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余数定理 即最开始《孙子算经》的“物不知数”问题,到秦九韶《数书九章》有了系统答案。而西方19世纪高斯《算术探究》才有一次同余式解法。据说还有“韩信点兵”的故事:
韩信在点兵的时候,为了保住军事机密,不让 敌人知道自己部队的实力,先令士兵从1至3报数,然后记下最后一个士兵所报之数;再令士兵从1至5报数,也记下最后一个士兵所报之数;最后令士兵从1至7 报数,又记下最后一个士兵所报之数;这样,他很快就算出了自己部队士兵的总人数,而敌人则始终无法弄清他的部队究竟有多少名士兵。
西方人文献中都称“中国剩余定理”(Chinese Remainder Theorem),而且这条定理可以说是初等数论中同余理论的核心定理之一,它解释的是关于同余线性方程组可解性的问题,我们都知道方程在代数中是很要紧的一个概念,在同余理论中当然还有高次方程的理论,这个涉及跟深的勒让德符号和高斯二次反转定理,还有就是本原根等等,而这些东西在代数数论中又会得到加深。比如本原根存在定理会在域论中以一种更精彩的面貌出现。中国剩余定理也一 样,在环论中会以更加一般的方式通过理想的概念出现(数学中重要的定理都会被人试图推广,西方人推广了这个定理,可见中国剩余定理在数学中的地位了)。 呃。。。打住,还是从故事开始讲吧
1. 首先要讲一下同余 这个概念
首先我们要有一个非零整数m,那么对于另外两个整数a,b,如果m|a-b(m整除a-b),我们就说a,b关于m同余(就是说a除m和b除m得到的余数相同,同余这个术语是这样来的),记作a=b(mod m)(等号一般写出三条线的,不过这里不晓得怎么打╮(╯▽╰)╭)
比如对于2这个数,我们发现所有偶数都关于2同余,所有奇数也都关于2同余,这样关于2同余这个概念就跟数的奇偶性一样了,其实mod2同余在计算机中非常重要,它恰好给出了二值逻辑需要的数学结构。
为什么要同余这个概念?呃。。。。这个问题小弟还不知道怎么用通俗的语言的回答,这样说吧,给松鼠一推果子,果子太多了松鼠高兴完了就得晕,不知道怎么去 处理这么一推果子,但是如果把果子分成几个小份,那么一堆堆分开处理就方便多了。例子举的实在勉强,但是东西多了不容易处理倒是人人都能理解,整数太多了 (里面随便抛出一个问题就够人们花费几百年了),而且复杂,那怎么办呢?大数学家高斯就想出一种办法,把整数分类,分好类了再去研究,那就会轻松多了。这 种分类就是同余,比如上面的mod2同余就是等价于整数的奇偶性分类,讲整数分成2类,同样mod m将整数分成了m类,所有关于m同余的数分成一类。
2. 模线性方程
就像一般的方程ax=b一样,我们会问给定a,b,m,方程ax=b(mod m)是不是一定有解呢?我们知道对于一般实数的方程ax=b都有解x=b/a,只要a不是0。但这个问题在同余中就不对了,我们考虑方程2x=1(mod 2),就是2|2x-1,右边总是奇数的,怎么可能有解呢?。不过放心,就像初中学过的二次方程ax^2+bx+c=0的判别式一样,我们对于一般方程 ax=b(mod m)也有判别式(a,m)(就是a,m的最大公约数),结论是这样的:
如果(a,m)|b,那么方程有解,反之则没有解。
上面的这个例子就说明同余中的方程并不怎么好解,其实上面那个判别方法为什么成立这里就不好讲了(而且有办法把这个解算出来),有兴趣的童鞋们自己去看初等数论的书吧^_^
3. 现在我们就可以解释中国剩余定理 (模线性方程组 )了:
一言蔽之,求解“模线性方程组”的方法就是:通过如下“变0法”或“套公式法”,将模线性方程组化成若干一次模线性方程,逐个求解,然后相加
现在我们假设上面问题中的a=1,那么方程变为x=b(mod m),不需要判别式就知道这个方程有解。可是中国古代的数学家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方程里的b,m可以取好几组数,那么这些方程是不是有公共的解呢?具体说就是:
给定数b_1,b_2,...,b_n; m_1,m_2,...,m_n,那么方程组x=b_i(mod m_i)(i: 1~n)(这里b_1表示b有下标1)是不是有公共解呢?
学数学最头痛的就是不知道书上在讲什么东西,估计不熟悉同余的童鞋们已经糊涂了,还是给个例子吧:
比如方程组x=3(mod5),x=2(mod3)是不是有公共解呢?顽强的童鞋们可以用无敌凑数法发现8是一个解,恭喜恭喜,不过这样可不好,除了8还有其他解吗?整数无穷多个,谁都不愿意花一辈子时间去试所有解,终于在试到17839927个数的时候去见mks了。
我们的问题就是这种方程组是不是也有判别式呢?中国剩余定理说,有!我们现在就来看看怎么找出这个判别式:
这里小弟我打算用上面那个具体的方程组来说,一般情况的证明估计会吓跑好多对数学尚有兴趣的小朋友,小弟我当时第一次看时就是这样
我们现在先来解方程x=3(mod5),x=2(mod3),解完之后看看怎么把它推广到一般的方程组情况,然后从解法中提炼出我们需要的判别式。而整个过程就是我们所说的中国剩余定理的灵魂了。
这个方程不好解,为什么呢?我们只会解实数的方程,你突然冒出一个同余,还搞一堆方程,本来就糊涂了,怎么会好解呢?不急不急,我们慢慢来,上面我们讲过一个方程的解了,我们看看能不能转化成一个方程的情形:
现在考虑一个现象,如果x=a(mod m), y=b(mod m),那么我们可以证明x+y=a+b(mod m),
好!我们现在看上面的方程,
可以将x=3(mod5) 对应到 x1=3(mod5)---(1) , x2=0 (mod5)---(2) ==> x1+x2=3(mod5)
可以讲x=2(mod3) 对应到 x1=0 (mod3)---(3) , x2=2(mod3)---(4) ==> x1+x2=2(mod3)
那么如果我们解出了上面方程(1)~(4),哈哈,m+n就是一个解了
可是新的方程比原来的好解么?因为x1=0(mod3),这样我就可以把x1写成3t,这样方程x1=0(mod 3)就不需要了,而两个方程( 方程(1)& 方程(3) )就变成了一个3t=3(mod 5),这个方程我们会,(3,5)=1|3,方程有解的。任务解决了,同样的办法可以知道n也是有解的,那么原来的方程 x=3(mod5),x=2(mod3)有解。
现在如果能够算出一次模线性方程组的解,那么模线性方程组的解也就能算出来了。具体算法去看初等数论吧~
同样对于n个方程的方程组,我们可以用类似变零的办法把它化成一个方程,这样得到n个方程,每个方程有一个判别式,如果每个都表示有解,那么方程组就有解。
中国剩余定理说的是:如果m_i之间两两互素,那么方程组有解,而且所有的解关于m_i的乘积同余。
之所以不写出具体定理的表述,是因为小弟觉得掌握了上面的方法就把握住了定理了。
另见这个例子:《算法导论》P537——直接套公式求解模线性方程组:
方法:(这个过程中全是单纯的四则运算和模数运算)
假设模线性方程组是 a=a1(mod n1), a=a2(mod n2), ...
定义n=n1n2n3..., 定义mi=n/ni,定义ci=mi(mi^-1 mod ni),有a=(a1c1+a2c2+...)(mod n)
举例:
a=2(mod5), a=3(mod13)
解:
a1=2, a2=3
n1=5, n2=13
n=n1n2=5*13=65
m1=n/n1=65/5=13
m2=n/n2=65/13=5
c1=m1(m1^-1 mod n1)=13 (13^-1 mod 5) = 13 ( 2 mod 5) = 26, 注意到:13^-1=2(mod 5)
c2=m2(m2^-1 mod n2)=5(5^-1 mod 13) = 5 ( 8 mod 13) =40, 注意到:5^-1=8(mod 13)
∴a=(a1c1+a2c2) mod n =(2*26 + 3*40) mod 65= 42 (mod 65)
4. 再看韩信点兵
现在我们可以看看楼上那个韩信点兵的问题,这个问题用同余这个语言来讲特别容易,就是找一个数x,满足x=a(mod 3), x=b(mod 5), x=c(mod7)。根据中国剩余定理,因为3,5,7两两互素,所以方程肯定有解,而且所有解关于3*5*7=21同余,所以把所有解排出来,两两间隔就是21,那么如果韩信确信士兵大概是100人,那么靠近100的那个解就应该是士兵人数了。
-----------------------------------------------------------------------------------------------------------------------------------
题目:
POJ 1006 Biorhythm ==> http://hi.baidu.com/ycdoit/item/640f7599e090378a5914617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