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分区格式化,就是创建文件系统
RAW:裸设备
低级格式化:创建磁盘
高级格式化:创建文件系统
MBR: Master Boot Record
512bytes:
446bytes: bootloader
64: 分区表, 其中每16bytes标示一个分表,最多4主分区;
2:5A
扩展分区:
再次划分为逻辑分区
Linux:
sda[1-]
sda1:
sda2
sda3
sda4
sda5: 第一个逻辑分区
fdisk, sfdisk, part
fdisk <= 15分区
fdisk -l [DEVICE]
fdisk [DEVICE]
交互式命令:
d: 删除一个分区
n: 新建一个分区
p: 显示当前的分区信息
w: 保存退出
q: 不保存退出
l: 各分区类型所对应的System ID;
83:Linux
82:Linux Swap,交换分区
8e: LVM
fd: Soft Raid
t: 修改指定分区的System ID;
查看内核识别的分区信息:
cat /proc/partitions
RHEL5让内核重新读取硬盘分区表:
partprobe [DEVICE]
RHEL6让内核重新读取硬盘分区表:
partx -a [PARTITION] DEVICE
下一步:格式化分区,用于创建文件系统
Linux, mkfs
mkfs -t fstype /dev/part
RHEL5:ext3
RHEL6:ext4
mkfs -t ext4 = mkfs.ext4 = mke2fs -t ext4
mkfs -t ext3 = mkfs.ext3 = mke2fs -j = mke2fs -t ext3
mkfs -t ext2 = mkfs.ext2 = mke2fs = mke2fs -t ext2
配置文件:/etc/mke2fs.conf,用于设定默认特性,及各文件系统的特有的特性;
mke2fs -t {ext2|ext3|ext4}
-b {1024|2048|4096}:块大小
块大小取决CPU对内存页框大小的支持,x86系统默认页框大小为4K;
-L label: 设定卷标
-m #: 预留给管理使用的块所占据总体空间的比例;
-r #: 预留给管理使用的块的个数;
-E: 设定文件系统的扩展属性;
tune2fs
-l: 显示文件系统超级块信息;
-L label:重新设定卷标;
-m #: 调整预留给管理使用的块所占据总体空间的比例;
-r #: 调整预留给管理使用的块个数;
-o:设定挂载默认选项
-O: 设定文件系统默认特性
-E: 调整文件系统的扩展属性
e2label: 显示或设定卷标;
e2label DEVICE [Volume_label]
要显示块大小:
tune2fs -l DEVICE | grep "Block size"
blkid DEVICE: 显示设备的UUID、文件系统类型及卷标;
二、mount
-o: 用于指定挂载选项,常用的挂载选项
ro: 只读挂载;
rw: 读写,默认即为读写;
noatime: 关闭 更新 访问时间;
auto: 是否能够由“mount -a”挂载;
defaults:相当于rw, suid, dev, exec, auto, nouser, async, and relatime
sync: 同步写入
async:异步写入
dev:
remount: 重新挂载
loop: 本地回环设备;
mount -o remount,other_options DEVICE
cdrom --> sr0
cdrom --> hdc
mount -o loop,other_options DEVICE MOUNT_POINT: 用于挂载回环设备;
-n: 挂载文件系统时,不更新/etc/mtab文件;
-r: 相当于“-o ro”, 只读挂载;
fuser [MOUNT_POINT]:查看正在访问某挂载点的进程;
fuser -km [MOUNT_POINT]: 强行杀死正在访问此挂载点的进程;
/etc/fstab
挂载的设备:
设备文件、卷标、UUID
挂载点:
文件系统类型:ext2, ext3, ...
挂载选项:defaults表示使用默认选项,多个选项彼此间逗号分隔;
转储频率:
0: 从不备份;
1:每日备份;
2:
自检次序:
0:不检测;
1:第一个检测;一般只有根文件系统被第一个检测;
2
9
mount -a: 挂载 /etc/fstab所有支持auto挂载选择的文件系统