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完成日期:2006-12-10 version 1.0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就一定需要使用工作流技术?
1、来自于客户的需求推动:传统的信息系统仅能满足客户对数据处理信息化的最基本要求,却很难满足客户对“协助处理信息化”的要求。
2、开发商也希望通过流程技术的应用:一方面提高流程项目的实施进度,另一方面则希望能够为客户带来更高体验度的实施效果。
第二问题:工作流技术就真的可以提供工作流项目实施进度吗? 单纯说使用工作流技术提高项目实施效率,这不一定就有效。这几年的实施的流程项目很多,但只有个别几个,因为客户对流程相关的应用应用的需求不是很复杂(如表单、权限等),我们流程产品本身辅助的表单系统也基本满足客户的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实施的流程应用相对是快很多的。但绝大多数实施的流程项目,单纯从按照客户的需求来完成流程运行和实施,有没有工作流引擎支持,其实并没有提高的太多。。主要原因是耗费了大量的开发精力在客户操作习惯、交互界面以及组织管理中的一些非常规权限方面。可以说,一个单纯的工作流引擎,本身似乎并不能提高多少的流程项目实施效率。但是我们依然推崇使用工作流技术来解决流程性问题。
这是因为工作流技术本身是基于“定义模型、解析模型、运行模型”原则,这就是说“流程是可被描述的” 会带来两个最直接的益处:
(1) 基于可被描述的模型,也就意味着流程定义是可被复制的。那么对于类似的流程就可以很容易被快速复制和扩展。
(2) 基于模型的解析运行,也就代表着可被有效的监控和管理
第三个问题:如果去获取一个工作流引擎或平台?这个平台或引擎,不论是够买第三方的,还是自己研发的,抑或是扩展自开源的. 提供一些基本分析意见, 供参考:
(1)如果仅仅只是实施一个或一些简单的流程应用,这个简单的意思不是指流程的结构简单,而是指客户的操作性简单,没有诸如“回退”“会签”“跳跃”之类的运转模型;而且客户对流程图形化定义也没有什么要求,只要能保证流程稳定运行,以及可进行简单的管理和监控操作即可。那么这种情况下,应该首先考虑“基于开源引擎扩展”.
(2)如果项目要求非常紧,而且客户对流程设计、流程运行的要求也比较高。那么这种情况下,一般建议优先考虑商业应用产品
(3)很多开发商都希望能拥有自己的工作流引擎或平台,因为对他们来说,首先是采用第三方的厂商产品会带来采购成本的增加,其次较为担心在流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因为客户需求的复杂或突然变更,而厂商产品接口有限或功能却恰巧不满足的情况下,则会带来非常麻烦的事情。 但自主研发只在如下情况比较合适:目前项目交付压力不是很大,有至少两至三人的研发团队,持续投入半年到一年,并且其中有对工作流系统结构模型等方面有较深理解,并有适当的实际引擎开发经验更好。从上面的条件可以看出来,这个要求是很高的,对国内大部分开发商来说,是很难提供这样的研发环境。 自主研发工作流引擎或系统,一般都需要半年到一年左右的研发期,还需要一两年左右的项目实施和完善期,才大约能够走向成熟。
第四个问题:如果考虑第三方工作流产品,那么选择哪家产品更合适自己?基于这几年工作流咨询和培训的经验,简单阐述一些选择的标准。
主要是从如下几个角度进行选择:
(1) 首先搞清楚客户对流程设计器的要求或期望如何,是倾向于B/S 的web 设计器还是,还对C/S 设计器也可接受。
(2) 其次,客户对流程的应用模型和操作习惯如何,诸如是否支持“串型”“并型分支”“条件分支”“同步异步子流程”“多种类型的执行人分配”“会签”“回退”“取回”“跳跃(速称自由流)”等等,这些都是国内常用的基本流程应用需求。相信这些功能很多产品也都宣称支持,但是具体支持的力度,却需要自己仔细分析。
(3) 客户的流程变更性如何,如果客户提出了流程变更,是用戶自己操作流程變更,還是開發來調整變更。(4) 客户的应用系统中流程是否很多。流程很我時,开发商必须选择一个系统完整化和成熟度比较高的工作流产品。
(5)需要哪种深度的监控,那就需要开发商自己斟酌一下了。
第五个问题:如何更加有效的进行流程系统实施对很多客户来说,其真正关心的是“梳理真实清晰的现实流程”。如果开发商能够通过与客户的不断沟通,逐渐帮助客户梳理现实操作中的流程处理过程,并用流程系统实现,则基本百分之九十的满足客户需求了。
在梳理流程阶段,一定要把握几点:
(1) 一定不要抱怨客户提不出什么需求。因为客户对流程系统和流程信息化所带来的办公操作和影响并没有预见性,这需要开发商逐步帮助客户去理解,去应用。
(2) 一定要不断的找相关业务处理的负责人进行流程确认,找真实办理职员进行系统演示,因为只有这些人员才清楚现实流程的真实办理过程。
(3) 不要把需求调研和流程实施过分区分开,如果在需求调研过程中,就一步步地用流程设计器进行流程绘制,并给客户演示,则更容易让客户提出一些潜在的流程需求,而不至于到了项目后期或上线试运行阶段,客户才大量的提出修改需求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