完成组装、测试也不愿意招惹这些总出故障的机器人。
这不得不说是中国劳工的悲哀,他们渴望高端工作,控诉机械化的劳动方式,希望能冲向产业链上游,却因眼前的利益而放弃长线发展,这种心态让中国制造发展速度至少慢上 30%,甚至陷入恶性循环。
除了机器人计划,郭台铭还多次表示要“科技转型服务”,他还在内部动员大会上调侃道:马云是我儿子。对未来可谓踌躇满志,但电商留给他的空间,比机器人更窄,旗下电子商务网站飞虎乐购已经进入清算阶段,自09年上线后,它就一直默默无闻地充当内部员工的福利网站,没参与任何价格战,没有任何品牌营销,高管们甚至舍不得花点时间去发一条有关“飞虎乐购”的微薄,显然,默默无闻,低调做事的工厂思维并不适合中国电商的发展,富士康的这次华丽转身再次扭到腰了。 至于说,鸿海与夏普的收购交易,则更像一部乏味的爱情肥皂剧,也是富士康走向产业链困难的缩影,不再赘述。
比亚迪,天下第二也挺好
基于富士康和比亚迪在代工领域的威名,外界普遍认为二者的对决是高手之间的华山论剑,但实际上,两个企业现在都深受重伤,硬拼只会双双毙命,让他人获渔翁之利,最聪明的做法,应该是双方互不交恶,比亚迪要有“天下第二也挺好”的心态,而富士康则继续尝试跳出围城。
首先说比亚迪要尽快走出员工的信任危机。2012年财报显示,比亚迪裁员人数多达1.12万人,而上半年又进行了业绩考核调整,把员工分为优秀、普通和不合格三个等级,比例为2:6:2,降低了普通和不合格员工的薪酬,一些员工心灰意冷正准备辞职,这种事情在富士康从不会发生,郭台铭没想过要克扣任何员工的工资和加班费,即便遭遇危机也只会按照法律进行正常裁员,所以,要想重振雄风,比亚迪必须拿出诚意稳定军心,而对其比较利好的消息,HTC、三星、诺基亚和华为在内多家手机企业更愿意选择比亚迪代工,他们恨透了富士康与苹果的强强联合。无论从员工状态,还是现有规模看,比亚迪都不能妄想与富士康正面冲突,毕竟,它已经彻底战败过一次。
相比于比亚迪,富士康则正遭遇有钱人的烦恼,事实上,他们有足够的资本支持郭总做出50次的错误决策,而只要有一次对了,凭借公司规模和与政府的关系,他们随时能赚的盆满钵满。目前,富士康最大的内部难题是如何获得80/90后年轻人的支持,显然,仅仅上调薪水还不够,他们迫切需要创造积极的企业文化,让这些思维活跃的年轻人找到共同的奋斗目标、浓烈的归属感和责任感;而与苹果合作的不稳定,则是其更大的危机,受累iPhone订单分流,富士康的营收已大幅下滑,据《华尔街报道》为了平衡供应链,苹果已经把一部分iPhone/iPad订单转移到了和硕手中。唯一利好的消息是,和硕的代工利润更低,仅有0.8%,它为了争取订单可谓“壮士割腕”,不知道能撑多久,况且,郭总早就不满足2%的微薄利润,已然开始布局产业链上游,只是像富士康这种大象级别的企业,转型起来太需要时间了。
好吧,最后让我们祝福两位代工巨头能尽快走出困境,等伤势养好之后,上演真正精彩绝伦的对决。(科幻星系/文)
本文如需转载,请用以下方式联系,并注明出自科幻星系
QQ:88328702 MSN:[email protected]
喜欢科技、科幻的朋友们可以加科幻星系群交流66293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